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水調歌頭·中秋 米芾

    水調歌頭·中秋原文:

    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可愛一天風物,遍倚闌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水調歌頭·中秋鑒賞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書畫家。據《揮麈后錄》記其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順時”。這首詞就是借賞中秋之機,表白他為人的高潔。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砧聲”、“蟋蟀”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砧上搗衣遠寄征人,表明氣候轉寒了;墻邊蟋蟀鳴叫,也是一種觸發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為了突出“砧聲”,增強秋的感覺,屬倒裝句,寫詞人先是聽到急促的砧聲,而后才覺仿佛是砧聲送來了秋風。同樣,也是先聽到蟋蟀鳴叫,而后才意識到時令已進入高秋季節。

    “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名句,從此,“見落葉而悲秋”,便成為文人一種傳統的心態和崇尚。米芾一反宋玉傷感的秋景的幽雅,正顯示出詞人的高潔與曠達。

    “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倍覺不勝幽。”因為砧聲和蟋蟀等秋聲,畢竟會給人帶來秋意,所以詞人說,讓酒杯里的好酒,把凄涼的情調收起來,就會感覺到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

    上片結句:“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就是說還有富于情致之處,就是一輪明月在樓的南邊冉冉升起,以它皎潔的光輝,把宇宙幻化成銀色的世界,使人從壓抑沉悶的情緒中解放出來為之清爽。

    詞的下片,側重抒發詞人向往隱居生活之意。過片換頭“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三句,寫詞人要把他胸中的憂思,用富有情韻笛聲抒發出來。接著“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二句,承上述憂傷意脈,于是想到要借此清時良夜,來一番吃酒澆愁的情致。下面“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干十二,宇宙若萍浮”三句,則是寫詞人面對誘人的風物,并不是愜心地去欣賞,而是倚遍闌干在深思。最終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樣的結論。詞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兩句。這是詞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學之后的付諸行動,即要像李白那樣“但愿長醉不愿醒”,“明朝散發弄扁舟”,而遠離污濁的人世,去隱沒江湖之中去。以發泄他的不滿,這正是米芾晚年學禪的思想基礎。

    《宋史·米芾傳》說:“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米芾這首中秋詞,寫法巧妙,除上片結拍點出“明月掛高樓”外,字面上再沒有“月”字出現,然而卻使人感到如置身在月光的整個銀色世界之下的優美境界之中,寫得清空而不質實,正體現了他“不蹈襲前人軌轍”的創新精神,表現了米芾的特有風格。

    水調歌頭·中秋賞析

    米芾寫中秋賞月,卻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開月亮,先寫自己晚來的秋意感受。“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搗衣,遠寄征人的習俗,砧上搗衣之聲表明氣候轉寒了。墻邊蟋蟀鳴叫,亦是觸發人們秋思的。李賀《秋來》詩云:“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米芾這兩句著重寫自己的直覺,他是先聽到急促的砧聲而后感到颯颯秋風之來臨,因此,才覺得仿佛是砧聲送來了秋風。同樣,他是先聽到蟋蟀悲鳴,而后才意識到時令已屆高秋了。

    接著米芾說:“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秋”,表現出他的曠逸豪宕的襟懷。他這句抝折剛健之筆使文氣為之一振。因為砧聲和蟋蟀等秋聲,畢竟要給人帶來一種凄涼的秋意,而倔強的詞人不愿受其困擾。所以,接著他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涼興況”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勝其幽僻孤獨。才說“不學宋玉解悲愁”,強作精神,是一揚,這里“倍覺不勝幽”,卻是一跌,如此一來,作者聞秋聲而引起的內心感情上的波瀾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來。

    “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就在這個時候,一輪明月出來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時,明月以它皎潔的光輝,把宇宙幻化為一個銀色的世界,也把作者從低沉壓抑的情緒中解救出來,于是詞筆又一振。至此,詞人才托出一輪中秋月點明題意。“多情”二字是在詞人的感情幾經折騰之后說出的,極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確多情。在反復渲染中秋節令的秋意,從反面為出月鋪墊,以“自有”二字轉折,使一輪明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用筆頗為奇妙。

    下片寫賞月時自己在月光下“橫玉笛”、“倒金甌”、“倚欄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悵襟懷”的“悵”字承接上下片,巧妙過渡,既照應上片“不勝幽”的“凄涼興況”,又啟下片的賞月遣懷。“橫玉笛,韻悠悠”,玉笛聲本富有優美情韻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詞人馬上想到要借此清時良夜,痛痛快快大飲一場。“遍倚欄干十二”,說明他賞月時間之長,賞覽興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與物游,生發出對宇宙對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卻視之若浮萍,不只見出他心胸神思飄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際內心的真實感受,讀來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興致自然更高,于是詞人不覺豪飲大醉。結句“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不再寫賞月飲酒之后的種種,以不結之語收束了全詞,給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這首詞自東坡著名的同題詞之后,能獨樹一幟,勇于創新,確有其獨特的妙處:賞月不寫月華,偏道個人“對景”之感,清景之中見出清趣,頗值用心玩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水調歌頭·中秋 米芾

    宋代

    清平樂·紅箋小字 晏殊

    閱讀(173)

    清平樂·紅箋小字原文: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清平樂·紅箋小字翻譯及注釋翻譯精美的紅格信箋寫滿密密小字,說的都是我平生對你的愛慕之情。鴻雁

    宋代

    千秋歲·數聲鶗鴂 張先

    閱讀(188)

    千秋歲·數聲鶗鴂原文: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凝殘月 一作:孤燈滅)千秋歲·數聲鶗鴂翻

    宋代

    點絳唇·閨思 李清照

    閱讀(245)

    點絳唇·閨思原文: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衰草 一作:芳)點絳唇·閨思翻譯及注釋翻譯暮春時節,深閨里無邊的寂寞如潮水般涌來,這一寸的柔腸卻要容下千絲萬縷的愁

    宋代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 辛棄疾

    閱讀(273)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原文: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翻譯

    宋代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嚴蕊

    閱讀(179)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原文: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卜算子·不是愛風塵翻譯及注釋翻譯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即所謂宿命)所致

    宋代

    寄黃幾復 黃庭堅

    閱讀(205)

    寄黃幾復原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見 一作:想得)寄黃幾復翻譯及注釋翻譯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

    宋代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吳潛

    閱讀(181)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原文: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鑒賞這首詞借寫海棠,抒發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壯心不

    宋代

    滿庭芳·山抹微云 秦觀

    閱讀(151)

    滿庭芳·山抹微云原文: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一作:數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

    宋代

    秋思 陸游

    閱讀(172)

    秋思原文:利欲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秋思翻譯及注釋翻譯利欲驅使人東奔西走,如同萬頭火牛奔突一樣,倒不如做個江湖上人,浪跡天涯,像沙鷗鳥

    宋代

    和董傳留別 蘇軾

    閱讀(187)

    和董傳留別原文: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和董傳留別翻譯及注釋翻譯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

    宋代

    浣溪沙 蘇軾

    閱讀(195)

    浣溪沙原文:伽花彩甚奇,謂有初春之興。因作二首,寄袁公濟雪頷霜髯不自驚。更將翦彩發春榮。羞顏未醉已先赪。莫唱黃雞并白發,且呼張丈喚殷兄。有人歸去欲卿卿。

    宋代

    豐樂亭游春·其三 歐陽修

    閱讀(196)

    豐樂亭游春·其三原文: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豐樂亭游春·其三翻譯及注釋翻譯紅花滿樹,青山隱隱,日已偏西。廣漠的郊野,草色青綠,看不見邊際。游春的人們,興趣正濃,哪管春天將去。豐樂亭前,人來人往,落花

    宋代

    夏日田園雜興 范成大

    閱讀(215)

    夏日田園雜興原文: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五月江吳麥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單。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二麥俱秋斗百錢,田家喚作小豐年。餅爐飯甑無饑色,接到西風熟稻天。百沸繰湯雪涌波,繰車嘈囋

    宋代

    行香子·天與秋光 李清照

    閱讀(161)

    行香子·天與秋光原文: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行香子·天與秋光翻譯及注釋翻譯秋天的天空無云清爽,看到菊

    宋代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 辛棄疾

    閱讀(273)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原文: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翻譯

    宋代

    念奴嬌·中秋 蘇軾

    閱讀(229)

    念奴嬌·中秋原文: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

    明清

    閏中秋玩月 慧霖

    閱讀(209)

    閏中秋玩月原文: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一月可曾閑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菊花信待重陽久,桂子香聞上界留。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閏中秋玩月注釋①禪邊句:謂一邊領略習禪的風味一邊懷抱著客居的憂愁。饋:贈送。清光:指閏中秋

    宋代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

    閱讀(184)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原文: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

    宋代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棄疾

    閱讀(157)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一剪梅·中秋元月翻譯及注釋翻譯回憶起那個晴朗的

    宋代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蘇轍

    閱讀(162)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原文: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

    宋代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閱讀(150)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原文: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洞仙歌·

    宋代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蘇軾

    閱讀(177)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余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耳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