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柳永詞在過程中的變革和特點嗎
一.柳詞在形式上的革新 柳永在詞史上的一個貢獻就是開慢詞之先河。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慢詞,并首創了很多詞調,為宋詞的發展和后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詞調由短變長,也是反映社會生活的需要。
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慢詞篇幅體制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拓寬了詞的題材范圍。
慢詞曲折多變的音樂節奏也適合表現更為復雜的生活內容,更有助于詞人直抒胸臆,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柳永還自創了不少的詞調。
柳永之所以要創制新調,目的就是為了把流行在民間的“新聲”通過歌詞的創作推廣,并且通過文字使它固定下來。他現存的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個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的。“詞至柳永,體制始備”。
二.柳詞在藝術上的革新 詞的形式和內容的革新,要求詞人在藝術上的表現手法亦應作相應的變革。柳詞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了上述的重大突破,自然會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有所企及,甚至是革新。
以下即是筆者對柳詞藝術手法革新的探討。 (一)用語俗白化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
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煉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二)鋪敘與白描手法之運用 柳永為適應慢詞長調體式的需要和市民大眾欣賞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適宜于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征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于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
綜上所述,柳永詞作在題材內容上的革新,開拓了詞的領域,引進了新的題材;其次是藝術形式的革新,長調的大量創作,語言上的通俗曉暢,鋪敘和白描的手法,通俗化、自我化的革新等等,使柳永詞不管是內容上,還是形式和藝術上都獨具風格,別開生面。摘錄于《論柳永詞在形式與藝術上的革新》作者 : 朱志祥 吳寧受字數限制,供參考。
柳永對詞的發展有哪些貢獻求答案
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并對宋詞的詞體、內容、語言、風格進行了全面開拓的大詞人.柳詞在當時曾廣泛流傳. 1.柳永在創制新詞調方面為宋詞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詞至柳永,形式體制更為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后繼者在形式、內容上進一步開拓奠定了前提條件. 2.柳永對詞體文學的開拓,還表現在拓展了詞的表現范圍、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風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風格的改變,對宋詞的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 3.柳詞的語言發揚了民間詞的傳統,面向市民大眾,通俗、生動,自成一體.他還創造性地發展了詞中的鋪敘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 柳永掀開了詞史新的一頁,對詞的內容和形式都有開拓之功,這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發展了慢詞.柳永常縱游於歌樓妓館,與歌妓樂工的交往,因而認識了慢詞的生命力,成為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視,促使慢詞創作繁榮,出現了蘇軾、辛棄疾等大批優秀作家. 二、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柳永認為委婉含蓄的小令寫作手法和風格,不適應慢詞的需要,因而改用鋪敘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寫內容先點示明白,再層層鋪展開來描寫,既淋漓盡致,又層次分明.感情的表達用白描手法,直來直去,不曲折隱晦,使柳詞具有感情強烈、一瀉無余的特點. 三、使詞由雅轉俗.柳永擅長描寫青樓妓女和飄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層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詞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對他們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詞離開了達官貴人的歌筵閨房而走向社會的中下層,反映的生活面更寬廣了.這是柳永對詞的傳統題材的突破.他又把從生活中汲取來的通俗化、口語化的俚語俗語運用到詞里,表情達意生動真切,開了元代散曲的先聲,使柳詞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點。
簡答題:柳永詞有哪些寫作特點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真正開啟宋詞天地的重要詞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連坊曲,采納市井新聲,為文人詞作輸入新鮮血液,并自覺地以市民情調取代貴族情調,變“雅”為“俗”,從而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情趣,在詞中開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 第一,在描寫男歡女愛的傳統題材時,柳詞從達官顯宦的峻臺重閣轉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樓,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
這類詞作有的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潑辣的愛情意識,有的表現了慘遭遺棄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有的抒寫了處于社會下層的伶工樂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時代氣息。 第二,工于羈旅行役,他把這些本來多入于詩的言志抒情內容一并移入詞中,用來描寫江湖流落的索寞,抒發別離相思的況味,此類作品達到了比較完美的藝術境界。
第三,展現了北宋承平之世繁華富庶的都市生活與多彩多姿的市井風情,這在柳永之前的詞作中是不曾見過的。 (2)、發展了詞的長調體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間原有的曲調,或把小令擴展為慢詞,或舊曲新翻,或自創新調,使慢詞的曲牌大為豐富,詞的體式至此相當完備,這樣就增加了詞的表現容量,擴大了詞的表現能力。
長調蔚然成為一代風氣,倡導之功不能不歸于柳永。 (3)、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賦的作法移植于詞,創造了鋪敘展衍、恣意渲染的藝術手法,寫景狀物備足無余,敘事抒情淋漓盡致;與鋪敘相配合,他還長于白描,不加藻飾而又生動傳神;此外,構思細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層次分明也是柳詞的重要藝術特征。
(4)、革新了詞的語言表達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麗的語言寫傳統的雅詞,但他貢獻最大的卻是使用極其生動、淺近的語言寫出的俚詞。他一掃晚唐五代詞人的雕琢習氣,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語、口語入詞,以通俗流利的語言取代雅致綺麗的修辭。
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詞才具備了和傳統雅詞分庭抗禮的資格。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柳永對后來詞人沾溉甚深,許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詞不僅促進了宋代俗文學的發展,也為金元曲子開啟了先河,以至有人稱他為“曲祖”。
簡答題:柳永詞有哪些寫作特點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真正開啟宋詞天地的重要詞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連坊曲,采納市井新聲,為文人詞作輸入新鮮血液,并自覺地以市民情調取代貴族情調,變“雅”為“俗”,從而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情趣,在詞中開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
第一,在描寫男歡女愛的傳統題材時,柳詞從達官顯宦的峻臺重閣轉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樓,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這類詞作有的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潑辣的愛情意識,有的表現了慘遭遺棄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有的抒寫了處于社會下層的伶工樂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時代氣息。
第二,工于羈旅行役,他把這些本來多入于詩的言志抒情內容一并移入詞中,用來描寫江湖流落的索寞,抒發別離相思的況味,此類作品達到了比較完美的藝術境界。
第三,展現了北宋承平之世繁華富庶的都市生活與多彩多姿的市井風情,這在柳永之前的詞作中是不曾見過的。
(2)、發展了詞的長調體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間原有的曲調,或把小令擴展為慢詞,或舊曲新翻,或自創新調,使慢詞的曲牌大為豐富,詞的體式至此相當完備,這樣就增加了詞的表現容量,擴大了詞的表現能力。長調蔚然成為一代風氣,倡導之功不能不歸于柳永。
(3)、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賦的作法移植于詞,創造了鋪敘展衍、恣意渲染的藝術手法,寫景狀物備足無余,敘事抒情淋漓盡致;與鋪敘相配合,他還長于白描,不加藻飾而又生動傳神;此外,構思細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層次分明也是柳詞的重要藝術特征。
(4)、革新了詞的語言表達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麗的語言寫傳統的雅詞,但他貢獻最大的卻是使用極其生動、淺近的語言寫出的俚詞。他一掃晚唐五代詞人的雕琢習氣,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語、口語入詞,以通俗流利的語言取代雅致綺麗的修辭。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詞才具備了和傳統雅詞分庭抗禮的資格。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柳永對后來詞人沾溉甚深,許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詞不僅促進了宋代俗文學的發展,也為金元曲子開啟了先河,以至有人稱他為“曲祖”。
柳永對詞的發展有哪些貢獻求答案
柳永是宋詞發展史上一位標志性的人物,他大量創制慢詞,改變了以小令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體式;開創俚俗詞派,改變了以“雅”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風格;創作主體介入,改變了以人物類型表現為絕對主體的傳統方式。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興旺發達,都需要一批為之嘔心瀝血的人,北宋時期,由唐民間曲子詞發展而來的詞體逐漸興盛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柳永以畢生精力開疆拓土,功不可沒。
他對詞壇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擇其要而言,可以稱之為“三變”。 變體——大量創作慢詞,改變了以小令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體式 宋詞最重要的特點是抒情性。
一般詩人文士對當時流行的市井俗曲偏見甚深,不愿寫慢詞,而柳永卻摒棄文人偏見,大量地填寫和創制慢詞。與小令相比,慢詞長調具有更飽滿的音樂容量,能容納豐富的生活內容和藝術情節,柳永首創“以賦為詞”,成功地將辭賦的鋪敘手法用來作詞,開拓了詞學創作的新途徑——“屯田蹊徑”,②創造了一套適合慢詞長調的表現手法——“柳氏家法”。
③ 柳永之后,慢詞在張先的創作中被逐步采用,到了蘇東坡和辛棄疾,又創造性地“以詩為詞”、“以文為詞”,將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和現實批判精神寄于詞作,寫下了《念奴矯·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輝煌的慢詞篇章。柳永在形式上的奠基,為蘇、辛等人的突破提供了必要條件。
兩宋詞壇,從柳永以后開始進入了一個以慢詞為主的新的歷史階段。 變風——開創俚俗詞派,改變了以“雅”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風格 詞起于民間,但進入文人手中之后,詞走上了雅化的道路。
唐五代詞,特別是第一位大力作詞的名家溫庭筠開創了婉麗綺靡的詞風,宋初詞壇亦然。柳永在詞的語言、結構與風味上,繼承、發揚了民間詞的俚俗本色,將詞引向市井街巷的廣闊天地,開創了宋代的俚俗詞派。
柳詞語言表達方式直白,如話家常,呈現出口語化、通俗化和大眾化的美學風范。如《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
無那。恨薄情一去,錦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陰虛過。”這是以妓女口吻寫成的戀情相思詞,所以全篇用語都很通俗,沒有書卷氣和學究氣。
柳永還常常采用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伊”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消得”等,使整首詞語言淺近質樸,暢達貫通。 “雅俗本為二途,雅者凝重蘊藉,俗者淺近清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無可軒輊。
宜在雅不厭俗、俗不傷雅、方為神品,故大家多二者兼之。”④柳永就是“二者兼之”的“大家”。
柳永以后,無論是嗜“俗”嗜“艷”的詞人,還是追“風”逐“雅”的作家,其語言都不同程度地受柳詞的影響。 變意——創作主體介入,改變了以人物類型表現為絕對主體的傳統方式 變意,主要指表現方式和書寫對象的變化。
柳永之前的詞,表達的情感主要是男歡女愛、離情別緒。到了柳永,這種表達方式發生了質的改變。
由人物的類型表現到自我表現。所謂自我,就是創作主體。
唐五代中,敢于、勇于、善于表現自我的很是罕見。柳永在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在他的羈旅詞、蔑視功名詞和部分戀情詞中均有表現。如他的《傳花枝·平生自負》:“平生自負,風流才調。
口兒里,道知張陳趙。唱新詞,改難令,總知顛倒。
……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廝好。
若限滿,鬼使來追,待倩個、掩通著到。”“平生自負,風流才調”,八個字寫出了他一生的品性與形象。
由喻情寫作到直情寫作。古代文人寫自己的情愛大都采用了喻情手法。
寫得是美人,說的是自己,常作美人芳草之喻。柳永詞一改舊風,表現的是一個“直”,追求的是一個“真”。
《秋蕊香引·留不得》是一首悼亡詞,寫得更直白,更真切:“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起頭寫“留不得”,撕心吶喊,響云裂帛;結尾寫“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憂思深重。
柳永的詞很容易尋繹出一條直抒心聲的主線,這正是柳永的首創。 柳詞在創作主體介入方面的變化,對后世詞人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創作主體的介入,是自我價值意識的強化。柳永于《鶴沖天?黃金榜上》一詞中呼出“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吶喊,自是一代才人的心聲,更是個體人格力量的覺悟。
柳永大量填寫慢詞并取得極大的成功,致使“東坡、少游、山谷輩相繼有作,慢詞逐盛”⑤;他大量創制新調,符合了人們的審美需求,所以“變舊聲作新聲,大得聲稱于世”;柳永詞俚俗淺近,易于被接受,使得“天下詠之”、“傳播四方”,開創了俚俗詞派;柳永詞在創作主體介入上的創新使詞真正成為表情達意的利器,蘇軾評價達到了“不減唐人高處”的境地。柳永的“三變”對兩宋詞壇的貢獻是獨特的,其創新精神對后世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對詞的新變簡答題,有人知道柳永詞在過程中的變革和特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