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古鎮,小橋,江南水鄉徽派建筑的詩詞,需要3、4首,每一首只
1,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意思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意思是: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 3,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意思是: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4,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出自唐代杜荀鶴的《送人游吳》,意思是:姑蘇城中屋宇相連,沒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滿了小橋。 5,桐葉疏疏苔壁青,烏篷船向古津停。
出自當代徐平的《烏鎮逢雨》,意思是:梧桐樹上的葉子稀稀疏疏,墻壁上的青苔綠意盎然,烏鎮的篷船停在向古津。
2.描述婺源美景詩詞
1、婺源道中 宋代:方岳 夢中綠遍謝家池,夢覺山村雪擁籬,盡道春寒花未在,曉來開到野棠梨。
譯文:夢中看到謝家池一片碧綠,夢醒看見山村雪落滿籬笆。都說春天寒冷花沒開,早晨就看到了野棠梨開放。
2、題婺源齋廳 宋代:許月卿六 濃淡煙云展畫,淺深稿櫓水挼藍。扁舟我欲春風里,魚鳥依然舊所諳。
譯文:濃煙淡煙,云卷云舒,像畫卷展開,船槁船櫓一深一淺,江水蔚藍。我乘著一葉扁舟在春風里,花鳥魚蟲還是我以前熟悉的樣子。
3、婺源溪行 清代:吳顥 沿山一棹婺溪行,山色蒼蒼溪水清。擬到黃州說風景,小茅篷底浪花聲。
譯文:沿著山,撐著船槳繞著溪水前行,山色蒼茫,溪水清澈。打算到黃州再談論風景,小船的船底傳來浪花的聲音。
4、朱伯徽自溪南攜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絲海棠醉 明代:汪廣洋 舞罷《霓裳》不耐嬌,口脂微動酒初潮。玉闌西畔春如海,擬倩東風整翠翹。
譯文:剛跳完《霓裳羽衣曲》,有點不勝嬌柔。女子嘴唇紅潤,微微移動,像剛喝了酒。
玉石般的欄桿,在西河岸,春色滿滿。打算讓東風吹起一片翠綠。
5、婺源縣齋書事 元代:盧摯 竹樹映清曉,坐聞山鳥鳴。瓶花香病骨,檐雨挾詩聲。
客亦非馀子,春無負此生。明朝余問俗,吟罷卻須晴。
譯文:竹子綠樹掩映清晨的太陽,坐著聽到了山中的鳥命長。瓶子里的花,香氣襲人,讓我多病的身體精神抖擻,我在下雨的屋檐下吟詩作賦。
客人也不是外人,春天如此美好,可謂不負此生,明天我回歸平凡的人生,吟詩之后,已經放晴。 。
3.婺源的地方建筑怎么是徽派風格
婺源,長期以來徽州“一府六縣”(唐宋時,歙州轄安徽休寧、歙縣、績溪、黟縣、祁門和現屬江西的婺源六縣,州府設在歙縣。)的重要成員,與徽州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千絲萬縷的文化聯系。作為大儒朱熹故里,婺源尤其被全徽州居民引以為榮,而婺源被改隸江西,不僅是婺源人的心病,也是全徽州人的遺憾;對于婺源籍學人,則更是“一頁痛史”!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洪真謀叛”,朝廷發兵三年討平。為便于統治,析休寧縣回玉鄉和樂平縣懷金鄉,于二十八年(740)置婺源縣,隸歙州。天寶元年(742),歙州改為新安郡;唐代歙州曾經歷多次行政劃分調整,婺源均隨歙州而從之。五代十國時,吳武義元年(919)歙州隸吳,婺源屬之。937年吳亡,婺源又隨歙州隸南唐。宋開寶八年(975)南唐滅,婺源隨歙州入宋。太平興國元年(976),歙州隸江南道東路,后江南道東、西路并為江南路;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為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州改路,婺源隨徽州路屬江東建康道;二十一年徽州路改隸江浙行中書省,二十三年徽州路又改隸江南行臺;元貞元年(1295),婺源縣改為婺源州,仍隸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徽州路改為江南行中書省興安府,二十四年復改興安府為江浙行省徽州府,二十六年徽州府直隸中書省,婺源州均隸屬。明洪武二年(1369),婺源州復為婺源縣,隸屬徽州府。洪武十三年中書省撤,徽州府直隸六部;嘉靖三十三年(1554)徽州府隸廣德道,四十五年隸徽饒道,隆慶六年(1572)隸徽寧道,婺源縣均隨徽州府屬之。清順治二年(1645),徽州府屬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屬安徽省,十三年屬徽寧道,雍正十一年(1733)屬徽寧池太廣道,咸豐四年(1854)屬皖南道,同治四年(1865)復屬安徽省。其間婺源縣均隸徽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府留縣,婺源縣直隸安微省。三年六月,婺源改屬安徽省蕪湖道,十七年八月,廢道,復直隸安徽省;二十一年十月,隸安徽省第十行政區;二十三年九月,劃屬江西省隸屬第五行政區;三十六年八月,劃回安徽省隸屬第七行政區。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屬華東區贛東北行政區浮梁專區;9月,改屬江西省樂平專區;11月,屬江西省浮梁專區。1950年6月,婺源定為丙等縣。1952年10月,屬江西省上饒專(地)區(現為上饒市)至今。
所以婺源的地方建筑是徽派風格就不足為奇了
4.徽派建筑可以用哪些成語形容
一、徽派建筑可以用以下成語形容:1、富麗堂皇:形容徽派建筑的整體特點。
【成語】: 富麗堂皇【拼音】: fù lì táng huáng【解釋】: 富麗:華麗;堂皇:盛大,雄偉。形容房屋宏偉豪華。
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連忙燈下一看,只見當朝圣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
【舉例造句】: 他的這篇文章,可謂是富麗堂皇。2、變幻無窮:形容徽派建筑的平面布局。
【成語】: 變幻無窮【拼音】: biàn huàn wú qióng【解釋】: 變化多種多樣,沒有窮盡。極言變化之多。
【出處】: 魯迅《書信集·致楊霽云》;“但是‘作家’之變幻無窮,一面固覺得是文壇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舉例造句】: 它給大海涂上萬種色彩,而且變幻無窮。
3、別具一格:形容徽派建筑的風格特色。【成語】: 別具一格【拼音】: bié jù yī gé【解釋】: 別:另外。
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出處】: 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舉例造句】: 這個畫家的人物畫拙中見巧,別具一格。二、簡介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
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
還廣泛采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筑對當地建筑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內采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徽商力在經商而不在建筑,衣錦還鄉之后,以奢華精致的豪宅園林體現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門面,或亦以牌坊筑立褒獎徽州女人守夫的風骨。徽派建筑講究規格禮數,官商亦有別。
除富麗堂皇的徽商巨賈之家外,小戶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與講究。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中國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筑界所重視和嘆服。它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墻、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描寫婺源徽派建筑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