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守歲 蘇軾

    守歲原文: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守歲翻譯及注釋

    翻譯
    要知道快要辭別的年歲,有如游向幽壑的長蛇。
    長長的鱗甲一半已經不見,離去的心意誰能夠攔遮!
    何況想系住它的尾端,雖然勤勉明知是無可奈何。
    兒童不睡覺努力掙扎,相守在夜間笑語喧嘩。
    晨雞呵請你不要啼唱,一聲聲更鼓催促也叫人懼怕。
    長久夜坐燈花點點墜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經橫斜。
    明年難道再沒有年節?只怕心事又會照舊失差。
    努力愛惜這一個夜晚,少年人意氣還可以自夸。

    注釋
    ⑴垂盡:快要結束。
    ⑵壑(hè):山谷。
    ⑶修鱗:指長蛇的身軀。
    ⑷強(qiǎng):勉強。
    ⑸嘩:一作“喧”。
    ⑹撾(zhuā):擊,敲打,此處指更鼓聲。
    ⑺燈燼(jìn):燈花。燼,物體燃燒后剩下的部分。
    ⑻北斗斜:謂時已夜半。
    ⑼蹉跎(cuō tuó):時間白白過去,光陰虛度。

    守歲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其時詩人在鳳翔簽判任上,同時還寫了《饋歲》《別歲》,三首詩寄與蘇轍。1061年,蘇軾應制科入三等,以“將仕郎大理寺評事簽書節度判官廳公事”,十一月至鳳翔(治所在今陜西鳳翔)。知府宋選對蘇軾十分關心愛護。蘇軾公事之暇,縱觀附近的名勝古跡,留下了有名的《鳳翔八觀》詩。這年蘇轍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縣)軍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蘇轍要求留在京師侍奉父親,第二年獲準。蘇軾一人在鳳翔,遇到年終,想回汴京和父親、弟弟團聚而不可得,回想故鄉歲暮的淳樸風俗,就寫了這三首詩寄給弟弟蘇轍(字子由),以抒發思念之情。

    守歲賞析

    《守歲》,十六句,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六句:“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這里用生動的比喻說明守歲無益,從反面人題,跟前兩首有所不同。這個比喻不但形象生動,而見辰龍巳蛇,以蛇比歲,不是泛泛設喻。這六句的前四句寫歲已將近,后二句寫雖欲盡力挽回,但徒勞無益。“系其尾”字面雖然用《晉書·賈后傳》“系狗當系頸,今反系其尾”的話,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為喻:到了除夕,已經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況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這樣六句開頭,好像說這個風俗無道理。要寫守歲,先寫守不住,不必守,這是欲擒故縱,使文字多波瀾的手法。

    中間六句是第二個層次:“兒童強不睡,相守夜諶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這個層次寫守歲的情景。一個“強”字寫出兒童過除夕的特點:明明想打磕睡,卻還要勉強歡鬧。這兩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鄉的風俗,而不是他在鳳翔時的情景。這一年蘇軾才二十六歲(虛齡二十七歲),膝下只有一子蘇邁,虛齡五歲,不可能有這兩句所寫的場景。“晨雞”二句將守歲時的心理狀態寫得細膩入微,“坐久”兩句將守歲時的情景寫得很逼真。這兩句主要是針對大人守歲所說的。紀昀很欣賞這十個字,說是“真景”。實際上這是人人守歲都有過的感受,他能不費力地寫出來,增添不少親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個層次:“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這個層次與開頭第一個層次的欲擒故縱相對照,表明守歲有理,應該愛惜將逝的時光。正面交代應該守歲到除夕盡頭。結尾兩句化用白居易“猶有夸張少年處”,意在勉勵蘇轍。蘇轍在京師侍奉父親,蘇軾希望兩地守歲,共惜年華。這個結句含有積極奮發的意味,是點睛之筆,使全詩精神陡然振起。

    蘇軾的《守歲》,詩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勵自己惜時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蛻皮喻時間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終抓緊時間做事,免得時間過半,雖勤也難補于事。努力應從今日始,不要讓志向抱負付諸東流。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守歲 蘇軾

    宋代

    念奴嬌·梅 辛棄疾

    閱讀(175)

    念奴嬌·梅原文: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

    宋代

    江城子 蘇軾

    閱讀(198)

    江城子原文: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宋代

    卜算子 程垓

    閱讀(248)

    卜算子原文:枕簟暑風消,簾幕秋風動。月到夜來愁處明,只照團衾鳳。去意杳無憑,別語愁難送。一紙魚箋枕底香,且做新來夢。

    宋代

    好事近·夢中作 秦觀

    閱讀(166)

    好事近·夢中作原文: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好事近·夢中作翻譯春天到來野花在雨中開了,一枝花的開放說明春天的到來。(我)走到山谷里的小溪旁,驚起了成百上

    宋代

    納涼 秦觀

    閱讀(194)

    納涼原文: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納涼賞析這句連用“攜”、“來”、“追”三個動詞,把詩人攜杖出戶后的動作,分出層次加以表現。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傳達出詩人追尋理想中的納涼勝處的內在

    宋代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王安石

    閱讀(188)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原文: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翻譯及注釋翻譯峰巒疊嶂,環抱

    宋代

    少年游·草 高觀國

    閱讀(201)

    少年游·草原文:春風吹碧,春云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連流水,一望隔香塵。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冷落閑門,凄迷古道,煙雨正愁人。少年游·草翻譯及注釋翻譯春風吹綠了芳草,在白云的映襯下,芳草顯得蔥綠可愛,是在曉夢中夢見了這如茵的

    宋代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 陳克

    閱讀(182)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原文: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翻譯及注釋翻譯綠草叢生的圍墻,環繞著長滿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葉兒卷

    宋代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蘇軾

    閱讀(173)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原文: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夜的秋風好似來自萬

    宋代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觀

    閱讀(158)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八六子

    宋代

    蝶戀花 晏殊

    閱讀(210)

    蝶戀花原文:梨葉疏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枕簟乍涼銅漏咽。誰教社燕輕離別。草際蛩吟珠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多少衷腸猶未說。朱簾一夜朦朧月。

    宋代

    浣溪沙 晏殊

    閱讀(159)

    浣溪沙原文: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宋代

    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 歐陽澈

    閱讀(165)

    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原文:玉樓縹緲孤煙際。徒倚愁如醉。雁來人遠暗消魂。簾卷一鉤新月、怯黃昏。 那人音信全無個。幽恨誰憑破。撲花蝴蝶若知人。為我一場清夢、去相親。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翻譯翻譯夜晚獨自登上小樓,煙霧朦朧,憂愁

    宋代

    春日 晁沖之

    閱讀(161)

    春日原文: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春日翻譯及注釋翻譯在草木陰陰的映照下,彎曲的小溪顯得格外碧綠,一場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濺起細沙。鵝鴨不知道春天已過,還爭相隨著流水去追趕桃花。 注釋①陰陰:草木繁

    宋代

    江城子 蘇軾

    閱讀(198)

    江城子原文: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宋代

    滿庭芳·蝸角虛名 蘇軾

    閱讀(158)

    滿庭芳·蝸角虛名原文: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

    宋代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蘇軾

    閱讀(213)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

    宋代

    喜雨亭記 蘇軾

    閱讀(159)

    喜雨亭記原文: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

    宋代

    西江月·梅花 蘇軾

    閱讀(164)

    西江月·梅花原文: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 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西江月·梅花翻譯及注釋翻譯玉潔冰清的風骨是自然的,哪里會去理會那些瘴霧,它自有一種仙

    宋代

    方山子傳 蘇軾

    閱讀(176)

    方山子傳原文: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

    宋代

    阮郎歸·初夏 蘇軾

    閱讀(166)

    阮郎歸·初夏原文: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水沈 一作 水沉)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阮郎歸·初夏翻譯及注釋翻譯愜意的晝眠,忽被落棋之聲驚醒,本有些惱,揉揉眼睛,卻見碧紗

    宋代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蘇軾

    閱讀(152)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原文: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翻譯及注釋翻譯  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