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詞:
1.《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5.《與小女》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6.崔道融《溪居即事》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7.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8.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9.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雷震
10. 牧牛圖
午后順著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腳下流。
水中石頭大如斗,
石邊魚兒輕輕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邊和地頭。
口中喚著大花狗,
手里牽著老黃牛。
2.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詞有哪些?
1.《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5.《與小女》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3.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有哪些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
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
“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
“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于釣魚的情景。
“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后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于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后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
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并非漠不關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后,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后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4.古代兒童生活的詩句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句有哪些呢1、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葉紹翁《夜書所見》2、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杜甫《贈衛八處士》3、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杜甫《月夜》4、龍頭舴艋吳兒競。——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5、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6、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鮑照《擬行路難·其六》7、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楊萬里《舟過安仁》8、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李涉《牧童詞》9、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曹雪芹《詠紅梅花得“花”字》10、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11、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1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崔道融《溪居即事》13、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14、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韓愈《聽穎師彈琴》15、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袁枚《所見》16、家童鼻息已雷鳴。——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17、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王磐《朝天子·詠喇叭》18、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呂巖《牧童》19、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20、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黃庭堅《牧童詩》21、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呂巖《牧童》22、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小兒垂釣》23、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黃庭堅《牧童詩》24、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楊萬里《桑茶坑道中》25、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26、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27、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游《觀村童戲溪上》28、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蘇軾《花影》29、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30、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四》31、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王維《渭川田家》32、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白居易《觀游魚》33、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3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35、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李忱《吊白居易》36、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賈島《尋隱者不遇》37、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楊萬里《稚子弄冰》38、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39、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40、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兒垂釣》41、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蘇軾《守歲》42、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村居》43、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杜甫《贈衛八處士》44、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45、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高翥《清明日對酒》46、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蔣士銓《歲暮到家》47、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48、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49、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
——元稹《織婦詞》50、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51、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杜甫《又呈吳郎》。
5.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詞:1.《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5.《與小女》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6.崔道融《溪居即事》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7.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8.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9.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雷震 10. 牧牛圖 午后順著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腳下流。
水中石頭大如斗, 石邊魚兒輕輕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邊和地頭。
口中喚著大花狗, 手里牽著老黃牛。
6.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有哪些
1、
牧童
<;唐>;呂巖 字:【洞賓】
草鋪橫野①六七里,笛弄②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③臥月明。
注釋
①橫野:寬闊的原野 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編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
譯文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的傳來,悠揚悅耳。牧童吃飽了飯回來時,已是黃昏之后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草地上望著明月休息了。
2、
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 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賞析】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代描寫兒童的生活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