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
(一)情境教學的內涵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動情,在情境中共鳴,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對中國情境教學做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老師認為“‘情境教學’中的‘情境’取自古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之意,‘情境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以促進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①情境教學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從我國古代詩詞的“境界學說”中汲取豐富營養的結果。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情境”進行了論述,提出“心物交融”說。所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肯定了“物”、“情”、“辭”三者的關系。
情境教學則繼承并發揚了這一理念,形成了“物”、“情”、“辭”、“思”相互關系的認識,即“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對物的認識的這種相互作用脈絡。(二)情境教學與古詩詞的關系南朝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就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說法;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也留下了“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論述;現代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韻》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的名言。
這些精辟的論述都闡明了情境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情境是人與景在情的交融下的產物。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古詩詞教學就是要帶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進入古詩詞所描繪的情境,體味古詩詞中所蘊涵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感悟有極大的幫助。
正如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說“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有效地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
2.根據情景,運用古詩名句
1、繪春
①春風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唐·李白《春思》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唐僧志安《絕句》
②春雨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③春色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唐·杜甫《登樓》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唐王駕《春晴》
④春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唐·王維《相思》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⑦其他帶“春”字的詩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宋·張栻《立春偶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唐·李白《月下獨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唐·劉長卿《餞別五十一南渡》
3.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
1、早春三月,大地上(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
或者:早春三月,大地上(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
2、煙花三月,走在河邊堤岸上( 幾處早鶯爭暖樹 ),( 誰家新燕啄春泥 )。遠處傳來笛聲,原來是(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剛放學的孩子們,撂下書包( 忙趁東風放紙鳶 )。
3、四五月間,( 萬條垂下綠絲絳 )的大樹下,一個可愛的小孩( 柳條搓線絮搓棉 ),( 搓夠千尋放紙鳶 )。還有的農家孩子真懂事,雖然不會農活,也是( 童孫未解供耕織 ),( 也傍桑陰學種瓜 )。還有一家三兄弟,你看( 大兒鋤豆溪東, ),( 中兒正織雞籠 ),( 最喜小兒無賴 ),( 溪頭臥剝蓮蓬 )。
4、夏天,我來到西子湖邊。我驚嘆道:( 畢竟西湖六月中 ),( 風光不與四時同 )!媽媽糾正我的話:不,什么時候的西湖都美,( 淡妝濃抹總相宜 )。
不知對不對,但愿能幫到你。
4.根據情景,運用古詩名句
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2.詞語:春燕回巢、春暖花開、春和景明、春回大地、
春色滿園、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水盈盈
語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葉紹翁)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白居易)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武夷茶歌》范仲淹)
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
(《九曲棹歌》朱熹)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曉》孟浩然)
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
(《天凈沙》無名)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