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3首意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詞人把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巧妙地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整首詞體現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也正是作才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天凈沙·秋》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沒有秋景的清蕭,沒有悲涼的情緒。有的卻是色彩鮮明的美麗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紅葉”“黃花”三個詞語,讓我們感覺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鮮明。同時,全曲沒用一個“秋”字,卻傳達出了濃郁的秋意。整首曲詩人巧妙地并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只大雁,飛下地面。曲中,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2.求六年級上冊語文的3首古詩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3.六年級課文:古詩三首的全詩翻譯
是《觀滄海》、《望岳》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吧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雄偉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燦爛的銀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我覺得十分慶幸,能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1) 泰山是什么樣的面貌?青翠的峰巒,齊魯大地都能看到。 2.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南北兩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3.山間層云升騰令人襟懷激蕩,雙目圓睜凝視著入巢的歸鳥。 4.終要登上泰山的巔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2) 1.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樣?泰山的青色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 2.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
3.看峰巒層云迭起,胸中一陣陣蕩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 4.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啊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么渺小。
(3) 1.泰山的面貌怎么樣?綿延不絕的青色在齊魯也看得見。 2.大自然在這里聚集了英靈之氣,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與晚上。
3.層出不窮的云霧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極力看見想要歸巢的飛鳥。 4.應當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視的話,眾山都會顯得矮小。
(4) 1.泰山到底怎么樣呢?蒼翠的山巒,在齊魯大地上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 2.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麗的景色,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3.層云疊起,不禁心胸搖蕩,目送歸鳥入巢,眼角幾乎都要睜裂了。 4.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四周的山巒,看起來都會顯得矮小了。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4.六年級上冊古詩詞三首客客通幾張照片
.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 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李白《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玉樹和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17.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8.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9.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5.六年級古詩三首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kūn)黃華(通“花”huā)葉衰(cui(第一聲0)。
百川東到海(也作到東海),何時(也作何日)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六年級上冊三首古詩詞(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3首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