柳永的雨霖鈴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住。
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柳永的 雨霖鈴 的譯文是什么?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
全文翻譯: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柳永<<雨霖鈴>>的賞析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柳永的《雨霖鈴》全詩
寒蟬凄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②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 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 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④。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⑤, 更與何人說。 【作者簡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在北 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 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諧婉。
他的詞,鋪敘展 衍,不事雕飾。 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
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面。
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后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
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 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賀裳《皺水軒詞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 句。 周濟《宋四家詞選》: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
然耆卿秀淡 幽艷,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詞末余恨無窮,余味不盡。
俞文豹《吹劍錄》: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 柳永翻譯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柳永雨霖鈴的散文化翻譯
已近傍晚,或許,雨停了但是水汽尤在吧。飲酒,又算得了什么呢,餞行,雨霖鈴,不都是難舍難分么。
船將發的時候,終于是按耐不住的時候,終于忍不住執子之手,相看淚眼之時,竟然不知道如何說話,或許,離別之時總是如此吧?無語,只是因為語太多。此時此刻,心就是語,不許說話,就可以知其心。
想象中,那千里之外,行程太遠,霧靄濃重下,就算是把酒臨風,也全無瀟灑,全無風流倜儻。
起身,想起了古人,一代代的人們,自古以來,人們誰不為離別而傷?但是現在,這是怎么樣的季節呢?秋啊,楓葉飄零啊,一切都是期期艾艾。又怎么知道,酒醒了,到底在哪?醒來了,還能見到愛人嗎?
楊柳岸,柳絮拂過,柔梢披風,曉風是冷的,殘月是冷的,一切都是冷的,冷吧,冷吧,總之這一去,這幾年,什么良辰什么美景,怎可能再見?有了,還不如沒,留別的期期艾艾,總是會多記住一些時日吧?而走了,一旦登上蘭舟,有多少絮語,又能對誰說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雨霖鈴簾外雨潺潺,柳永的雨霖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