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詞》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
并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為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扶孤松而盤垣。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2.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詞》在藝術上卓越在何處
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文中所寫歸途的情景,抵家后與家人團聚的情景,來年春天耕種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辭,于逼真的想象中更可看出詩人對自由的向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跌蕩的節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欲狂的情狀呈現于讀者面前。
對于后人來說,一切的回歸,一切的解放,都可以借著這篇文章來抒發,因此它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歐陽修說: “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元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卷五引)雖未必是嚴謹的評論,但此文之高妙實在是難以倫比的。 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3.誰可提供陶淵明《歸去來兮詞》的全詞
原文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4.有誰知道陶淵明寫的《歸去來兮詞》全文
序文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1)。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2),生生所資,未見其術(3)。親故多勸余為長吏(4),脫然有懷(5),求之靡途(6)。
會有四方之事(7),諸侯(8)以惠愛為德,家叔以(9)余貧苦,遂見(10)用于小邑。于時風波(11)未靜,心憚遠役(12),彭澤(13)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14)。
何則(15)?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16)。饑凍雖切,違己交病(17)。
嘗從人事(18),皆口腹自役(19)。于是悵然(20)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21),當斂裳宵逝(22)。尋程氏妹喪于武昌(23),情在駿奔(24),自免去職。
仲秋(25)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26),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27)十一月也。正文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5.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全文
歸去來兮辭·并序
作者/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
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
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
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
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6.求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的賞析
《歸去來兮辭》是晉陶淵明的述志作品,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與鄙視,贊美了農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適的田園生活,顯示了他歸隱的決心。
詩的開篇,隨口而出"歸去來兮"四字,積蓄已久的壓抑與不快一吐而出,如決堤之水,一發而不可收,而詩人"歸去"的理由卻僅僅是"田園將蕪"這個簡單而平淡的原因,其中飽含了多少懷念、留戀和向往啊!因此,詩人不由自主地發出"胡不歸?"的自問,表現詩人歸隱田園之心的迫切,又帶出下文對自身經歷的反省:"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詩人指出,自己本不愿出仕為官,只是為了免于饑寒,才違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了官。這種生活讓自己悲愁失意,內心痛苦。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正是詩人深深反省的結果,堅定了自己歸隱的決心。詩的第一段即點明了全文的主旨,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思想感情。
緊接著,詩人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按時間順序,突出表現歸田園前后的感受。
先寫歸途之上。"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遙遙",漂遙放流的樣子;"舟遙遙"、"風飄飄"似寫景物,實寫輕松愉快的心情。而一"問"一"恨",所揭示的正是歸隱田園心情的急切。
次寫抵家時的欣喜若狂。這種欣喜,用長句很難形象地再現,詩人很懂得這個道理,于是變六字句為四字句,略去了虛詞,既使句子簡練,有效地表達出歡欣暢快的心情,又使本詩的句式長短相間,便于抒發不同的感情,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此時的心情與為官時完全不同,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人寫自己"載欣載奔",寫家人"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寫家中"三徑就荒,松菊尤存"、"有酒盈樽",一派祥和、自然、實的景象!"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隱居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少數友人來往。
后人以"三徑"來借指隱士所居。陶淵明用"三徑"來比喻自己的院落,借用典故,表現自己的心志。
再寫田園隱者之樂,突出兩點,一是室中獨處之樂,一是園中觀景之樂。寫獨處之樂,可"引壺觴",可"眄庭柯",可"倚南窗",極力表達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放縱與安適;寫觀景之樂,有自己"園日涉"、"策扶老"、"撫孤松"的安閑自在,有"無心以出岫"的云,有"倦飛而知還"的鳥,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的志節緊密結合起來,寫的雖是云和鳥,卻是作者對自己心情的反映,告訴讀者,自己就像出岫的云,本無心出仕,又像倦飛的鳥,對仕途十分厭倦,終于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
詩人托物言志,以"松菊"喻高潔的品格,以"撫孤松而盤桓",表明自己雖然年事已高,卻仍要保持堅貞之志。 第三段,寫樸實的農事生活之樂。
詩人斷然也污濁的官場斷絕來往:"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再次呼出"歸去來兮",卻與開篇的語氣和感覺大不相同,第一次是決心歸田的宣言,第二次卻是已然歸田的平靜。
這種平靜的生活,讓詩人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樸實無華,可以和自己想見的人說說知心話,可以做自己曾經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可以看自己想看而無心看的自然美景,這種生活,讓詩人真正得到了心靈的自由與解放。可以說,這段文字是作者想象 的詩化了的田園生活,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
陶淵明在他的多詩中都對這種生活和這樣的理想作了描述,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的閑適,"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的簡樸,"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的愉快和滿足,都寫得坦率誠實,感情自然淳真。初歸田園,詩人尚未真正體驗耕種的艱辛與生活的困窘,只是以直率之筆抒"心之所之",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眷戀不舍,一種蓬勃生長的歸真之志如春之欣欣草木,如涓涓不絕的山泉,感慨油然而生:"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因景生情,這種光陰易逝,人生易老,何不及今及時珍惜美好生活的感慨,為結尾闡述人生觀張本。 詩的結尾,抒發了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樂于隱居心理的剖白。
詩歌緊承上文"感吾生之行休"寫道:"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的為乎遑遑乎欲何之?"委婉自問,引領下文的自答。"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兩句從反面作答,重在言自己無意富貴,而以不羨"帝鄉"作陪襯,詩人又一次點明自己的生活理想:"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他既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來取得富貴,也不指望飛臨仙境來逃脫人生的苦難,他所追求的只是投身自然,從周圍的事物中,尋找 種種人生可愛的妙趣,保全心靈任意自得的境界。
詩的最后,直接抒發自己樂天安命的情懷:"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種聽其自然、樂天知命的思想,正是詩人對社會現實的一種無聲的反抗,是詩人積極人生的表現。 這篇《歸去來兮辭》寫于陶淵明辭官歸田之初,但不是抒寫歸田后生活實況,而是他登舟起程之前對歸途及歸田后的想象,讓讀者從中深刻體會他結束十三年。
7.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賞析
讀《歸去來兮辭》,并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后是一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不是一個只喜歡游山玩水而不關心時事的純隱士,雖然他說“性本愛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會的。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題未定草》)透過“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這些憤激之語,我們感到了沉重。
《歸去來兮辭》的寫景是實寫還是虛寫?錢鐘書先生說:“《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述、直錄,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參見錢鐘書《管錐編》1225~1226,中華書局,1979)如此說來,本文第一大寫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寫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寫心中之景與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嗎?眼前之景,為目之所見,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寫真;心中之景,為創造之景,隨心之所好,隨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則未必符其實,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語言十分精美。詩句以六字句為主,間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韻律悠揚。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緩雅致。有時用疊音詞,音樂感很強。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對偶句,或正對,或反對,都恰到好處。描寫和抒情、議論相結合,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議論,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語文人生 ·最后說明一點,就是陶淵明雖然歸隱田園,且不論他這種做法是積極還是消極,但他畢竟不同于勞動人民。他寫《歸園田居》也罷,寫《歸去來兮辭》也罷,實際上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現象,歸隱田園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歸隱造就了一個文學家,形成了一種文學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照千秋。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此話雖過,但可以見出它在文學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