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蘇轍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原文: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們離別的太久了,已經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東武之地,我望著明月,愁緒萬千。沒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涼州。有鼓吹助興,驚起汀上的鴻雁。
    坐中的客人,穿著華麗。月亮無情,不肯為人留下而西沉。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獨的的住在船上,離愁依舊。就怕像王粲那樣,不得返鄉,只能登樓相望。

    注釋
    1.水調歌頭:詞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后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
    2.離別:比較長久地跟人或地方分開。
    3.七度:七次。
    4.今夕:今天。
    5.不勝:無法承擔;承受不了。
    6.彭城:彭城,鼓聲之城,即今江蘇徐州,是黃帝最初的都城。
    7.古汴(biàn):古汴河。
    8.涼州:曲名,唐開元中西涼州所獻。
    9.鼓吹:鼓吹樂。
    10.鴻雁:俗稱大雁。
    11.汀(tīng)州:水中小洲。
    12.翠羽帔(pèi),紫綺(qǐ)裘(qiú):指豪華衣飾。翠羽被:語出《左傳》,“王皮冠,秦復逃,翠被,豹,執鞭以出。”紫綺裘:語見李白詩《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解我紫綺裘,且換金陵酒。”
    13.素娥:即嫦娥,此處指月亮。
    14.無賴:無所倚靠;無可奈何。
    15.曾不:不曾。
    16.清尊:酒器。
    17.水驛:水路驛站。
    18.依舊:照舊。
    19.但恐:但害怕。
    20.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年輕時就懷有濟世志,曾躲避戰亂,來到荊州投奔劉表,然滯留荊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華,郁悶中他登樓遠眺,北望家鄉,胸中翻滾著無限鄉思鄉愁,文思涌泉,一吐為快,便寫出了他的代表作《登樓賦》。
    21.相對:相望。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是年四月,蘇軾離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與之偕行。到達后,蘇轍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中秋節時,二人一起泛舟賞月,終于得過一個團圓的佳節。然中秋過后,蘇轍又要轉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陽)留守簽判任,于是在臨別前寫下此詞。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出值得珍惜的短暫手足之情的相聚。“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作者一開始就點出與兄長分別時間之久,并用傳統的團圓佳節中秋來計算,其中包含著對兄弟聚少離多的深深怨艾和無奈。“同泛清河古汴”本來是歡樂的,然“船上載涼州”卻從聽覺里顯露出悲涼;“鼓吹助清賞” 讓人高興不已,“鴻雁起汀洲”,又從視覺中引發了大雁南歸的惆悵。唐人王翰、王之渙都寫過著名的七絕《涼州詞》,多為樂府歌詞,悲涼曲調、慷慨決別的邊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處所用,意味深長。

    下片則直接展現詩人內心世界。前三句,只是從宴飲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們的歡愉心情,可下面卻寫出了急轉之下詩人的內心感受。“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明月無情,不會為人而滯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直寫情事,明日即將分別;即便明月當頭,也是分明地傾瀉出兩地別愁,“依舊”二字非常好。最后兩句,用典卻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王粲滯留荊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華,郁悶中他登樓遠眺,北望家鄉,胸中翻滾著無限鄉思鄉愁,寫出了《登樓賦》。后以“王粲登樓”作為懷念故國鄉土的典故。這里,詞人以此句做結,傾訴出未來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親人相隔,幽幽愁緒的別樣的深沉。本來是百日逍遙堂歡樂的手足相聚,到頭來卻是迎來生離別的無奈,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必然。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蘇轍

    宋代

    江上漁者 范仲淹

    閱讀(171)

    江上漁者原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翻譯及注釋翻譯白話翻譯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英文翻譯THE FISHERMAN ON TH

    宋代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

    閱讀(190)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文: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翻譯及注釋翻譯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

    宋代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辛棄疾

    閱讀(159)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原文: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怕 一作:恨) (

    宋代

    花影 蘇軾

    閱讀(138)

    花影原文: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 一作:又教)花影翻譯及注釋翻譯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

    宋代

    登快閣 黃庭堅

    閱讀(147)

    登快閣原文: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翻譯及注釋翻譯我并非大器,只會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著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閣來放松一下

    宋代

    富人之子 蘇軾

    閱讀(141)

    富人之子原文: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者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

    宋代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閱讀(150)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原文: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洞仙歌·

    宋代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黃孝邁

    閱讀(163)

    湘春夜月·近清明原文: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

    宋代

    新柳 楊萬里

    閱讀(151)

    新柳原文: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新柳翻譯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新柳鑒賞楊萬里的《新柳》一

    宋代

    偶成 朱熹

    閱讀(304)

    偶成原文: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爭議: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偶成翻譯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

    宋代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閱讀(150)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鑒)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

    宋代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歐陽修

    閱讀(171)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翻譯及注釋翻譯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

    宋代

    沈園二首 陸游

    閱讀(185)

    沈園二首原文: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沈園二首翻譯城墻上的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亭臺池閣。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

    宋代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

    閱讀(150)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清平樂·春歸何處翻譯及注釋翻譯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

    宋代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閱讀(150)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原文: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洞仙歌·

    宋代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蘇軾

    閱讀(178)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余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耳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

    宋代

    陽關曲·中秋月 蘇軾

    閱讀(175)

    陽關曲·中秋月原文: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陽關曲·中秋月翻譯及注釋翻譯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宋代

    中秋月 晏殊

    閱讀(210)

    中秋月原文: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翻譯中秋月圓,月光灑在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節日里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

    明清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納蘭性德

    閱讀(161)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原文: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游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

    明清

    琵琶仙·中秋 納蘭性德

    閱讀(166)

    琵琶仙·中秋原文: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

    宋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閱讀(184)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

    明清

    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 徐威

    閱讀(155)

    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原文:異鄉青嶂外,故里白云邊。北極懸雙眼,中秋度四年。燈前橫一劍,江滸宿孤船。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山風徒自溷,儒俗不同遷。對酒輕千日,論詩嗣百篇。斫才猶見樸,礲智未成圓。自是窮荒地,誰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