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1)擬人 燕子(2)這一結句寫得令人耳目一新:想“東風”吹去“胡塵”,是一奇;封“東風”為“萬戶侯”,是奇之又奇。
而更妙的是在這不經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隱含一個重大嚴肅的社會政治問題:百姓渴望統一,朝中卻無人抗金。給人天真之處露真情,風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謂“寓莊于諧,別開生面”。
第一題考查的是修辭手法和意象。“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
其后果至焉”。燕兒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
當春暖花開的時候,燕子歸來,本應是“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
但現在卻是“愁不語”,為什么呢?原因是“舊巢無覓處”。借燕子來寫自己的愁苦,“愁”字表明擬人修辭。
這里以燕子舊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春仍歸來。
人無歸處,作者大概是當時淪陷區里的人而流落他鄉的,因而不勝悲涼之感。所以是借燕子來表明人物歸處的。
第二題考查的構思技巧。下片“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這里用了一個對比句,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
當時一方面是戌邊將士風餐露宿,日夜守衛邊關;一方面是南宋統治者和達官貴人們在燈紅酒綠中尋歡作樂。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詩人愛憎分明的愛國情感,“玉關”,原指玉門關,在甘肅。
“玉關”一向泛指邊塞。“玉樓”,華美的高樓,代指歌舞之地。
“玉樓歌舞”,則是對昏君佞臣、達官貴人醉生夢死生活的典型寫照。由于南宋統治者整日沉緬在荒淫的生活中,不思收復失地,所以詩人最后以辛辣的諷刺結束全篇:“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既然收復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東風”了。若東風能將胡塵吹去,則東風便可被封為萬戶侯了。
末句譏諷抗敵之!“侯萬戶”,“侯”,封侯。封萬戶侯,是享有萬戶人家的封邑的收入。
所以是“寓莊于諧,別開生面”。
2.【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小題1:借物抒情(借景抒情)。
借燕子無法找到舊巢,表現了國家山河破碎,百姓流利失所,無家可歸的社會現實。小題1:意思是如果東風能把敵人吹走,那就把東風封為萬戶侯。
表達了作者渴望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以及對統治者茍安江南,不思抗敵的憤慨之情。 第一小題考查詩歌的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要掌握一般的答題思路:指出所用手法;結合詩句分析其具體運用及效果;點明表達的情感或寫出的意境。
該句寫燕子歸來尋舊巢不得而愁苦。此情此景很自然讓人想到南宋時的作者,淪陷時流落他鄉,春仍歸來,人無歸處,“舊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悲涼之感溢于言表,其手法自然想到該是間接抒情,這樣分析后再按題目要求作答即可。
第二小題這兩句的理解要聯系當時的背景,朝廷無人收復失地,作者那就只有寄希望于“東風”了。若東風能將胡塵吹去,則東風便可被封為萬戶侯了,很明顯這是譏諷抗敵之無人。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小題1:手法:借物抒情(答“借景抒情”也對,2分;答“擬人”得1分)(2分)。
社會現實:借燕子無家可歸,表現了國家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社會現實。(3分)小題1:作者說如果東風能把敵人吹走,那就把東風封為萬戶侯。
(2分)表達了作者渴望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以及對統治者茍安江南,不思抗敵的憤慨之情。(3分) 小題1: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考點,能力層次為D,側重“鑒賞評價”能力的考查。
“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征、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小題1:本題考查“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考點,能力層次為C,側重“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
。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1)擬人 燕子(2)這一結句寫得令人耳目一新:想“東風”吹去“胡塵”,是一奇;封“東風”為“萬戶侯”,是奇之又奇。
而更妙的是在這不經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隱含一個重大嚴肅的社會政治問題:百姓渴望統一,朝中卻無人抗金。給人天真之處露真情,風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謂“寓莊于諧,別開生面”。
第一題考查的是修辭手法和意象。“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
其后果至焉”。燕兒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
當春暖花開的時候,燕子歸來,本應是“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
但現在卻是“愁不語”,為什么呢?原因是“舊巢無覓處”。借燕子來寫自己的愁苦,“愁”字表明擬人修辭。
這里以燕子舊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春仍歸來。
人無歸處,作者大概是當時淪陷區里的人而流落他鄉的,因而不勝悲涼之感。所以是借燕子來表明人物歸處的。
第二題考查的構思技巧。下片“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這里用了一個對比句,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
當時一方面是戌邊將士風餐露宿,日夜守衛邊關;一方面是南宋統治者和達官貴人們在燈紅酒綠中尋歡作樂。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詩人愛憎分明的愛國情感,“玉關”,原指玉門關,在甘肅。
“玉關”一向泛指邊塞。“玉樓”,華美的高樓,代指歌舞之地。
“玉樓歌舞”,則是對昏君佞臣、達官貴人醉生夢死生活的典型寫照。由于南宋統治者整日沉緬在荒淫的生活中,不思收復失地,所以詩人最后以辛辣的諷刺結束全篇:“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既然收復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東風”了。若東風能將胡塵吹去,則東風便可被封為萬戶侯了。
末句譏諷抗敵之!“侯萬戶”,“侯”,封侯。封萬戶侯,是享有萬戶人家的封邑的收入。
所以是“寓莊于諧,別開生面”。 。
5.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小題1:借物抒情(借景抒情)。
借燕子無法找到舊巢,表現了國家山河破碎,百姓流利失所,無家可歸的社會現實。小題1:意思是如果東風能把敵人吹走,那就把東風封為萬戶侯。
表達了作者渴望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以及對統治者茍安江南,不思抗敵的憤慨之情。 第一小題考查詩歌的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要掌握一般的答題思路:指出所用手法;結合詩句分析其具體運用及效果;點明表達的情感或寫出的意境。
該句寫燕子歸來尋舊巢不得而愁苦。此情此景很自然讓人想到南宋時的作者,淪陷時流落他鄉,春仍歸來,人無歸處,“舊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悲涼之感溢于言表,其手法自然想到該是間接抒情,這樣分析后再按題目要求作答即可。
第二小題這兩句的理解要聯系當時的背景,朝廷無人收復失地,作者那就只有寄希望于“東風”了。若東風能將胡塵吹去,則東風便可被封為萬戶侯了,很明顯這是譏諷抗敵之無人! 。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宋詞謁金門李好古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