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答案的唐詩宋詞元曲知識問答題填空和判斷題都行
《詩經》是我國什么主義的開創始祖/杜甫的什么詩人(現實主義)《離騷》是我國什么主義的開創始祖/李白是什么詩人(浪漫主義)詞的別稱是什么 (長短句 曲子 曲詞 樂府 樂章 琴趣 詩余)青玉案是詞的什么(詞牌名)大李杜是指誰和誰(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誰和誰(李商隱和杜牧)唐宋八大家是誰(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韓愈、柳宗元提倡了什么運動(古文運動)元曲即什么(元代戲曲).括號內為答案.發現 引出了很多問題來著 范圍貌似變廣了。
2.“宋詞”的常識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歌曲、長短句。
最初的詞都可以配合音樂來唱。 詞,萌發于隋唐之際,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全宋詞》收詞將近兩萬首,許多詞已經與音樂無關,而成了詩的別體,人稱“詩余”。 按照字數的多少,詞有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字至90字以內)、慢曲(91字以上)的區分。
詞有詞牌, 詞牌是詞譜的名稱。詞譜的數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時期,總數應在一千以上,如《菩薩蠻》、《如夢令》、《西江月》、《蝶戀花》、《念奴嬌》、《天仙子》、《玉樓春》、《漁家傲》、《臨江仙》、《賀新郎》、《齊天樂》、《芳心苦》、《永遇樂》、《桂枝香》、《卜算子》、《水龍吟》、《聲聲慢》、《虞美人》、《鷓鴣天》、《釵頭鳳》、《踏莎行》、《望海潮》等。
每個詞譜都規定了詞的字數、韻數、平仄以及它的格式,依照詞譜所規定的格式寫詞叫“填詞”或“倚聲” 。 詞調有一般詩體中罕見的一字、兩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長句,交錯迭出。
詞調中也有全首齊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實為兩首五言絕句,《玉樓春》上、下片實為兩首七言絕句。 詞調中除少數小令不分段稱為“單調”外,大部分詞調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三疊”、“四疊”。
段的詞學術語為“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
“闋”原是樂終的意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
填詞講究聲韻,要按詞牌押韻。一般說來,平聲聲調長,不升不降,宜于慢聲吟唱,表達不盡的情意、盎然的韻味。
仄也稱“側”,是不平之意。詩詞中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聲調都是短的。
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特別短促。以欹qi側短促的仄聲押韻,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動不已。
宋詞中的兩種主要藝術風格——婉約與豪放。 明張?:“少游(秦觀)多婉約,子瞻(蘇軾)多豪放,當以婉約為主。”
明徐師曾中:“至論其詞,則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辭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雖各因其質,而詞貴感人,要當以婉約為正。
” (見《文體明辨序說》) 清王士?:“仆謂婉約以易安(李清照的號)為宗,豪放惟幼安(辛棄疾的字)稱首”。(見《花草蒙拾》) 北宋著名詞人有: 北宋前期詞人:晏殊、晏幾道、范仲淹、歐陽修、張先、柳永(市井詞人) 天才詞人:蘇軾 蘇門詞人:秦觀、賀鑄、黃庭堅 格律詞人:周邦彥 曠世才女:李清照 南渡詞人:朱敦儒、陳與義、張元干 南宋著名詞人有: 辛棄疾,別立一宗“稼軒體” 辛派詞人:張孝祥、陸游、陳亮、劉過 辛派后勁:劉克莊、劉辰翁、文天祥 姜夔,詞風“清空騷雅” 史達祖、吳文英 姜派后繼:周密、王沂孫、張炎、蔣捷等。
3.唐詩宋詞的一些基礎知識
杜甫——詩圣
李賀——詩鬼
郊寒島瘦:孟郊 賈島
元輕白俗:元縝 白居易
大李杜:中唐 李白杜甫
小李杜:晚唐 李商隱杜牧
王維: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初唐四杰:王勃 駱賓王 楊炯 盧照鄰
唐宋八大家:韓愈 柳宗元(唐)蘇洵 蘇軾 蘇轍 歐陽修 王安石 曾鞏(宋)
宋詞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 辛棄疾
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她晚年的作品嚴格上屬于豪放派) 柳永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
七絕和七律實際上就是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
七言詩代表一句詩(2句詩是做一聯)由7個字組成,同樣也有五言詩。
一首絕句由2聯組成。
一首律詩由4聯組成,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4.以唐詩宋詞元曲的有關知識為基礎出一些問答題
一. 教學目的、要求 了解詩詞曲的有關知識,有助于更好地鑒賞詩詞曲,對高三上學期的選修課材《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詩詞曲的有關基礎知識,詩歌的平仄。 三.教學過程 一.詩的分類 (1)按內容性質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
說理詩包含在抒情詩中。 (2)按語言格式的不同,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還有歌謠、民謠)。
(3)與其他體裁結合,又可分為散文詩、寓言詩、童話詩。 (4)按內容的特點分,可分為寓言詩、童話詩、愛情詩、諷刺詩。
(5)中國的詩歌,按歷史發展(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還可以分為新詩和舊體詩(包括古體詩、近(今)體詩即格律詩、宋詞、元曲)。 二.詩歌的特點 四性: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
三.關于律詩的排序及押韻 1.平仄格式(一般歸為兩類,即首句押韻和首句不押韻兩種)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2.雙句押韻,頷聯與頸聯必須對仗(律詩除首尾外各句都應對仗);“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律詩的最起碼的要求。 3.押韻的字(雙句的最末一個字)一般用平聲韻(少數用仄聲韻),一般以“陰平、陽平”(第一聲和第二聲)為平聲,余為仄聲。
4.平仄相反叫“對”(指出句和對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出句和對句平仄相對(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對);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對);對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間。
5.押韻(韻腳):雙句的最末一個字。律詩八句的叫法:首、頷、頸、尾。
6.不能犯“三平調”(即一句之中最后三個字不能連用平聲或仄聲);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沒有兩個平或仄字聯在一起)。 7.絕句第三句不押韻,律詩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個字不能與本詩同韻(即全詩為平聲韻,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個字為仄聲;如全詩為仄聲韻,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個字為平聲)。
8.絕句一般是先寫景后抒情或先寫物再引出中心。 四.關于詞的一般知識 1.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樂用的。
后來詞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有詞牌和標題。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 2.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多少來劃分的。
小令(五十八字以內);中調(五十九至九十字);長調(九十一字以上) 3.宋詞有兩大流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主的豪放派,其作品表現出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以柳永、秦觀、李清照為主的婉約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題材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
4.判斷某一首詞,要根據其風格及其詞牌的格式去判斷。 五.元代戲曲 元曲:分為散曲(清唱)和雜劇(可以演出)。
1.散曲:分為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和套數(合一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每一套數都一第一首曲子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套數必須同一宮調,有首有尾,一韻到底。 散曲是唱而不演的曲) 散曲有宮調名(樂調),表示曲調聲音高低的音樂名詞;有曲牌名(曲譜),以“本宮調”第一支曲子的曲牌作為“曲牌名”;還有標題,概括了“套曲”的中心內容。
2.雜劇(可以演出):把歌曲、賓白、舞蹈結合起來的藝術形式,由科、唱、白組成,角色名有:旦、末、凈、丑、外、卜兒。 每一折戲必須同一宮調,一個宮調由多個曲牌名組成。
一般是四折一楔子。元雜劇有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
5.宋詞基本常識
1. 燈火稀疏, 指人煙稀少、比較冷清的地方.古時入夜后家家舉燈, 至就寢才滅去燈火。 因此燈火闌珊又代表「夜深」、深宵無人之時分
2、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晉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瑩其蹄角,王濟與王顗賭射得勝,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3、身老滄洲。并非滄州,寫成滄州有歧義,因而是錯誤的,滄州是地名,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身老滄州會讓人誤讀為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滄州),卻不能前線(天山)殺敵。但實際上滄州的地界在燕云十六州,當時宋朝是與金人交戰,燕云十六州正是前線。在這里滄洲是指: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4、次第,此種指代光景、情況。不是順序
5、古時的戰車,兵車
6.唐詩宋詞的一些基礎知識
杜甫——詩圣李賀——詩鬼郊寒島瘦:孟郊 賈島元輕白俗:元縝 白居易大李杜:中唐 李白杜甫小李杜:晚唐 李商隱杜牧王維: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初唐四杰:王勃 駱賓王 楊炯 盧照鄰唐宋八大家:韓愈 柳宗元(唐)蘇洵 蘇軾 蘇轍 歐陽修 王安石 曾鞏(宋)宋詞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 辛棄疾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她晚年的作品嚴格上屬于豪放派) 柳永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七絕和七律實際上就是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七言詩代表一句詩(2句詩是做一聯)由7個字組成,同樣也有五言詩。
一首絕句由2聯組成。一首律詩由4聯組成,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7.小學古詩詞選擇題50道(附答案)
② 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的開篇即寫春望所見,突出寫山河破碎、滿城荒蕪,寫長安淪陷后的殘敗景象。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觸景生情:因感時恨別,見到了本為娛人之物的花鳥反而流淚驚心;一種是移情于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
兩種解釋都符合詩意。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自安史叛亂以來,戰火不斷,企盼親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是說一萬兩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句中,“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之傷痛之外,詩人又嘆息衰老,更增了一層悲哀。
20、讀下面詩歌,選出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聯追述往事,說自己參加科舉考試而入仕做官,在頻繁的抗元戰爭中已度過四年。 B、頷聯形象地抒發其關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嘆,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對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頸聯敘寫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處境。這兩句抒情與敘事融為一體,感染力極強。
D、尾聯筆鋒陡轉,表達作者身陷絕境時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2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游山西村 宋 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A、這首詩描繪山西村美麗富饒,村民淳樸好客,表現出詩人對田園之樂的向往。
B、三、四兩句,隱含詩人受挫不餒的精神,有不斷進取的意趣。 C、“簫鼓追隨春社近”的意思是:農民擊著鼓,奏著樂一隊一隊地走過,原來是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社日盛會。
D、這首詩寫于詩人因堅持抗金復國的主張而被罷官回鄉時,所以詩中含有悲觀失意的情調。 22、對下面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A、這首詩表現了作者長期遭貶謫的悲涼、憤懣的心情,同時又袒露出作者豁達豪放的襟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B、一、二句寫出了作者被貶謫置于巴楚這荒遠凄涼的地方,已有二十三年了。 C、三、四句寫作者借吹笛來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回到家鄉后衣著破爛的落魄情景。
D、五、六句作者雖以“沉舟”、“病樹”自比,但不消沉,寫出了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參考答案1、A 2、C 3、A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A 17、D 18、D 19、D,C 20、B 21、D 22、C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一句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還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詩人杜甫的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三句詩都寫出了春雨悄無聲息,細細密密的特點。
18、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詩人的絕筆是《示兒》,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我還知道其他的愛國詩,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句是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要說古人贊頌梅的詩句,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小學語文古詩歸納MouseHappy小學語文古詩歸納。
美圖。7。
送別詩。8。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9。描寫鳥的詩:10。
托物言志的詩:10。寓理的詩:11。
描寫太陽的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13。
描寫風的詩:14。描寫花的詩:15。
描寫雨的詩:16。描寫樹的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 望著這美麗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詩來。
小學語文素養競賽試題(二)楊宇桐小學語文素養競賽試題(二)小學語文素養競賽試題(二)七、選擇題1。白居易《琵琶行》的詩眼(核心詩句)是。
五、按要求寫詩句。 (8分)1、送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邊塞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念家鄉及親人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4、體現愛國思想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詩趣味填空。
古詩里的夏天tnj660630古詩里的夏天。“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這是詩人秦觀在《三月晦日偶題》中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是詩人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這兩句詩是趙師秀的《約客》里面的詩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這句詩出自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望湖樓醉書五絕》。夏天在詩人的詩句里顯得多么有韻味,多么優美啊!小升初古詩總復習NICO的圖書館。
望著這美麗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句詩來。 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望洞庭(劉禹錫) 獨坐敬亭山 (李白) 憶江南(白居易)。
8.現代詩歌基本知識有那些
何謂詩歌?特點有哪些? 簡要定義「詩歌」:詩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華的文學樣式。
它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豐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煉的語言、和諧的韻律和節奏等特點。 在創作詩歌中,要熱愛、熟悉生活,培養對日常生活細節、生活現象的敏銳感受;并借用「形象語言」表現感情、思想,在各種「形式」中表現各種篇章結構、修辭手法,達成“溫柔敦厚”、“喻蘊深遠”的美學韻文藝術。
--------參考 詩歌主要內涵:強烈的抒情性、豐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煉的語言。 強烈的抒情性:詩歌里有濃濃的情感總能讓人喜歡,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西樓不多談。
想說的是,有些主張理性書寫的詩人喜歡抽離情感的部分,突顯「理性思考」,不少人以為這不合于抒情性。 其實情感同樣有小我與大我之分,詩詞里如果蘊含了「大我之思」、「小我之愛」,無論字句是多幺冰冷堅硬,詩的背后同樣指涉著濃濃的個人、親情、民族、家國等等情感,所以「強烈的抒情性」不減。
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文字藝術的翅膀,文字如果不靠想象力只是白紙黑字沒有任何意義。 而詩歌的想象力運用尤其重要,想象力是可以訓練的,一個字句寫出來,我們可以像小孩子一樣漫無邊際的發揮最大的想象,而其中很可能有一種你想到的東西,正好符合作者想說的事物。
而詩歌的想象力運用,多數在于定向的想象,也就是口語所說的朝著作者可能指涉的方向去想象。 西樓順便提出哪些想象力可以讓我們來運用或思考: 虛構的:特別去營造出來的,定向(最常用) 幻想:特別去營造出來的,不著邊際(常用) 催眠狀態的想象:虛幻不存在的狀態(說多了就變成吹牛!) 回憶的想象:回憶過去并且加入自己的希望。
作夢:夢中的狀態,時間空間都可以作不同拼貼重迭。 影像暫留(或說成殘留影像):物理現象;如一種揮之不去印象、感覺。
高度的概括性:詩歌對現實社會生活紀錄成高濃縮的語句,詩歌可以省去很多細節的描述,所以那些省去的部分必須要靠形象事物的語句與想象力來連接完成。 所以,概括性絕對必要。
李華基教授舉杜甫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說明,其中的概括性就很明顯了。 朱門,概括著權貴、富豪、高層、強權、奸商、暴力-----等等------- 酒肉臭,概括著奢侈、浪費、糜爛、可惡、貪婪、擾民、欺壓----等等-------- 路,概括著前途、道路、鄉野、農村、貧窮、低階層----等等------- 凍死骨,概括著現實痛苦現象、不合理、無奈、不得以、凄涼----等等------- 凝煉的語言:提出三項方法精煉、形象語句、善用名詞動詞。
(當然還有很多方法,自行體會吧!) 精煉,簡單的說,精煉就是用最少最簡短的語句表達出完整的意思。 形象語句就是善用人們感官知覺(眼、耳、口、鼻、心、觸覺、感覺---等)可以直接體會的文字,而不是抽象的字眼或敘述語句。
善用名詞、動詞;減少使用形容詞(尤其非常抽象的形容詞,) 我們要求評論員常掛在嘴邊,因為有太多的詩友們詩句相當不精煉(有人寫作精練)。詩的語句與一般敘述句,不同的最大分別就是精煉、形象,而精煉必須靠經驗與用心才能做好。
在此西樓指的凝煉就是精煉語句與善用形象語句的意思。 整理編輯:獨上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