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高中古詩詞答案

    1.【高中古詩詞鑒賞題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

    2010年高考題(10年全國卷Ⅰ)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詠素蝶詩 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10年全國卷Ⅱ)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夢中作①歐陽修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注】①本詩約作于皇佑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路暗花迷”表現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古風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云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于梧桐的鴛鸞竟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治者的昏庸腐敗.“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道、才能之士被壓抑的混亂現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廣闊無邊.③、被,覆蓋.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⑤、徂(cú)暉,夕陽的余輝.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愿逢迎權貴,棄官還鄉,曾作《歸去來辭》.《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參考答案:(1)(3分) A(2)(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10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注]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譯文:據說在山間樹林中有一種奇異的鳥,自己說是“鳳凰”.清晨醒來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棲息在高高的山崗上.它一聲高吭的鳴叫可以響徹九州大地,伸長脖子可以遠望到最。

    2.高中古詩文閱讀與賞析的答案

    有郵箱么?還有資料發郵箱里好了(都是自己整理)這里是2011年各省高考真題(也是我整理的,哈哈)還有一個比較詳細的方法例析和賞析詳解字數太多了,郵箱拿來還有,LZ給點分唄廣東卷(答案好詳細)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7分)減字木蘭花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是什么時候?為什么?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3分)(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早春(初春)。從“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特點可以看出。

    (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剛剛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遠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嫩綠鋪在地面。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獨具初春的特點。)

    (寫出“早春”,1分;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2分)【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顯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應該倍加珍惜。花還沒有開放人就會老去,時光易逝,不要等春天過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費時光,要在這個時候“醉倒”。

    表達了對早春的喜愛,把握青春年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青春年華的感情,同時也表達出一種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后悔顛倒、無所作為的思想感情。(指明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各2分)【詩詞淺析】這首詞的大意可以結合韓愈的《早春》來理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不過蘇軾也真是偷懶,一首當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韓愈的詩,只有下闋表達了自己的一點思想感情。

    整首詩可以這樣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么在花開花落的特征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

    根據韓愈的意思,早春顯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采用了這一說,并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么,我們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后悔顛倒,無所作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瑯琊溪①[宋]歐陽修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

    瑯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8.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答: 9.青蔥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答: 8. ( 4 分)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游客渡溪古槎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瑯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懷9 . ( 4 分)實寫山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畜了畫面的內涵北京卷(又:北京卷有它的特殊性,比較活,普適性較差)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示秬秸①張耒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

    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注釋:1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

    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 C.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

    D.作者在詩的最后,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②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4分)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12.(7分) ①(3分)B②(4分) 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

    舉例:“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等,均無任何修飾之語。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

    舉例: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畫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憂餅冷”的心態表露,均語淺而意深。13.第一問:教育內容: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

    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

    3.高中古代詩歌鑒賞題目加答案

    給你幾個例子:《終南山》、《登樓》、《書憤》的詩歌鑒賞!!! 要求如下: 按照這個格式——這是一首_________(內容、題材),通過__________等意象,運用__________手法,描寫了___________(的畫面),表現了___________(的情感)。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①,連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③。

    分野中峰變④,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⑤,隔水問樵夫。

    答案:寫景 山、云、霞 夸張 互文 動靜結合 高大磅礴、如畫中景 熱愛自然、陶醉山水譯文: 終南山高大雄偉,幾乎接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回望剛剛在身前退向兩邊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霧,又彌漫成了朦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偉,成了分野之界,陰天和晴天里千巖萬壑的景象相差懸殊。天晚了,想要找個人家住下,我只好隔著水向樵夫打聽。

    疑難點注釋:①太乙:終南山的主峰,也是終南山的別名,在唐京長安城南約四十里處。西起甘肅天水,東至河南陜縣,綿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說指唐都長安。 ②連山句: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③ 兩句詩互文。即“白云入看無,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霧氣。青靄,也是霧氣,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屬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學家將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與地上州郡區域相對應,稱某地為某星之分野。

    ⑤人處:人家、村子。 賞析點撥: 鑒賞這首詩,首先要注意詩的線索和順序。

    作者以游蹤為線索,以時空變化為順序,對終南山進行了描繪。首聯是遠觀,用夸張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峻、廣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頷聯寫進入山中所見到的云霧繚繞變幻莫測的奇妙景象。頸聯寫來到中峰時所見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變換無窮。

    尾聯寫登山流連往返,以至天晚欲尋覓宿處。線索清楚,層次分明,在僅僅四十個字之內把終南山的高大雄偉展現在我們面前。

    其次,重點鑒賞詩的第二聯。這一聯詩采用了互文的手法來描寫進入終南山所見到的奇妙景象。

    詩人進入終南山,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前進,白云卻繼續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驗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得如此真切呢?“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

    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答案:寫懷詩 花、樓、浮云、廟、日 借景抒情、古今對比、用典 山河破碎、國破家亡 愛國、憂國憂民 【注解】: 1、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臨近錦江。

    2、來天地:與天地俱來。 3、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西。

    4、變古今:與古今俱變。 5、北極句: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弘為帝,代宗至陜州(今河南陜縣),后郭子儀收復京城,轉危為安。

    此句喻吐蕃雖陷京立帝,朝廷始終如北極那樣不稍移動。北極:北辰。

    6、西山寇盜: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劍南西川諸州也入吐蕃。

    意謂朝廷終不因侵擾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

    但現存《梁父吟》歌詞,系詠晏嬰二桃殺三士事,與亮隱居時心情似不相涉,故學者疑之,一說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說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處之“聊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韻譯】: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發傷心;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 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極星不可動搖; 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后主那么昏庸還立廟祠祀; 日暮時分我要學習孔明聊作梁父吟。 【評析】: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 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從空間著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后主祠”卻是遠景。

    “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

    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

    4.高中古代詩歌鑒賞題目加答案

    給你幾個例子:《終南山》、《登樓》、《書憤》的詩歌鑒賞!!! 要求如下: 按照這個格式——這是一首_________(內容、題材),通過__________等意象,運用__________手法,描寫了___________(的畫面),表現了___________(的情感)。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①,連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③。

    分野中峰變④,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⑤,隔水問樵夫。

    答案:寫景 山、云、霞 夸張 互文 動靜結合 高大磅礴、如畫中景 熱愛自然、陶醉山水譯文: 終南山高大雄偉,幾乎接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回望剛剛在身前退向兩邊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霧,又彌漫成了朦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偉,成了分野之界,陰天和晴天里千巖萬壑的景象相差懸殊。天晚了,想要找個人家住下,我只好隔著水向樵夫打聽。

    疑難點注釋:①太乙:終南山的主峰,也是終南山的別名,在唐京長安城南約四十里處。西起甘肅天水,東至河南陜縣,綿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說指唐都長安。 ②連山句: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③ 兩句詩互文。即“白云入看無,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霧氣。青靄,也是霧氣,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屬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學家將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與地上州郡區域相對應,稱某地為某星之分野。

    ⑤人處:人家、村子。 賞析點撥: 鑒賞這首詩,首先要注意詩的線索和順序。

    作者以游蹤為線索,以時空變化為順序,對終南山進行了描繪。首聯是遠觀,用夸張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峻、廣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頷聯寫進入山中所見到的云霧繚繞變幻莫測的奇妙景象。頸聯寫來到中峰時所見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變換無窮。

    尾聯寫登山流連往返,以至天晚欲尋覓宿處。線索清楚,層次分明,在僅僅四十個字之內把終南山的高大雄偉展現在我們面前。

    其次,重點鑒賞詩的第二聯。這一聯詩采用了互文的手法來描寫進入終南山所見到的奇妙景象。

    詩人進入終南山,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前進,白云卻繼續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驗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得如此真切呢?“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

    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答案:寫懷詩 花、樓、浮云、廟、日 借景抒情、古今對比、用典 山河破碎、國破家亡 愛國、憂國憂民 【注解】: 1、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臨近錦江。

    2、來天地:與天地俱來。 3、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西。

    4、變古今:與古今俱變。 5、北極句: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弘為帝,代宗至陜州(今河南陜縣),后郭子儀收復京城,轉危為安。

    此句喻吐蕃雖陷京立帝,朝廷始終如北極那樣不稍移動。北極:北辰。

    6、西山寇盜: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劍南西川諸州也入吐蕃。

    意謂朝廷終不因侵擾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

    但現存《梁父吟》歌詞,系詠晏嬰二桃殺三士事,與亮隱居時心情似不相涉,故學者疑之,一說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說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處之“聊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韻譯】: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發傷心;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 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極星不可動搖; 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后主那么昏庸還立廟祠祀; 日暮時分我要學習孔明聊作梁父吟。 【評析】: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 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從空間著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后主祠”卻是遠景。

    “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

    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此。

    5.高中古詩詞鑒賞 要有答案的

    1. (2007年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望江南 超然臺①作(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 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點火,節后點火稱新火。

    (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解析】 第(1)題側重于對其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由此把握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2)題側重于對本詞的內容與形式的總體理解把握。賞析“情”與“景”之間的關系。

    在回答第(1)題時,同學們常常只注重語言的表層含義,而忽視語言的深層含義。挖掘語言的深層含義,才能準確全面把握詞人的心情。

    其次同學們容易犯先入為主的錯誤。許多學生對蘇軾豁達、樂觀的性格印象深刻,沒有認真地去讀這首詞,對詞人在這首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把握不準。

    在回答第(2)題時,有的同學弄不懂詩歌中景與情的關系,不會由景入情作深入的分析。要記住“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為情設。

    景與情的關系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中除了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之外,還有以樂景寫哀情。

    情景交融要仔細體會蘊含在景物之中的情感。 2. (2007年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海棠(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①,香霧空_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 ①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的比較鑒賞。

    近年來高考詩歌鑒賞題較多地運用這種方式命題,2007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這種形式,占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從命題角度看,可以分為對詩歌語言的品味、對詩歌表現手法的理解、對詩歌形象的解讀、對思想感情的把握、對意境營造的領會等方面的比較。

    第(1)題第一問考查詠物詩所詠事物的特點,解讀時理解這首詩中海棠的特點,不要去猜想海棠花共性的特點。第二問考查的是表現手法。

    希望同學們能夠熟練掌握詩歌的表現手法,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表現手法中包括修辭手法。

    第(2)題比較分析抒發感情的不同,要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分析。詩歌的比較鑒賞,一般是從兩者的異同點出題。

    兩首詩都表達了對花的喜愛之情。細微之處的區別一是愛花在盛開之時,一是惜花在將謝之際。

    實戰演習 1.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閨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注]不忿:怨恨。 (1)詩中前半部分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臺灣詩人鄭愁予在《錯誤》一詩中有句名言“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你認為這首詩中是否也存在“美麗的錯誤”?為什么?請說明理由。 2.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詩題為“孤雁”,結合首聯和尾聯分析,作者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來刻畫孤雁? (2)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

    分析作者在詩中如何表達這種思想感情。 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留春令 詠梅花(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顧、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

    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一涓春月點黃昏”—句中妙用了“點”字,請你賞析這個詞的妙用。

    (2)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簡析“聞說”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清平樂(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1)這首詞寫景,虛實結合,試從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一句的藝術表現力。 (2)“雁來音信無憑”一句,表現了作者當時什么樣的心情? 5.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柴侍御(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這是兩首送別詩,兩詩詩眼分別是什么?它們表達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兩詩首句都寫得別致,有什么相通之處?參考答案 1. (1)描繪了一位思婦徹夜不眠,孤獨難耐的畫面。(2)早晨的喜鵲聲油然引起了深閨女子的驚喜和期望,但是喜鵲聲并未給她帶來喜訊,卻又使思婦的內心限入極度的失望和怨恨;從而使詩韻不盡,耐人尋味。

    2. (1)正面描寫與。

    6.《高中文言文閱讀范廣附答案譯文》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A。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范廣,遼東人。

    正統中嗣世職,為寧元衛指揮僉事,進指揮使。十四年,積功遷遼東都指揮僉事。

    廣精騎射,驍勇絕倫。英宗北狩,廷議舉將材,尚書于謙薦廣。

    擢都督僉事,充左副總兵,為石亨副。也先犯京師,廣躍馬陷陣,部下從之,勇氣百倍。

    寇退,又追敗之紫荊關。錄功,命實授。

    俄進都督同知,出守懷來。尋召還。

    景泰元年二月,亨出巡邊。時都督衛穎統大營,命廣協理。

    三月,寇犯宣府。敕兵部會諸營將遴選將材,僉舉廣。

    命充總兵官偕都御史羅通督兵巡哨,駐居庸關外。數月還京,副石亨提督團營軍馬。

    亨所為不法,其部曲多貪縱,廣數以為言。亨銜之,譖罷廣,止領毅勇一營。

    廣又與都督張軏不相能。及英宗復辟,亨、軏恃“奪門”功,誣廣黨附于謙,謀立外籓,遂下獄論死。

    子升戍廣西,籍其家,以妻孥第宅賜降丁。明年春,軏早朝還,途中為拱揖狀。

    左右怪問之,曰:“范廣過也。”遂得疾不能睡,痛楚月余而死。

    成化初,廷臣訟廣冤。命子升乃襲世職。

    廣性剛果。每臨陣,身先士卒,未嘗敗衄。

    一時諸將盡出其下,最為于謙所信任,以故為儕輩所忌。 (選自《明史》)14。

    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擢都督僉事 擢:提拔 B。

    尋召還 尋:不久C。 亨銜之,譖罷廣 銜:怨恨D。

    廣數以為言 數:數落15。下列各項,全都表現范廣“性剛果”的一項是①廣躍馬陷陣,部下從之,勇氣百倍 ②俄進都督同知,出守懷來 ③每臨陣,身先士卒,未嘗敗衄 ④英宗北狩,廷議舉將材,尚書于謙薦廣⑤其部曲多貪縱,廣數以為言 A。

    ①②⑤ B。 ①③⑤C。

    ②③④ D。 ②③⑤1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英宗被俘后,廷臣商議推舉將才時,尚書于謙推薦范廣。

    B。石亨所為違法,其部屬大多貪財驕縱,范廣多次勸說石亨。

    石亨懷恨心中,制造讒言使朝廷罷免了范廣。 C。

    景泰年間,皇上詔令兵部會合軍中諸營將領遴選將才,大家一致推舉范廣。D。

    由于范廣與都督張軏不合,被誣陷黨附于謙,謀立外藩,在景泰年間被處死。參考答案:14。

    D (多次,屢次)15。 B (②做官鎮守情況;④范廣被舉薦情況)16。

    D (不是景泰年間,應是英宗復辟后的事情)【參考譯文】范廣,遼東人。正統年間,他承襲世襲職位,為寧遠衛指揮僉事,后晉升為指揮使。

    十四年(1449),他積功升至遼東都指揮僉使。范廣精于騎射,驍勇絕倫。

    英宗被俘后,廷臣商議推舉將才時,尚書于謙推薦范廣。范廣因此被提拔為都督僉使,充任左副總兵,為石亨的副將。

    也先進犯京城,范廣躍馬上前,沖鋒陷陣,部下緊隨著他,勇氣百倍。 敵寇后退,范廣又追至紫荊關,將敵擊敗。

    朝廷給他記功,并實授官職。范廣隨即晉升為都督同知,出守懷來。

    隨后又應詔回京。景泰元年(1450)二月,石亨出巡邊境。

    當時都督衛穎統領大營,范廣奉命協理。三月,敵寇進犯宣府。

    皇上詔令兵部會合軍中諸營將領遴選將才,他們一致推舉范廣。 于是范廣奉命充任總兵官偕同都御史羅通督兵巡哨,駐扎于居庸關外。

    數月之后,他返回京城,協助石亨提督團營兵馬。石亨所為不法,其部屬大多貪財驕縱,范廣多次勸說石亨。

    石亨懷恨心中,制造讒言使朝廷罷免了范廣,使他只能統領毅勇一營。 范廣又與都督張軏不和。

    英宗復辟后,石亨、張軏依仗“奪門”之功,誣陷范廣黨附于謙,謀立外藩,于是將范廣下獄,處以死刑。將他的兒子范升貶戍廣西,抄沒了他的家,把他的妻兒、府宅賜給降人。

    第二年春,張軏早朝之后回家,在途中拱手作揖。左右奇怪地問他,他回答說:“范廣剛才經過這里。

    ”于是便生病不能入睡,痛苦了一個多月后去世。成化初年(1465),廷臣為范廣辯冤。

    朝廷才命其子范升繼承世襲職位。范廣性情剛毅果敢,每次上陣,總是身先士卒,未曾敗衄。

    一時諸將盡在其下,他最受于謙信任,因此為同輩所嫉妒。

    7.高中古詩詞閱讀鑒賞訓練60篇的答案

    【原文】 詩經?周南·關雎?先秦 關關雎(jū)鳩(jīu),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輾(zhǎn)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關關雎(jū)鳩(jīu):雎鳩鳥不停地叫。

    雎鳩,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荇菜:水草名,一種可食的水草 逑:配偶 寤(wù):睡醒,寐:睡眠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 芼(mào):挑選 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她歡樂 [1]:音帽,有選擇之意 興也。

    關關,雌雄相應之和聲也。關雎,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鷺,今江淮間有之,生有定偶爾不相亂,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列女傳以為人未嘗見其乘居而匹處者,蓋其性然也。

    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

    窈窕,幽閑之意。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大姒未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逑,匹也。

    毛傳云:摯字與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朱熹注 關關,毛傳:“和聲也:”雎鳩,魚鷹:牛運震曰:“只‘關關’二字,分明寫出兩鳩來。

    先聲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鳩,其鳴關關’,意味便短。”

    用字: 異體:左右芼(覒)之 毛傳:“窈窕,幽閑也。淑,善。”

    《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君子,朱東潤曰:“據毛詩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為大夫之美稱,或以為卿、大夫、士之總稱,或以為有盛德之稱,或以為婦人稱其丈夫之詞。”

    “就《詩》論《詩》,則君子二字,可以上賅天子、諸侯,下賅卿、大夫、士。”“盛德之說,則為引申之義,大夫之稱,自為妻舉其夫社會地位而言。”

    逑,毛傳:“匹也。”按好逑,猶言嘉耦。

    荇,毛傳曰“接余”,其他異名尚有不少,李時珍云“俗呼荇絲菜,池人謂之莕公須,淮人謂之靨子菜,江東謂之金蓮子”,等等。龍膽科,多年生草本,并根連水底,葉浮水上。

    自古供食用。陸璣曰:“其白莖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

    近人陸文郁說:“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帶舊有鬻者,稱黃花兒菜,以莖及葉柄為小束,食時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頗爽口。” 流,毛傳:“求也。”

    用《爾雅·釋言》文。朱熹曰:“順水之流而取之也。”

    思,語助詞。服,毛傳:“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謂也。” 朱熹曰:“悠,長也。”

    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長也。 芼(mào),毛傳:“擇也。”

    鐘鼓,金奏也,是盛禮用樂。王國維曰:“金奏之樂,天子諸侯用鐘鼓;大夫士,鼓而已。”

    按此詩言“鐘鼓樂之”,乃作身份語。由兩周墓葬中樂器和禮器的組合情況來看,金石之樂的使用,的確等級分明,即便所謂“禮崩樂壞”的東周時期也不例外。

    中原地區虢、鄭、三晉和周的墓葬,已發掘兩千余座,出土編鐘、編磬者,止限于個別葬制規格很高的墓,約占總數百分之一。從青銅樂鐘的制作要求來看,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實不能為。

    而這一切,與詩中所反映的社會風貌,恰相一致。 [編輯本段]【譯文】 雎鳩鳥不停地鳴叫, 棲居在河中沙洲。

    文靜美好的姑娘, 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兩邊撈。

    文靜美好的姑娘, 日日夜夜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來做夢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麗的姑娘, 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挑選。

    善良美麗的姑娘, 鼓樂之禮娶回家。 許淵沖教授的英譯版本: Wooing and Wedding 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doves are wooing; There's a maiden fair 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 long here,short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not fall asleep,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O lute,play music light For the fiancée so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On cresses cooked tender! O bells and drums,delight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編輯本段]【簡介】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首篇,它是反映一個青年對一位容貌美麗姑娘的愛慕和追求,寫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悅。

    它是我國愛情詩之祖。不僅反映的是令人喜聞樂見的愛情題材,還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

    關雎:篇名它是從詩篇中第一句中摘取來的。《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編輯本段]【結構】 從古以來,《關雎》就有兩種分章的方式。一種是每四句為一章,全詩共五章。

    另一種是分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從文義看,我傾向于第二種分法。

    第一章是總述,態。

    8.高中語文古詩句填空(要有答案的)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周語) 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22、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23、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 2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25、欲加之罪,何患辭。 (左傳) 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28、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 29、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30、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31、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4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4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4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4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論語·子罕)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5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53、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 (論語·微子) 5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5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5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5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5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6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64、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 6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66、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6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 68、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雜記)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70、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禮運) 7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易經·乾) 7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易經·系辭上) 7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易經·系辭上) 7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7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76、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77、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 7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79、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80、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82、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楚辭·卜居) 83、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84、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8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8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88、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8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9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9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9.誰有高中古詩詞和文言文閱讀訓練60首的答案啊

    古詩詞閱讀訓練60首參考答案 1.感遇(其七) (1)擾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徒言樹桃李 此木豈無陰 2.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1)到 用樹藤扎成的門 休息 (2)暮 (3)綠竹人幽徑 青蘿拂行衣或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3.再經胡城縣 (1)曾 (2)生靈血 縣宰朱紱 (3)深刻揭 露了封建統治者戕害百姓的罪行。

    4.月下獨酌(其一) (1)親近我 理解,懂得 只是 天河 (2) 一 獨 無 邀 伴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3)相約在遙遠的天上仙境 5.春思 (1)“燕草如碧絲”句。 (2)擬人。

    6.M岳 (1)大自然 躍上 看 (2)六 景 兩 (3)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7.贈衛八處士 (1)哪里 年 高興地 吩咐 還 張羅,擺設 連續,接連不斷 盛滿酒的酒杯 (2)共此燈燭光 人生不相見 (3)感子故意長 熱情款待 8.送別 (1)去哪里 只 (2)不得意 (3)安慰 羨慕 功名利祿(榮華富貴) 9.青溪 (1)循、沿 同“趨” 安靜 (2)喻自身之素愿安閑。 (3)“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或“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分析略) 10.漁家傲 “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自現,“槳”字不寫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 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

    “逡巡”,頃刻,顯示水鄉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酒盞”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

    這個“旋”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匯成一連串節奏快速的行動,表現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惹人喜愛。 “蓮舟”句寫荷葉作杯。

    據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用針刺破葉心凹處,一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酒杯,于莖端吸飲之。在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動而富有鄉土氣息的女兒行樂圖!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人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腮邊的酒紅,一似紅浪時生。

    “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灑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紅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

    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與“紅”之中了。這就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醉倚綠陰眠一餉”句,筆鋒一轉,由熱鬧轉為靜謐。又拈出一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產生一種強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成了非凡的美感。

    下面兩句筆鋒又作一層轉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為轉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

    姑娘們喝醉了酒,在荷葉的綠陰中睡著了,而船因無人打槳隨風飄 流起來,結果在沙灘上擱淺了。“驚起”是言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這樣既坐實一個“醉”字,又暗藏一個“醒”字。

    11.秋登萬山寄張五 (1)時見歸村人 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 江畔洲如月 (2)滅 愁 孤寂(孤獨) 惆悵 (茫然) (3)與舊友一起共度重陽佳節 12.夏日南亭懷辛大 (1)窗 遺憾 (2)嗅覺 聽覺 (3)可選擇的詩句有:“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等。(可以從詞性、情感、物態、聲色等角度賞析) 13.春泛若耶溪 (1)泛 春江 月夜 花路 (2)幽意 (3)愛好幽居獨處、放任自適的意趣;愿意做持竿垂釣的隱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14.宿王昌齡隱居 (1)孤云 (2)前者:住宿;后者:比喻夜靜花影如眠。 (3)可以從對偶的角度一一分析。

    15.賊退示官吏 并序 (1)癸卯歲 西原賊 道州、永州、邵 勸誡 官吏不要忍苦征斂 (2)生活之安適,日子之太平 二十 官(臣) (3)“賊”的表現是: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使臣”的表現是:今被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4)于愿棄官,也不愿做所謂的忠臣、賢臣。

    寧愿歸隱江湖,潔身自好,也不愿坑害人民。 16.夕次盱眙縣 (1)駐扎、停駐 城 (2)風起日沉 (3)孤獨 (4)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17.溪居 (1)勞累、牽累 流放 (2)久為簪組累 (3)幸 18.渭城曲 (1)濕潤 旅館 老朋友 (2)春天 渭城 朝雨 青青柳色 (3)柳 19.出塞二首(其一) (1)只要 (2)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互文。 (3)希望平息胡亂,安定邊防。

    20.春夜別友人 (1)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2)從上句的屋內轉到屋外,高高的樹陰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

    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難舍難分的時刻終于來了。 21.涼州詞 (1)黃河 白云 孤城 萬仞山 楊柳 (2)略 (3)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折楊柳》歌而生怨。

    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然,因而說“何須怨”。

    22.閨怨 (1)不知愁 (2)柳樹又綠,夫婿未歸,時光流逝,青春易。

    高中古詩詞答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高中古詩詞答案

    詩詞

    古詩詞初心

    閱讀(20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初心,內容包括初心的詩句,描寫初心的詩句,描寫初心的詩句。比如:①“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漢-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釋義: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②“曾是昔年辛

    詩詞

    學堂的古詩詞

    閱讀(22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學堂的古詩詞,內容包括形容學堂的詩句,有關學堂的古詩詞,勸學的古詩詞。古代的“勸學詩”,按其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立志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

    詩詞

    形容老師古詩詞

    閱讀(13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形容老師古詩詞,內容包括贊美老師的詩句,描寫老師的詩句有那些,關于贊美老師的詩句或名言贊美老師的詩句或名言。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詩詞

    關于回憶的古詩詞

    閱讀(35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回憶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回憶”的古詩詞,關于回憶的古詩詞,回憶古詩大全。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清代:納蘭性德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譯文

    詩詞

    科舉古詩詞

    閱讀(31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科舉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科舉”的詩句,與古代科舉制度的詩句快急用,有關科舉制的詩句(至少四句)。1.《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2.《放榜日作》唐:韋莊一聲開鼓辟金扉,

    詩詞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

    閱讀(21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內容包括四年級下冊古詩三首,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詩意,四年級語文下冊23課古詩三首。人教版:獨坐敬亭山【唐】·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劉

    詩詞

    理想古詩詞

    閱讀(17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理想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理想的詩句,收集關于理想的古詩,現代詩.,關于追求理想的古詩詞。關于理想的詩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魏 曹操《龜雖壽》)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戰國 荀況《

    詩詞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閱讀(15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賞析的方法,內容包括古詩鑒賞的方法,詩歌鑒賞技巧,詩歌賞析的方法在分析上應該如何著手,寫意象是兩個字好還是四個。鑒賞題說白了就是作用題, 第一步:要知道用了什么手法,類似與比喻啊,對偶啊!(你自己積累) 第二部:手法的效

    詩詞

    淡然古詩詞

    閱讀(18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淡然古詩詞,內容包括形容淡然的詩句,形容淡然、淡定的古詩詞,求心境淡然的詩詞要很有詩意的那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幽窗小記》2、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3、青山不厭三杯酒,長日惟消一

    詩詞

    天氣好古詩詞

    閱讀(16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天氣好古詩詞,內容包括形容天氣晴朗的詩句,古詩詞關于天氣的詩句形容天氣好的詩句形容天氣差的詩句,描寫“天氣晴朗”的詩句。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

    詩詞

    一到六年級的古詩詞

    閱讀(15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一到六年級的古詩詞,內容包括人教版小學一到六年級的古詩詞,小學一至六年級所有古詩詞,一到六年級的古詩(全部)。第一冊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靜夜思 唐(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

    詩詞

    有雪的古詩詞

    閱讀(18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有雪的古詩詞,內容包括十首關于雪景的古詩,描寫雪的古詩,急呀,帶有雪字的古詩詞,越多越好。元稹(唐)帝城寒盡臨寒食,駱谷春深未有春.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飛鳥不飛猿不動,青驄御史上南

    詩詞

    愛國愛國古詩詞大全

    閱讀(18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愛國愛國古詩詞大全,內容包括關于愛國的古詩大全,愛國的古詩(全首),愛國愛國的古詩詞大全。、《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夏日絕

    詩詞

    陸游古詩詞

    閱讀(17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陸游古詩詞,內容包括陸游陸游的詩詞全集,陸游寫的的古詩,陸游的詩句陸游的詩句陸游詩句。《示兒》愛國詩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游山西村》山水詩 宋·陸游 莫笑農

    詩詞

    古詩詞初心

    閱讀(20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初心,內容包括初心的詩句,描寫初心的詩句,描寫初心的詩句。比如:①“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漢-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釋義: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②“曾是昔年辛

    詩詞

    學堂的古詩詞

    閱讀(22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學堂的古詩詞,內容包括形容學堂的詩句,有關學堂的古詩詞,勸學的古詩詞。古代的“勸學詩”,按其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立志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

    詩詞

    形容老師古詩詞

    閱讀(13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形容老師古詩詞,內容包括贊美老師的詩句,描寫老師的詩句有那些,關于贊美老師的詩句或名言贊美老師的詩句或名言。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詩詞

    關于回憶的古詩詞

    閱讀(35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回憶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回憶”的古詩詞,關于回憶的古詩詞,回憶古詩大全。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清代:納蘭性德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譯文

    詩詞

    科舉古詩詞

    閱讀(31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科舉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科舉”的詩句,與古代科舉制度的詩句快急用,有關科舉制的詩句(至少四句)。1.《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2.《放榜日作》唐:韋莊一聲開鼓辟金扉,

    詩詞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

    閱讀(21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內容包括四年級下冊古詩三首,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詩意,四年級語文下冊23課古詩三首。人教版:獨坐敬亭山【唐】·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劉

    詩詞

    理想古詩詞

    閱讀(17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理想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理想的詩句,收集關于理想的古詩,現代詩.,關于追求理想的古詩詞。關于理想的詩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魏 曹操《龜雖壽》)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戰國 荀況《

    詩詞

    伊的古詩詞

    閱讀(19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伊的古詩詞,內容包括帶“伊”字的古風詩句子,含有伊人的詩句,orz.誰知道帶有“伊”字的詩詞帶有“伊”這個字的詩詞蒹葭就不。帶“伊”字的古風詩句子包括:唐代杜甫《九日登梓州城》原文:伊昔黃花酒,如今白發翁。追歡筋力異,望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