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原文: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翻譯及注釋

    翻譯
    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春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都讓漁人在半夜里當歌來唱。

    注釋
    ①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后歸》、《庭院深深》。雙調,上片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②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③豪英:出色的人物。這兩句說:想從前在午橋橋頭飲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漢。
    ④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此句即杜甫《旅夜書懷》“月涌大江流”之意,謂時間如流水般逝去。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⑤疏影:稀疏的影子。這兩句說,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歡樂到天明。
    ⑥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的經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堪驚:總是心戰膽跳。這兩句說,二十多年好像一場春夢,我親身經歷了亡國的變亂,自己雖然還活著,回想起來總是膽戰心驚。
    ⑦新晴:新雨初晴。晴,這里指晴夜。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這三句說,百無聊賴地登上小樓,看看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古往今來多少大事,也不過讓打魚的人編作歌兒在三更半夜里唱唱罷了。
    ⑧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賞析二

    這首詞通過回憶在洛陽的游樂來抒發作者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對比的手法,明快的筆調,通過對舊游生活的回憶,抒發了北宋亡國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幾筆,勾畫出來的自我形象相當豐滿。

    上片憶舊。“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橋橋上宴飲,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憶”字開篇,直接了當把往事展開來。“午橋”是唐代白居易、劉禹錫、裴度吟詩唱和、舉杯相歡的地方。作者青年時期,追尋遺韻,仰慕前賢,在故鄉洛陽,與當時“豪英”一起,也在午橋宴飲聚會,把酒臨風。“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們在午橋暢飲,晚上圍坐在杏樹底下盡情地吹著悠揚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隨著流水靜悄悄地消失了。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這三句寫景敘事,優美自然,它如同明凈澄澈的清水一樣。特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兩句, “杏花”則點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們撫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作者那種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下片感懷。“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謫貶;特別是靖康之變,北宋淪亡,他逃到南方,飽嘗了顛沛流離、國破家亡的痛苦。殘酷的現實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鮮明的對照,很自然會有一場惡夢的感觸。這兩旬概括了這段時間里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這里,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寫下這感慨深沉的詩句,發人深思,啟人遐想。經歷了國破家亡,戰事連連之后,曾在一起吟詩飲酒的豪杰們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接著寫道:“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閑登”句是說:我閑散無聊地登上小閣,觀看這雨后新晴的月色。這旬點題,寫明作此詞的時間、地點和心境。“新晴”與“長溝流月”照應,巧妙地將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系起來,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狀況從中得以再現。“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進一步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涼的心情。古往今來的大事已經轉瞬即逝了,只有把它們編成歌兒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里低聲歌唱。這是低沉的感嘆,軟弱的呻吟,無能為力的自我表白。這種看破世情、回避現實的消極態度,從側面顯示詩人對現實的極度不滿,這是亂世懷古傷今的主題。

    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創作背景

      靖康之難后,宋室南渡,詞人也因之開始了流亡生涯,飽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歷經顛沛流離。他在南宋都城臨安回想起青壯年時在洛陽與友人詩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嘆今昔巨變,寫下了這首詞。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賞析

    這首《臨江仙》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或1136年(紹興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時所作,當時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陽中舊游,那時是徽宗政和年間,當時天下太平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其后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備嘗艱苦,而南宋朝廷在南遷之后,僅能自立,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當他作詞以抒發此種悲慨之時,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筆調唱嘆而出(這正是作詞的要訣)。上片是追憶洛中舊游。午橋在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確是造語“奇麗”(胡仔評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四),一種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宛然出現詞人心目中。但是這并非當前實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煙海的往事再現而已。劉熙載說得好,“陳去非……《臨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憶首’,府注‘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藝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涼。”一下子說到當前,兩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無限國事滄桑、知交零落之感,內容極充實,運筆也極空靈。“閑登小閣”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進一步抒發悲嘆,而是直接去寫,作者想到國家的興衰自己的流離失所,于是看新晴,聽漁唱,將沉重悲憤的情感轉化為曠達之情。

    這首詞節奏明快,渾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見矯揉造作之跡。張炎稱此詞“真是自然而然”(《詞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淺顯,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學素養。彭孫遹說得好,“詞以自然為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亦率易無味。如所云絢爛之極仍歸于平淡。……若《無住詞》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詞話》)。

    陳與義詞作雖少,但卻受后世推重,而且認為其特點很像蘇東坡。南宋黃升說,陳與義“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一)清陳廷焯也說,陳詞如《臨江仙》,“筆意超曠,逼近大蘇。”(《白雨齋詞話》卷一)陳與義填詞時是否有意模仿蘇東坡呢?從他的為人,詩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發。陳與義作詩,近法黃(庭堅)、陳(師道),遠宗杜甫,不受蘇詩影響。至于填詞,乃是他晚歲退居時的遣興之作,他以前既非專業作詞,所以很不留心當時的詞壇風氣,可見并未受其影響。譬如,自從柳永、周邦彥以來,慢詞盛行,而陳與義卻未作過一首慢詞;詞至北宋末年,專門雕飾,有矯揉造作之感,周邦彥是以“富艷精工”見稱,賀鑄亦復如是,而陳與義的詞獨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飾;可見陳與義填詞是獨往獨來,自行其是,自然也不會有意學蘇(東坡)的。

    不過,他既然擅長作詩,晚歲填詞,運以詩法,自然也就會不謀而合,與蘇相近了。以詩法入詞,固然可以開拓內容,獨創新意,但是仍必須保持詞體本質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詞意。蘇東坡是最先“以詩為詞”的,但是蘇詞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永遇樂》(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虞美人》(乳燕飛華屋)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夏敬觀手批《東坡詞》,轉引自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評詞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宋代

    送春 王令

    閱讀(252)

    送春原文: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送春注釋1.更:再,重。2.檐:屋檐。3.子規:杜鵑鳥。4.啼血:形容鳥類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鵑鳥的啼叫。5.不信:雖則不信,然春去依舊送春賞析這是一首寫景的七言詩,表

    宋代

    臨江仙·梅 李清照

    閱讀(176)

    臨江仙·梅原文: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臨江仙·梅翻譯及注釋翻譯庭院一層層的有好多層,云簇閣樓的窗戶,淡淡的霧氣彌

    宋代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閱讀(181)

    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和子由澠池懷舊翻譯及注釋翻譯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

    宋代

    卜算子·答施 樂婉

    閱讀(238)

    卜算子·答施原文: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卜算子·答施賞析明代陳耀文《花草粹編》卷二,引宋代楊湜《古今詞話》(原書已佚)說:“杭妓樂婉與施酒監善,施嘗

    宋代

    金錯刀行 陸游

    閱讀(162)

    金錯刀行原文: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刀行翻譯及注釋翻

    宋代

    行香子·天與秋光 李清照

    閱讀(162)

    行香子·天與秋光原文: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行香子·天與秋光翻譯及注釋翻譯秋天的天空無云清爽,看到菊

    宋代

    夏日田園雜興 范成大

    閱讀(217)

    夏日田園雜興原文: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五月江吳麥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單。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二麥俱秋斗百錢,田家喚作小豐年。餅爐飯甑無饑色,接到西風熟稻天。百沸繰湯雪涌波,繰車嘈囋

    宋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閱讀(179)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翻譯及注釋翻譯清明時節,春光滿地,熏風洋洋。 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

    宋代

    永遇樂·落日熔金 李清照

    閱讀(173)

    永遇樂·落日熔金原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

    宋代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朱熹

    閱讀(213)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原文: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

    宋代

    風入松 張炎

    閱讀(184)

    風入松原文:裳古曲。仇仁近一詩精妙詳盡,余詞不能工也。危樓古鏡影猶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識東西晉,想如今、也夢邯鄲。縹緲神仙海上,飄零圖畫人間。寶光丹氣共回環。水弱小舟閑。秋風難老三珠樹,尚依依、脆管清彈。說與霓裳莫舞,銀橋不到深

    宋代

    關山月 陸游

    閱讀(144)

    關山月原文: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關山月翻譯及注釋翻譯與金人議和

    宋代

    病牛 李綱

    閱讀(164)

    病牛原文: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病牛翻譯及注釋翻譯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但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

    宋代

    詠柳 曾鞏

    閱讀(204)

    詠柳原文: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詠柳翻譯及注釋翻譯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注釋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

    宋代

    臨江仙·梅 李清照

    閱讀(176)

    臨江仙·梅原文: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臨江仙·梅翻譯及注釋翻譯庭院一層層的有好多層,云簇閣樓的窗戶,淡淡的霧氣彌

    明清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納蘭性德

    閱讀(211)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原文: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翻譯及注釋翻譯窗外,雨打芭蕉的點滴聲,使我記起了

    明清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 納蘭性德

    閱讀(187)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原文:絲雨如塵云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注釋①“絲雨”二句:意謂細雨蒙蒙,云中夾帶

    宋代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閱讀(164)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臨江仙·送錢穆父翻譯及注釋翻譯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

    宋代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

    閱讀(173)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原文: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翻譯及注釋翻譯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

    宋代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晏幾道

    閱讀(144)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原文: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翻譯及注釋翻譯深夜夢回樓臺朱門緊鎖,宿

    明清

    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顧太清

    閱讀(208)

    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原文: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移來古寺種朱門。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細干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綠云蔽日樹輪囷。成陰結子后,記取種花人。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注釋朱門:紅漆大門。指貴族豪富之家。

    明清

    臨江仙·柳絮 曹雪芹

    閱讀(227)

    臨江仙·柳絮原文: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臨江仙·柳絮注釋⑴白玉堂:這里形容柳絮所處高貴。春解舞:說柳花被春風吹散,像翩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