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級下冊的古詩和注釋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②盡:沒有了。 ③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
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獨去閑:獨去,獨自去。 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④厭:滿足。
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
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①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②湖光:湖面的的光芒。 ③兩:指湖光和秋月。
④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⑤潭面:指湖面。
⑥相:相互。 ⑦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
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⑧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
⑨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⑩遙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遙望洞庭山水翠”一說。
譯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 。 無風的時候,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迷蒙的銅鏡。
那月光下洞庭湖蒼翠欲滴的江山,從遠處看,就像是在白銀盤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注釋 ①白滿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著天光。 ②川:山原,平地,河流。
③子規:杜鵑鳥。 ④才:剛剛。
⑤山原:山陵和原野。 ⑥蠶桑:種桑養蠶。
⑦了:料理完。⑧如:好像。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下的四月人人都在忙碌,養完了蠶,又開始種地。 《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①雜興:各種興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雜草。 ③績麻:把麻搓成線。
④未解:不懂。 ⑤供:從事。
⑥傍:靠近。 譯文 白天在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
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 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2.4年級語文下冊全部古詩
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課本中,一共有6首古詩。
第1課:《古詩詞三首》
(1)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劉禹錫(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憶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第23課:《古詩詞三首》
(1)鄉村四月 翁卷(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宋)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3)漁歌子 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四年級下古詩解釋
上冊:《題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宋代詩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宋代詩人)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唐代詩人)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唐代詩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下冊:《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唐代詩人)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無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詩人)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鄉村四月》 作者: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作者:范成大(宋代詩人)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漁歌子》 作者:張志和(唐代詩人)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來源:
4.四年級語文的古詩要解釋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塞下曲
[唐]盧綸
(一)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隴西行
(唐)王維
十里一走馬。
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
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
烽戍斷無煙。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春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營州歌
營州少年厭原野,
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
胡兒十歲能騎馬。
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從軍行 王昌齡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書的古詩
5.人教版語文書四年級下冊古詩字義
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
川:山原,平地。青螺:.螺的一種。
殼形橢圓,表面稍暗,雜有斑紋。可食。
大者其殼可制酒器。這里應比喻湖中間的青山績麻:績麻的意思是搓麻線潭面:指湖面閑與和,這個你自己應該要知道的。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
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青色的田螺,這里用來比喻湖中間的青山。
總概括為: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這首山水小詩將洞庭湖描寫得如此高曠清超,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彩。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
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
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
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
「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
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
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
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
6.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古詩詞三首的解釋
《鄉村四月》
綠油油的青草遍布山原,天空倒映在水田里滿川亮白。
杜鵑啼唱,細雨像輕煙。
四月的鄉村里,沒有什么閑人。
剛剛才采完桑葉,又要插秧國。
《四時田園雜興》
白天出去耕田晚上在家織麻布。
鄉村里的男男女各自經營的家計。
小孩子們不懂得耕田織布,
也在桑樹旁邊學著種瓜。
《漁歌子》
西塞山前面白鷺在飛,
溪邊桃花盛開,溪里的鱖魚肥大。
頭戴著青色的斗笠,身坡著綠色的蓑衣。
斜風細雨也不須要回去。
7.人教版語文書四年級下冊古詩字義
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山原,平地。
青螺:.螺的一種。殼形橢圓,表面稍暗,雜有斑紋。可食。大者其殼可制酒器。這里應比喻湖中間的青山
績麻:績麻的意思是搓麻線
潭面:指湖面
閑與和,這個你自己應該要知道的。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青色的田螺,這里用來比喻湖中間的青山。 總概括為: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這首山水小詩將洞庭湖描寫得如此高曠清超,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彩。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
8.四年級下學期古詩詞附帶白話譯文
1、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1綠映紅, 水村山郭2酒旗3風。 南朝4四百八十寺5, 多少樓臺6煙雨7中。
字詞注釋
1. 鶯啼:即鶯啼燕語。 2. 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3. 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5.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余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6. 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筑。 7. 煙雨:細雨蒙蒙,如煙如霧。
白話譯文
8.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
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9.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
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2、村居①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②。 兒童散學歸來早③,忙趁東風放紙鳶④。
作品注釋
①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③散學:放學。
④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2]
白話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小學四年級下冊古詩詞注釋(四年級下冊的古詩和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