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原文: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行香子·七夕翻譯及注釋

    翻譯
    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牛郎和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注釋
    ①蛩(qióng):蟋蟀。
    ②云階月地:指天宮。語出杜牧《七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③“縱浮槎(chá)”三句:張華《博物志》記載,天河與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來往從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宮,帶了許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數天竟到達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邊飲牛,織女卻在很遙遠的天宮中。浮槎:指往來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此三句系對張華上述記載的隱括,借喻詞人與其夫的被迫分離之事。
    ④星橋鵲駕:傳說七夕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時,喜鵲為之搭橋,故稱鵲橋。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 :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
    ⑤牽牛織女:二星宿名。 《文選·曹丕〈燕歌行〉 》: “牽牛織女遙相望。”李善注:《史記》曰“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 ”
    ⑥甚霎(shà)兒:“甚”是領字,此處含有“正”的意思。霎兒:一會兒。

    行香子·七夕鑒賞

    這首雙調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達了詞人郁積于內的離愁別恨。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詞首從人間的七夕著筆,寫周圍環境的沉寂和抒發主人公孤獨痛苦的心情。詞人巧妙地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大興夸張之筆,說那幾張飄然落地的梧桐老葉是。嗚蛩”所“驚落”,極寫出萬籟俱靜的環境特點,烘托了詞人內心孤寂凄愴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間。天上愁濃”的聯想,把自己的心境與牛郎織女的離愁緊緊地編織在一起,成為所托之事與所言之情的紐帶。下面寫牛郎織女的故事:“云階月地,關鎖千重。”描寫牛郎,織女遠隔云階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見的痛苦,正抒發了自己與丈夫身在異地,心相牽系的離愁;描寫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瞬息離散的苦難,正傾吐了自己與丈夫遠隔千里、不得歡聚的別恨。正所謂:“縱浮搓來,浮槎去,不相逢。”整個上片由人間寫到天上,于敘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緊著詞人的感情脈搏。最后,在下片詞人的感情已經完全化他為我,將自己夫妻的境況與牛郎、織女的境況融合為一,因此,她從現實自我處境出發,展開了奇特的聯想:“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天宇間風雨變幻莫測,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現在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這種推測聯想,完全是移情的結果,含蓄婉轉地抒寫了人間七夕夫妻不得相見的難言苦衷。

    尾句寫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與首句人間七夕之景遙相呼應:一邊是風雨飄忽,陰晴不定的銀河兩岸,一邊是蟋蟀低吟、梧桐落葉的深閨庭院,這就開創出一種清冷凄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詞人孤寂悲傖的心情。尾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成功地提煉了口語,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繪了宇宙天體的瞬息萬變,在創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增添了詞的音樂美。

    總的看,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十分巧妙。開頭是寂靜的人間七夕,結尾是風云變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繪牛郎織女的離愁,襯出詞人自身的綿綿別恨。描繪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體驗為天帝所責,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織女的境遇。這首詞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間。開頭,從靜夜蛩鳴、梧桐葉落,想到自己身處在離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聯想到將要相會的天上的牛郎織女的艱難處境。她為牛郎織女感嘆,感嘆他們為濃重的離愁所苦,縱浮槎來去,也不能相逢;她為牛郎織女憂慮,憂慮他們經年才見,見后又別,別恨難窮。最后,又遙望太空,寄情于風云變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從中作梗,盼望牛郎織女不再有波折,順利實現一年一度的會晤。從而,使真、善、美得到統一。這首詞是詠七夕詩詞中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

    行香子·七夕賞析二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詞作開首,詞人抓住秋天自然現象的兩個突出特征落筆。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此時此際,此情此景,在詞人看來,正是人間天上離愁別怨最濃最重的時候。詞人開首落筆即蒙上一層凄冷色彩,想象相當闊大,由眼前之景,即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此外,著一“驚”字,表明詞人自身也為離愁所“驚”。詞作題為“七夕”,由此可知“人間”的“愁濃”之中也包含了自己,從而含蓄地點出自己也為離情別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階月地,關鎖千重”,詞人的筆觸放得更開,敘說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云階月地”,以云為階,以月為地,謂天上。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末三句,“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浮槎”,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詞人在此繼續展開其想象之筆,描述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上片從人間寫到天上,寫自身體驗的離愁,和對離愁中牛郎、織女的深切同情。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詞作下片首三句緊承上片詞脈,詞人繼續展開想象。上片是感嘆牛郎、織女離愁之濃重,這里則是憂慮牛郎、織女別恨的難以窮盡。一個“想”字,道出了詞人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懷。“牽牛織女,莫是離中”,這兩句由想象回到現實。詞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關注之情溢于言表。結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甚”字加以強調,突出了詞人的耽心與關切。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詞人一筆兩到的寫法,詞作寫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但又何嘗不是在抒寫自己的情懷。如果沒有自己深切的感情體驗,又如何能寫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詞作幻想與現實的結合,天上人間的遙相呼應,對開拓詞作意境,氣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闊**襟。此外,本詞疊句的運用,口語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詞作的感染力。

    行香子·七夕創作背景

      這首詞《歷代詩余》題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寫于池陽的。是年三月趙明誠罷江寧守;五月,至池陽,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趙明誠獨赴建康應召。這對在離亂中相依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離。此時,李清照暫住池陽,舉目無親,景況倍覺凄涼。轉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織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間的恩愛夫妻,此刻猶兩地分離。濃重的離情別緒,對時局的憂慮,二者交融一起,形諸筆端,便鑄就了這首凄婉動人詞作的基調。

    行香子·七夕賞析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大約是詞人同丈夫婚后又離居的時期。主要借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寫人間的離愁別恨,凄惻動人。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七月七日夜里,人們遙望天上的織女星和牽牛星,想起關于他們的美麗傳說,無不感嘆。這樣的日子里,正受別離之苦的詞人,感觸更深。“草際鳴蛩,驚恐梧桐”。寫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么靜,草叢中蟋蟀的叫聲是那么清晰,連梧桐的葉子掉地上也能聽到。這兩句從聽覺入手,不僅增強了下句的感傷情調,而且給全詞籠罩上一層凄涼的氣氛。“正人間天上愁濃”是作者仰望牽牛、織女發出的悲嘆。“天上”暗點出牽牛、織女。七夕雖為牛、女相會之期,然而相會之時即為離別之日,傾訴一年來的別離之苦,想到今夜之后又要分別一年,心情更痛苦。“人間”包括作者和一切別離中的男女。想到牛、女今夜尚能相見,自己卻無此機會,內心的悲愁,可見一斑。“愁濃”二字,寫盡辛酸。

    “云階目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句意思:望著銀河,望著云、月,幻覺中進入了想象中的天上世界。“槎”是用竹木編成的筏子,可以渡水。據說乘著它從海上出發,航行十余天,到了天上,可以見有城郭房舍,非常壯麗,望見織女宮中織布,牽牛天河岸邊飲牛。天宮以月為地,以云為階,重重關鎖,即使她象昔人那樣乘槎去到天上,又乘槎回來,也不能同織女、牽牛相逢。這幾句字面雖寫天上,用意則人間。“關鎖千重”,極言阻隔之深,致使有情男女不得會合團聚,其中寄托詞人個人的別恨。

    下片仍是作者仰望銀河雙星時浮現出來的想象世界。傳說夏歷七月七日夜群鵲銀河銜接為橋渡牛、女相會,稱為“鵲橋”,也稱“星橋”。分別一年,只得一夕相會,離情別恨,自然年年月月永無窮盡。“想”意“討想”、“想像”等包含著對牛、女的痛惜、體貼和慰藉意,還有啟下的作用。正當人們悲慨牛、女常年別離時,剛剛相會的他們,又要別離了。“莫是離中”的“莫”為猜疑之詞,即大概,大約之意。結尾三字用一“甚”字總領,與上片末三句句式相同,為此詞定格。“甚”這里是時間副詞,作“正當”“正值”的“正”解釋。“霎兒”是口語,指短暫的時間,意思是一會兒。天這么一會兒晴,一會兒雨,一會兒又刮風,大約織女、牽年已分離了吧?疊用三個“霎兒”,逼肖煩悶難耐聲口,寫得幽怨不盡。牽牛、織女正是人間別離男女的化身,對他們不幸遭遇的嘆恨,正是對人間離愁別情的嘆恨。這幾句語意雙關,構思新穎,用天氣的陰晴喻人間的悲喜,貼切生動。

    這首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通篇以牛女傳說為寄托,境界奇麗,曲徑通幽,寫透了青年男女的離愁別恨。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宋代

    石鐘山記 蘇軾

    閱讀(168)

    石鐘山記原文:《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

    宋代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閱讀(155)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文: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翻譯及注釋翻譯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

    宋代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柳永

    閱讀(132)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原文: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

    宋代

    春游湖 徐俯

    閱讀(164)

    春游湖原文: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渡 一作:度)春游湖翻譯及注釋翻譯一對對燕子,你們什么時候飛回來的?小河兩岸的桃樹枝條浸在水里,鮮紅的桃花已經開放。下了幾天雨,河水漲起來淹沒了小橋,人不能過河,

    宋代

    鄉思 李覯

    閱讀(194)

    鄉思原文: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鄉思翻譯及注釋翻譯人們說,那太陽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沒法看到我的家。正在惱恨眼前的青山遮斷了我的視線,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注釋⑴落日:太陽

    宋代

    蘭陵王·柳 周邦彥

    閱讀(170)

    蘭陵王·柳原文: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

    宋代

    長相思·花似伊 歐陽修

    閱讀(183)

    長相思·花似伊原文: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長相思·花似伊翻譯及注釋翻譯看著花兒像你一樣,柳枝像你一樣;花兒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低下頭不禁流下兩行清淚。長江的東

    宋代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閱讀(158)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原文: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翻譯及注釋翻譯饑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

    宋代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棄疾

    閱讀(183)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

    宋代

    客中初夏 司馬光

    閱讀(154)

    客中初夏原文: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客中初夏翻譯及注釋翻譯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凈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著

    宋代

    如夢令·春景 秦觀

    閱讀(159)

    如夢令·春景原文: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如夢令·春景翻譯及注釋翻譯  黃鶯用嘴銜過的花更加紅潤,燕子用尾點掃的水波泛起綠色的漣漪。天寒手冷,玉笙冰涼,但吹笙的人卻亢奮地吹起《小

    宋代

    詠牡丹 陳與義

    閱讀(146)

    詠牡丹原文: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詠牡丹翻譯及注釋翻譯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么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風中

    宋代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陸游

    閱讀(178)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原文:白發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翻譯及注釋翻譯白發將軍虎老雄心猶在,收復西京捷報昨夜傳來。胡

    宋代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呂本中

    閱讀(118)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原文: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翻譯及注釋翻譯可恨你不像江邊樓上高懸的明月,不管人們南北東西四處漂泊,明月都與人相伴

    宋代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閱讀(155)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文: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翻譯及注釋翻譯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

    宋代

    永遇樂·落日熔金 李清照

    閱讀(174)

    永遇樂·落日熔金原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

    宋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閱讀(179)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翻譯及注釋翻譯清明時節,春光滿地,熏風洋洋。 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

    宋代

    臨江仙·梅 李清照

    閱讀(176)

    臨江仙·梅原文: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臨江仙·梅翻譯及注釋翻譯庭院一層層的有好多層,云簇閣樓的窗戶,淡淡的霧氣彌

    宋代

    行香子·天與秋光 李清照

    閱讀(162)

    行香子·天與秋光原文: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行香子·天與秋光翻譯及注釋翻譯秋天的天空無云清爽,看到菊

    宋代

    點絳唇·閨思 李清照

    閱讀(248)

    點絳唇·閨思原文: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衰草 一作:芳)點絳唇·閨思翻譯及注釋翻譯暮春時節,深閨里無邊的寂寞如潮水般涌來,這一寸的柔腸卻要容下千絲萬縷的愁

    明清

    韓莊閘舟中七夕 姚燮

    閱讀(181)

    韓莊閘舟中七夕原文: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韓莊閘舟中七夕導讀  這首詩,把韓莊閘所見之美與七夕美好的民間傳說結合起來,既描寫了微山湖之美,又切合融入了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使詩味更濃。 韓莊閘

    宋代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李清照

    閱讀(150)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原文: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翻譯及注釋翻譯夜里大醉之后,來不及卸妝就和衣而睡,發髻上還擂著梅花的殘枝。濃郁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