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唐詩人最有名的是誰
詩圣----杜甫; 詩仙----李白; 詩鬼----李賀;
四明狂客-----賀知章; 七絕圣手----王昌齡;
苦吟詩人----賈島; 詩豪----劉禹錫;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
陳子昂成為初唐成就最大的詩人
盛唐:
田園詩派代表: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派代表:岑參,高適
中唐:
以劉長卿,韋應物成就最高
韓孟詩派:韓愈,孟郊
元白詩派:元稹,白居易[發動了“新樂府”運動]
以山水詩為代表的柳宗元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李商隱成為唐朝最后一位偉大的詩人]
2.韋莊、杜甫、高適、王維字和號和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于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后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后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韋莊(836-910),字端已,長安杜陵(今屬陜西長安縣)人,昭宗乾寧元年進士,年輕時生活放蕩,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建為前蜀皇帝,任命他為宰相,詩詞都很有名,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擬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
3.為什么杜甫更應被稱為中唐詩人
公元712-762這期間被劃分為盛唐 762-827是中唐 而杜甫的生卒年712-770 從時間看跨越了盛唐、中唐 兩個時期 可以說 杜甫是經歷了唐朝由盛而衰的一個詩人 如果要簡單的劃分出杜甫所處的時期 是不符史實的 三十五歲以前 因為科舉不中 杜甫開始了漫游 也是在這期間 他結識了李白和高適 三人結下深厚友誼 一起縱情山水 笑傲人生 這時期的寫作風格 也偏重清新 明快 后來 三十五歲到四十四歲 他定身長安 這十年 科舉落第 寄居他處 等困苦生活讓杜甫對唐朝政治生活和社會現狀有個更深刻更高的認識境界
安史之亂爆發后 杜甫也開始了他動蕩漂泊的一生 國破家亡 戰亂不已 成了杜甫心中一道無法抹平的傷痕 坎坷的人生經歷 讓杜甫的寫作風格也更能貼近生活 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現狀 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思 這個時期杜甫的詩歌成就極大 詩被后世譽為“詩史”
縱觀杜甫一生 其詩歌成就最大 最為后世流傳和贊頌的 就是安史之亂以后 “三吏”“三別"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更是為后世廣為傳頌! 杜甫也因他寫實的風格被后世譽為“詩圣” 所以 杜甫的一生 可以說是 坎坷 跌宕起伏的 而要具體的劃分出他所處的時期 也是說法不一
要論成就 后期明顯是更高的 所以可以將他歸為中唐時期 但其前期的作品也是重要部分 杜甫坎坷跌宕的一生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一個縮影吧
4.盛唐詩歌與中唐詩歌的變化與發展
盛唐,自玄宗開元初年(713)到代宗大歷初(766)年,約五十年。這一時期,雖然年限不長,
卻是碩果累累,為唐詩繁榮的極盛時期。前期有張九齡,賀知章,張說等人,既鞏固了初唐詩風的
成果,又以大量的傳世名篇,使近體詩大展英姿。緊接著,便又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
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的崛起,還有王之渙,李頎,王昌齡等名家的涌現,名篇
迭出,都為開拓詩歌的體裁,提高詩歌的美學境界,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將盛唐詩壇點綴得繁榮。
李白和杜甫兩大巨星的同時躍起于盛唐詩壇。
中唐,從代宗大歷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約七十年。中唐詩人大約五百七十人,
詩歌約19000首,詩人與詩作的數量均超過盛唐,詩歌流派也多,所以有“中唐之再盛”。
5.唐詩人都有哪些
初唐詩人
駱賓王 王 勃 盧照鄰 宋之問 杜審言 楊 炯 陳子昂 沈全期 王 績 李世民
盛唐詩人
李 白 杜 甫 張九齡 王 維 孟浩然 皇甫冉 王昌齡 賀知章 王之渙 李 頎 崔 顥 顧 況 元 結 劉長卿 岑 參 邱 為 高 適 皇甫冉
祖 詠 王 翰 錢 起 綦毋潛 常 建
中唐詩人
柳宗元 孟 郊 韓 愈 白居易 盧 綸 李 賀 李 益 劉禹錫 賈 島 張 繼 韋應物 李 坤 元 稹 張 祜 杜秋娘 張 籍 戴叔倫 顧 況
晚唐詩人
李商隱 溫庭筠 杜 牧 陳 陶 馬 戴 杜荀鶴唐朝詩人
萬 楚 上官儀 于 鵠 于良史 于武陵 馬 戴 元 結
元 稹 方 干 無 可 王 建 王 駕 王 勃 王 涯
王 績 王 惟 王 灣 王 韓 王之渙 王昌齡 韋 莊
韋應物 丘 為 盧 綸 盧汝弼 盧照鄰 司馬札 司空圖
司空曙 白居易 皮日休 劉 叉 劉 滄 劉 皂 劉 駕
劉 商 劉方平 劉長卿 劉希夷 劉采春 劉禹錫 呂 溫
權德輿 許 渾 齊 己 嚴 武 嚴 惟 吳 融 宋之問
張 喬 張 旭 張 孜 張 泌 張 說 張 繼 張 謂
張 潮 張 籍 張九齡 張仲素 張若虛 張敬忠 李 白
李 華 李 約 李 冶 李 紳 李 洞 李 賀 李 涉
李 益 李 頎 李 頻 李 端 李適之 李商隱 李群玉
李德裕 杜 甫 杜 牧 杜審言 來 鵠 楊巨源 楊敬之
沈如筠 蘇味道 陸龜蒙 陳 羽 陳 陶 陳玉蘭 陳子昂
孟 郊 孟云卿 孟賓于 孟浩然 武元衡 暢 當 羅 虬
羅 隱 貫 休 郎士元 鄭 裕 金昌緒 魚玄機 姚 合
施肩吾 柳中庸 柳宗元 皇甫松 祖 詠 胡令能 賀知章
項 斯 駱賓王 唐彥謙 徐 凝 秦韜玉 翁 宏 聶荑中
賈 至 賈 島 郭 震 錢 起 顧 況 高 適 高 駢
高 蟾 崔 護 崔 郊 崔 鈺 崔 涂 崔 櫓 崔 灝
崔國輔 崔道融 常 建 捧劍仆 曹 鄴 曹 松 皎 然
黃 巢 儲光曦 寒 山 景 云 溫庭筠 葛鴉兒 韓 琮
韓 愈 虞世南 雍 陶 雍裕之 譚用之 薛 濤 薛 逢
戴叔倫 花蕊夫人
6.高適和董大是誰
①開元二十年前,從戎入幕,官至左散騎常侍,但總的說來,封渤海縣侯;
②開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不尚雕飾。十一載,曾在宋中居住。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
高適生平和創作可分四個時期,授封丘尉,較前三個時期遜色,困守宋中,是詩歌創作開始時期;
④至德元載(756)后。少孤貧,浪游無成,有游俠之風;
③天寶八載至十四載,應舉中第。筆力雄健,為創作極盛時期,氣勢奔放、彭州刺史,也稱“高岑”,仕途得意、劍南節度使等職高適(700—765) 、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側身下僚,為掌書記。次年入隴右。在此前后,與李白,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字達夫,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謀事不成,詩人之達者。其詩直抒胸臆。世稱“高常侍”,大多寫邊塞生活、蜀州刺史: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
天寶八載(749)。在兄弟中排行第一,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杜甫結交、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并以建功立業自期。《舊唐書·高□傳》說,首次出塞,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
安史之亂后,創作才能繼續得到發揮。
董大:“有唐已來,盛唐詩人、盧龍一帶,都沒有成功,尋求進身之路,唯□而已,與岑參齊名,故稱“董大”,又一次到長安,曾任淮南節度使,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早年曾游歷長安,愛交游,后到過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