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姜夔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原文: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翻譯及注釋

    翻譯
    北方的鴻雁悠然自在,從太湖西畔隨著白云飄浮。幾座孤峰蕭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黃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橋邊,跟隨天隨子一起隱居。可他如今在何處?我獨倚欄桿緬懷千古,只見衰柳參差風中飛舞。

    注釋
    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吳松:即今吳江市,屬江蘇省。
    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帶的鴻雁。燕雁無心:羨慕飛鳥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太湖:江蘇南境的大湖泊。
    商略:商量、醞釀。
    第四橋:即吳松城外的甘泉橋。
    天隨:晚唐陸龜蒙,自號天隨子。
    何許:何處,何時。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創作背景

      公元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與蘇州兩地之間,經過吳松(今江蘇吳江)時,乃作此詞。姜夔平時最心儀于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龜蒙生前隱居之地,正是吳松。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賞析

    姜夔論詩有四素:氣象、體面、血脈、韻度。對四者的要求且是“氣象欲其渾厚”、“體面欲其宏大”、“血脈欲其貫通”、“韻度欲其飄逸”。雖是論詩之語,移之于詞,也甚貼切。讀此詞,知其所言非虛。此詞之意境,呈為一宇宙。

    上片之境,乃詞人俯仰天地之境。“燕雁無心”。燕念平聲(yān煙),北地也。燕雁即北來之雁。時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飛的時節。陸龜蒙詠北雁之詩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間,獨作南賓雁。”《歸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京口》:“雁頻辭薊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長。”白石詩詞亦多詠雁,詩如《雁圖》、《除夜》,詞如《浣溪沙》及此詞。可能與他多年居無定所,浪跡江湖的感受及對龜蒙的萬分心儀有關。劈頭寫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飄泊之人生。無心即無機心,猶言純任天然。點出燕雁隨季節而飛之無心,則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純任天然。此亦化用龜蒙詩意。陸龜蒙《秋賦有期因寄襲美》:“云似無心水似閑。”《和襲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塵中更有誰知。”下句緊接無心寫出:“太湖西畔隨云去。”燕雁隨著淡淡白云,沿著太湖西畔悠悠飛去。燕雁之遠去,暗喻自己飄泊江湖之感。隨云而無心,則喻示自己純任天然之意,宋陳郁《藏一話腴》云:白石“襟期灑落,如晉宋間人。語到意工,不期于高遠而自高遠。”范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張羽《白石道人傳》亦曰其“體貌輕盈,望之若神仙中人。”但白石與晉宋名士實有不同,晉宋所謂名士實為優游卒歲的貴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際,家國恨、身世愁實非晉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寫出憂國傷時之念。太湖西畔一語,意境闊大遙遠。太湖包孕吳越,“天水合為一”(陸龜蒙《初入太湖》)。此詞意境實與天地同大也。“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商略一語,本有商量之義,又有醞釀義。湖上數峰清寂愁苦,黃昏時分,正醞釀著一番雨意。此句的數峰之清苦無可奈何反襯人亡萬千愁苦。從來擬人寫山,鮮此奇絕之筆。比之辛稼軒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虞美人》),又是不同的況味。

    下片之境,乃詞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第四橋即“吳江城外之甘泉橋”(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蘇州府志》)。這是陸龜蒙的故鄉。《吳郡圖經續志》云:“陸龜蒙宅在松江上甫里。”松江即吳江。天隨者,天隨子也,龜蒙之自號。天隨語出《莊子。在宥》“神動而天隨”,意即精神之動靜皆隨順天然。龜蒙本有胸懷濟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豈無致君術,堯舜不上下。豈無活國力,頗牧齊教化。”可是他身處晚唐末世,舉進士又不第,只好隱逸江湖。白石平生亦非無壯志,《昔游》詩云:“徘徊望神州,沉嘆英雄寡。”《永遇樂》:“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但他亦舉進士而不第,飄泊江湖一生。此陸、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龜蒙精于《春秋》,其《甫里先生傳》自述:“性野逸無羈檢,好讀古圣人書,探大籍識大義”,“貞元中,韓晉公嘗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而顛倒漫漶翳塞,無一通者,殆將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誤后學,乃著書摭而辨之。”白石則精于禮樂,曾于南宋慶元三年“進《大樂議》于朝”,時南渡已六七十載,樂典久已亡滅,白石對當時樂制包括樂器樂曲歌辭,提出全面批評與建樹之構想,“書奏,詔付太常。”(《宋史·樂志六》)以布衣而對傳統文化負有高度責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上的認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只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三高祠》詩),及“三生定是陸天隨”(《除夜》詩)之語。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即是這種認同感的體現。

    第四橋邊,其地仍在,天隨子,其人則往矣。中間下擬共二字,便將仍在之故地與已往之古人與自己連結起來,泯沒了古今時間之界限。這是詞人為打破古今局限尋求與古人的精神句誦而采取的特殊筆法。再如劉過《沁園春》之與東坡、樂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此一筆法。以上寫了自然、人生、歷史,筆筆翻出新意結筆更寫出現時代,筆力無限。“今何許”三字,語意豐富,涵蓋深廣。何許有何時、何處、為何、如何等多重含義。故“今何許”包含今是何世、世運至于何處、為何至此、如何面對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歷史、時代之一大反詰,是充滿哲學反思意味一大反詰。而其中重點,主要在“今”之一字。憑欄懷古,筆力雄勁,氣象闊大。古與今上下映照成文,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歷史意蘊。應知此地古屬吳越,吳越興亡之殷鑒,曾引起晚唐龜蒙之無限感慨:“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吳宮懷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白石之無限感慨:“美人臺上昔歡娛,今日空臺望五湖。殘雪未融青草死,苦無麋鹿過姑蘇。”(《除夜》)

    懷古正是傷今。“殘柳參差舞,”柳本纖弱,那堪又殘,故其舞也參差不齊,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執著有力,蒼涼中寓含悲壯,悲壯中透露蒼涼。“殘柳參差舞”這一自然意象,實際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隱然包含著雖已殘破仍不甘滅亡的意味。這與李商隱《登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象征唐朝國運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為自然意象之本身,則又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自然意蘊。結筆之意境,實為南宋國運之寫照。返觀數峰清苦二句,其意蘊正為結尾之伏筆。在此九年之前,辛稼軒作《摸魚兒》,結云:“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乃是同一意境。白石本詞用舞字結穴,蘊含無限蒼涼悲壯。

    善于提空描寫,從虛處著筆,是白石詞的一大特點。此詞將身世之感、家國之恨融為一片,乃南宋愛國詞中無價瑰寶。而身世家國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詞中占優勢,又將自然、人生、歷史(尚友天隨與懷古)、時代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尤其“今何許”之一大反詰,其意義雖著重于今,但其意味實遠遠超越之,乃是詞人面對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所提出之一哲學反思。全詞意境遂亦提升至于哲理高度。“今何許”,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首詞無限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意愈切而詞愈微”,這種寫法,易形成自我抒寫之形象與所寫之意象間接開距離,造成朦朧之美感。此詞聲情之配合亦極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為疊韻,末句三四字黃昏為雙聲,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為疊韻,參差又為雙聲。分毫不爽,自然天成。雙聲疊韻之回環,妙用在于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聲情綿綿無盡之致。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姜夔

    宋代

    畫地學書 歐陽修

    閱讀(160)

    畫地學書原文: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宋代

    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晏殊

    閱讀(153)

    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原文: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翻譯及注釋翻譯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蹤影象巫山的

    宋代

    滿江紅·赤壁懷古 戴復古

    閱讀(218)

    滿江紅·赤壁懷古原文: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

    宋代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黃庭堅

    閱讀(159)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原文: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虞美人·宜州見梅作翻譯及注釋翻譯  在宜州看到梅花開放,知道春天

    宋代

    憶王孫·春詞 李重元

    閱讀(153)

    憶王孫·春詞原文: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憶王孫·春詞翻譯及注釋翻譯茂密的青草可使我想起久客不歸的王孫。楊柳樹外樓閣高聳,她終日徒勞地佇望傷神。杜鵑烏兒一聲聲啼叫,悲凄的聲音

    宋代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毛滂

    閱讀(219)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原文: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玉樓春·己卯歲元日注釋①蓮花漏:一種狀如蓮花的銅制漏水計時器,相傳為廬山僧

    宋代

    孤雁兒·世人作梅詩 李清照

    閱讀(172)

    孤雁兒·世人作梅詩原文: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

    宋代

    江神子·恨別 蘇軾

    閱讀(170)

    江神子·恨別原文: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摧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版本一)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

    宋代

    江南春·波渺渺 寇準

    閱讀(145)

    江南春·波渺渺原文: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江南春·波渺渺翻譯及注釋翻譯煙波渺渺,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際,遠處斜橫著幾間茅屋,在夕陽余輝的映照中又飛舞著片片杏花。江南的春天已經過去

    宋代

    訴衷情·眉意 歐陽修

    閱讀(178)

    訴衷情·眉意原文: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訴衷情·眉意翻譯及注釋翻譯清晨起來,將簾幕卷起,看見滿地清霜。天氣太多,你用熱氣呵著纖手,試著描畫梅花妝。都

    宋代

    清平樂·題上盧橋 辛棄疾

    閱讀(172)

    清平樂·題上盧橋原文: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清平樂·題上盧橋翻譯及注釋翻譯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里的一片

    宋代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陸游

    閱讀(195)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翻譯及注釋翻譯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

    宋代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辛棄疾

    閱讀(194)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原文: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

    宋代

    沁園春·孤館燈青 蘇軾

    閱讀(174)

    沁園春·孤館燈青原文: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

    宋代

    點絳唇·桃源 秦觀

    閱讀(241)

    點絳唇·桃源原文: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點絳唇·桃源翻譯及注釋翻譯我酒醉后架著小船,在湖中蕩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

    明清

    點絳唇·春眺 凌廷堪

    閱讀(294)

    點絳唇·春眺原文:青粉墻西,紫驄嘶過垂楊道。畫樓春早,一樹桃花笑。前夢迷離,人遠波聲小。年時到,越溪云杳,風雨連天草。點絳唇·春眺注釋紫騮:良馬名迷離:模糊。 點絳唇·春眺評解  此詞抒寫春日感懷。上片寫眼前景色。垂楊道上紫騮嘶過。畫

    宋代

    點絳唇·閨思 李清照

    閱讀(245)

    點絳唇·閨思原文: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衰草 一作:芳)點絳唇·閨思翻譯及注釋翻譯暮春時節,深閨里無邊的寂寞如潮水般涌來,這一寸的柔腸卻要容下千絲萬縷的愁

    明清

    點絳唇·屏卻相思 王國維

    閱讀(255)

    點絳唇·屏卻相思原文: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里終相覓。醒后樓臺,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點絳唇·屏卻相思注釋①屏卻:放棄。②“醒后樓臺”二句:謂夢中虛構的空中樓閣,醒后還若明若滅,隱約可見。③紛紛涼月:形容

    宋代

    點絳唇·蹴罷秋千 李清照

    閱讀(174)

    點絳唇·蹴罷秋千原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蹴罷秋千翻譯及注釋翻譯蕩罷秋千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

    宋代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閱讀(259)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

    明清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陳子龍

    閱讀(171)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原文: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翻譯及注釋翻譯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只有這些嬌弱的花

    詩詞

    南宋詞人姜夔的文章

    閱讀(26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南宋詞人姜夔的文章,內容包括宋代著名詞人姜夔的簡介,求姜夔揚州慢的鑒賞文章,詳細一些的,關于介紹詩人姜夔生平的書籍或文章。【作者小傳】: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父知漢陽縣,夔幼隨宦,往來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