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揚之水》的全文出處及譯文
原載:《詩經別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揚之水①,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一章)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二章)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②。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三章)
①朱熹曰:“揚,悠揚也,水緩流之貌。”
②范處義曰:“楚輕于薪,蒲輕于楚,以喻王益微弱,不特不能令大國,亦不能令小國矣。申,平王之母申后之家,在陳、鄭之南,迫切于楚,故戍守之也。”“甫也,許也,與申同為姜氏,亦平王之母黨也。‘彼其之子’,指諸侯而言,謂當戍而不往者。”王應麟引《大雅·崧高》“維申及甫,維周之翰”,曰“申、甫之地,為形勢控扼之要”。又引《左傳·成公七年》楚子請申、呂以為賞田事,曰“楚得申、呂而始強,茲所以為周室之屏翰歟”。按甫即呂。又,蒲,毛傳曰“草也”,鄭箋則曰蒲為蒲柳。當以毛說為是。“不流束蒲”,是極言其微也。又“束薪”云云,《詩》多用來擬喻婚姻,而婚姻也常常是政治力量的結緣,用在“揚之水”之喻中似乎也有這樣的含義。
可以引來與這一首詩作對比的,有《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此詩很能夠代表秦地風氣。班固講漢事,猶引《無衣》,曰“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許謙說此詩云:“平居暇日,情意之孚,恩愛之接,固已彼此交得歡心,一旦同在戰陣,晝識面貌,夜記聲音,而左提右挈,協心力戰,可以揚威而制勝,不幸而敗,亦爭取為死,此王者之兵所以無敵也。”《無衣》固奉王命而出征,但彼時秦乃將興將盛之邦,本當有如此義勇之氣,若《王風·揚之水》,則是一個國事日壞的局面,雖王命,而無力已如“揚之水”。
詩序曰:“《揚之水》,刺平王也。不撫其民而遠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此說大抵可據。姜炳璋曰:“申、許為中國門戶,楚不得申、許,北方未可窺也。今用重兵扼之,未始非東遷后之要務,然申于晉、鄭諸國為近,而于周差遠,平王既不能正申侯之罪,號令四方,復遣京旅遠戍仇國,只覺侯國之民安堵如故,而王畿之民奔走不逞,更代無期,歸期莫卜,戍者所以怨也。”戍申、戍甫、戍許,本是固邊之策,或曰王畿之民不當遠戍,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怨聲之出,關鍵似乎仍不在此,是國人對國事失望,對國君失掉信心,乃所以有從軍之怨也。秉國者失去國人的信任,又如何可以號令天下。故也可以說,有《揚之水》之怨,而王室不能不微了。
“揚之水,不流束薪”,比也。歐陽修以為:“曰激揚之水其力弱不能流移于束薪,猶東周政衰不能召發諸侯,獨使國人遠戍,久而不得代爾。”鄧翔曰:“王者下令如流水之源,所以裕其源者,蓋有道矣,故勢盛而無所不屆。今悠揚之水至不能流束薪,何足以用其民哉。”如此解釋,不惟說此詩通,用以說同題的《鄭風》和《唐風》,也大抵合于詩意,即它是用來擬喻勢力微弱。至于“揚之水”之揚,曰“激揚”,曰“悠揚”,似乎都不錯,但是就詩意而推敲,則仍以“悠揚”之釋為切。
當然這里很可能還有音調相同的一面。劉玉汝曰:“《詩》有《揚之水》,凡三篇。其辭雖有同異,而皆以此起詞。竊意詩為樂篇章,《國風》用其詩之篇名,亦必用其樂之音調,而乃一其篇名者,所以標其篇名音調之同,使歌是篇者即知其為此音調也。后來歷代樂府,其詞事不同,而猶有用舊篇名或亦用其首句者,雖或悉改,而亦必曰即某代之某曲也。其所以然者,欲原篇章之目以明音調之一也。”“以此而推,則《詩》之《揚之水》其篇名既同,豈非音調之亦同乎。”
2.《詩經·王風》中的王風是什么意思
1. 王,是“王畿”的簡稱,即東周王朝的直接統治區,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陽、偃師、鞏縣、溫縣、沁陽、濟源、孟津一帶地方。“王風”就是產生于這個區域的詩。
2. 《王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為先秦時代漢族民歌。包括《黍離》、《君子于役》、《君子陽陽》等十篇。《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3. “王風”共有十首。包括:
黍離、君子于役、君子陽陽、揚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車、丘中有麻。
3.詩經《王風.楊之水》的詩歌本意是什么
【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楚。
終鮮兄弟,維予與女。無信人之言,人實誑女。
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維予二人。
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譯文激揚的流水喲,不能漂走成捆的荊條。
我娘家缺少兄弟來撐腰,只有我和你相依相靠。不要信別人的閑話,別人騙你總有花招。
激揚的流水喲,不能漂走成捆的木柴。我娘家缺少兄弟來關懷,只有我二人相依相愛。
不要信別人的閑話,別人實在不可信賴【分析】此詩主題或以為“閔(憫)無臣”(《毛詩序》),或以為“淫者相謂”(朱熹《詩集傳》),或以為“將與妻別,臨行勸勉之詞”(聞一多《風詩類鈔》),或以為“兄弟相規”(劉沅《詩經恒解》),但都根據不足。細味詩情,乃是一個婦女對丈夫訴說的口氣。
古時男子除正妻外,可以納妾,又因做官、經商等常離家在外,是否沾花惹草,妻子多管不著。但禮教上對婦女的貞節則看得很重。
如果丈夫聽到關于妻子的什么閑言碎語,是一定要管的;而如果以前夫妻感情很好,他對妻子也很喜愛,那么此時他將會感到非常苦惱。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對誤聽流言蜚語的丈夫所作的誠摯的表白。
4.“揚之水”是什么意思
詩經中有三篇《揚之水》它們的原文、翻譯和賞析如下:
?wtp=tt
具體來說,揚之水和兄弟之情、士兵思鄉有關,和男女愛情關系不大吧
如果有女人給男人送予自己的寵物取名“揚之水”,有什么特別用意嗎?
這個,得看具體環境,比如兩人之間有沒有特別約定,或者雙方名字包含類似讀音,或者涉及兩人之前的經歷等等,只從揚之水這三個字看特別用意,比較牽強吧
當然,也可能只是覺得這三個字比較好聽呢
5.詩經《王風.楊之水》的詩歌本意是什么
【揚之水】
揚之水,不流束楚。終鮮兄弟,維予與女。無信人之言,人實誑女。
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維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
譯文
激揚的流水喲,不能漂走成捆的荊條。我娘家缺少兄弟來撐腰,只有我和你相依相靠。不要信別人的閑話,別人騙你總有花招。
激揚的流水喲,不能漂走成捆的木柴。我娘家缺少兄弟來關懷,只有我二人相依相愛。不要信別人的閑話,別人實在不可信賴
【分析】此詩主題或以為“閔(憫)無臣”(《毛詩序》),或以為“淫者相謂”(朱熹《詩集傳》),或以為“將與妻別,臨行勸勉之詞”(聞一多《風詩類鈔》),或以為“兄弟相規”(劉沅《詩經恒解》),但都根據不足。細味詩情,乃是一個婦女對丈夫訴說的口氣。古時男子除正妻外,可以納妾,又因做官、經商等常離家在外,是否沾花惹草,妻子多管不著。但禮教上對婦女的貞節則看得很重。如果丈夫聽到關于妻子的什么閑言碎語,是一定要管的;而如果以前夫妻感情很好,他對妻子也很喜愛,那么此時他將會感到非常苦惱。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對誤聽流言蜚語的丈夫所作的誠摯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