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歌聲的古典優美詩句
1.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繞行云不遣飛。——(唐)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 歌 一作王郎中席歌妓》
釋義:動人的歌聲,由青樓傳出,輻散到遙遠的群山中,幽谷回音,空中幾處響起清脆的歌聲。歌聲飄入云霄,妙音繚繞,似乎要纏住行云不讓飛去。
2.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唐)劉禹錫《踏歌詞四首-第二首一作張籍《無題詩》》
釋義:唱完新曲,歡樂的女郎們跑遠了,只有綠樹亭亭玉立在紅霞之中,間或傳來鷓鴣的鳴叫。
3. 歌韻巧共泉聲,間雜琮琤玉——(北宋)周彥邦《片玉詞》
釋義:高雅動人的歌聲巧似泉水自流,輕柔婉轉,瀏亮圓潤。其間偶爾可以聽到如鳴玉器的水石相擊之聲,清脆悅耳,悠揚遠韻。
4.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唐)杜牧《張好好詩》
釋義: 張好好轉目顧盼四周靜坐的賓客們,然后猛然垂下衣袖,唱出了如同雛鳳一般的清脆的歌聲。
5.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唐)杜牧《張好好詩》
釋義: 張好好的歌聲清越、高亢,盡管琴弦的關紐也為之迸斷,蘆管也為之裂開,但各種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都無法與輕柔而上、綿延不絕的張好好的歌聲相比,它響遏行云,震驚四方。
6.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唐)李白《贈汪倫》
釋義: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7.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唐)白居易《琵琶行》
釋義:今晚聽到她的琵琶聲,好像聽到了仙樂,耳朵里只有這個聲音,別的都聽不到 。
8. 碧袖一聲歌,石城怨、西風隨去。——(宋代)史達祖《湘江靜》
釋義:“碧袖”二句,筆鋒陡轉,深入寫愁。詩句沒有寫成,哀怨的歌聲又突然傳來,聲聲哀怨,融入秋風,把愁境的描寫推進了一層。
9. 含羞斂態勸君住,更奏新聲刮骨鹽——(唐)權德輿《雜興五首》
釋義:悠揚的樂曲嘎然而止,嬌美的女子緩緩起座,掩面低眉欲要離去,周圍的聽眾歡聲叫喊,請她再奏一曲《刮骨鹽》。句中將女子的沉靜與周圍觀眾的歡鬧相比,更顯出她高超的演技和謙遜的態度。
10. 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宋代)晏幾道《浣溪沙·唱得紅梅字字香》
釋義: 句中“紅梅”指《梅花落》曲調。“柳枝”、“桃葉”,一語雙關,它們既是曲調名稱,又是歌女的名字。前句以藝術上的通感,用嗅覺感受出的“香味”來形容音樂的悅耳動聽。后句進而襯托,強調別人的演唱比起那位唱“梅花”歌伎的表演要大為遜色,所以只好退避三舍。
2.形容歌聲好聽的詩詞
中國古代詩詞中有以下三篇為“摹寫聲音至文”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原文: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
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
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3.形容歌聲優美的古詩句有哪些
1、《琵琶行》唐代詩人 白居易
原文: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譯文: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2、《張好好詩》唐代詩人 杜牧
原文: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譯文:張好好的歌聲清越、高亢,盡管琴弦的關紐也為之迸斷,蘆管也為之裂開。
3、《琵琶行》唐代詩人 白居易
原文: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譯文:今晚聽到她的琵琶聲,好像聽到了仙樂,耳朵里只有這個聲音,別的都聽不到 。
4、《贈花卿》唐代詩人 杜甫
原文: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5、《雜興五首》唐代詩人 權德輿
原文:含羞斂態勸君住,更奏新聲刮骨鹽。
譯文:悠揚的樂曲嘎然而止,嬌美的女子緩緩起座,掩面低眉欲要離去,周圍的聽眾歡聲叫喊,請她再奏一曲《刮骨鹽》。
4.描寫歌聲動聽的詩句或文言文
形容歌聲動聽的詞語至高評價就是繞梁三日。詞語的由來本就是篇文言文。
其次詩句的話第一的當屬白居易的琵琶行,
附上兩篇由來
繞梁三日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歲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5.描寫“歌聲動聽”的詩句或文言文有哪些
1.《鷓鴣天·斗鴨池南夜不歸》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斗鴨池南夜不歸,
酒闌紈扇有新詩。
云隨碧玉歌聲轉,
雪繞紅瓊舞袖回。
今感舊,欲沾衣,
可憐人似水東西。
回頭滿眼凄涼事,
秋月春風豈得知。
2.《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3.《鷓鴣天·遇酒當歌酒滿斟》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遇酒當歌酒滿斟。一觴一詠樂天真。三杯五盞陶情性,對月臨風自賞心。環列處,總佳賓。歌聲繚亮遏行云。春風滿座知音者,一曲教君側耳聽。
4.《虞美人·花臺響徹歌聲暖》
年代: 宋 作者: 方千里
花臺響徹歌聲暖。白日林中短。春心搖蕩客魂消。搓粉揉香排比、一團嬌。重來猶自尋芳徑。吹鬢東風影。步金蓮處綠苔封。不見彩云雙袖、舞驚鴻。
5.《宮詞》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6.形容歌聲的詩句有哪些
1.《贈汪倫》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留別。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2.《鷓鴣天·斗鴨池南夜不歸》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斗鴨池南夜不歸,
酒闌紈扇有新詩。
云隨碧玉歌聲轉,
雪繞紅瓊舞袖回。
想當年,池南斗鴨夜不還。酒宴后,細沙扇上題詩篇。碧玉歌聲柔又美,白云隨著歌聲走。紅瓊婆娑舞千翩,舞袖回還,好似白雪隨身轉。如今想起當年事,不覺淚流濕衣衫。人似流水東西走,天各一方相見難。回頭看,滿眼都是凄涼事。我的心,春風秋月哪里知。
3.《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梅蕊新妝桂葉眉,
小蓮風韻出瑤池。
云隨綠水歌聲轉,
雪繞紅綃舞袖垂。
4.《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5.《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梅蕊新妝桂葉眉。小蓮風韻出瑤池。云隨綠水歌聲轉,雪繞紅綃舞袖垂。傷別易,恨歡遲。惜無紅錦為裁詩。行人莫便消魂去,漢渚星橋尚有期。
歌曲《我的歌聲里》創作背景?
《我的歌聲里》是曲婉婷在2012年創作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是源于某次回中國期間,遇到一個人,這個人讓她對于國內的創作音樂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看法,這是一種奇妙的緣分與機遇,在回到加拿大后,曲婉婷便創作出了這首《我的歌聲里》。而歌曲的真正用意是想感謝生命中很多人,感謝他們的付出與對我好的影響,懂得去珍惜當下的一切。該曲已被奇藝網簽下,作為奇藝網首部自制劇《在線愛》主題曲,并由曲婉婷親自參演的MV。
7.形容女人聲音好聽的詩句
1、《玉女舞霓裳》唐代:李太玄
原文: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
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譯文:女子的舞姿隨風散開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聲如樂器一樣鏗鏘有力既富有韻律又十分悠揚。她翩翩起舞以目傳情,發鬢之間的那對嬌眼,如水波一樣清澈讓人神魂顛倒。
2、《洛神賦》兩漢:曹植
原文: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譯文:洛神轉動白潔的脖頸,回過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啟,緩緩地陳訴著往來交接的綱要。只怨恨人神有別,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而無法如愿以償。
3、《贈花卿》唐代:杜甫
原文: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錦官城里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云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4、《同鄭相并歌姬小飲戲贈》唐代:李群玉
原文: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譯文: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著六幅湘江秀水,高聳的發髻如同輕挽著一段巫山煙云。她那綽約的風姿只應該在天上出現,她那動聽的歌聲又豈會在人間聽聞。
5、《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宋代:歐陽修
原文: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譯文:明凈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豐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轉眼天晚,風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伙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余音裊裊于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8.描寫歌聲的古典優美詩句有哪些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繞行云不遣飛。
——(唐)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 歌 一作王郎中席歌妓》 釋義:動人的歌聲,由青樓傳出,輻散到遙遠的群山中,幽谷回音,空中幾處響起清脆的歌聲。歌聲飄入云霄,妙音繚繞,似乎要纏住行云不讓飛去。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唐)劉禹錫《踏歌詞四首-第二首一作張籍《無題詩》》 釋義:唱完新曲,歡樂的女郎們跑遠了,只有綠樹亭亭玉立在紅霞之中,間或傳來鷓鴣的鳴叫。
歌韻巧共泉聲,間雜琮琤玉——(北宋)周彥邦《片玉詞》 釋義:高雅動人的歌聲巧似泉水自流,輕柔婉轉,瀏亮圓潤。其間偶爾可以聽到如鳴玉器的水石相擊之聲,清脆悅耳,悠揚遠韻。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唐)杜牧《張好好詩》釋義: 張好好轉目顧盼四周靜坐的賓客們,然后猛然垂下衣袖,唱出了如同雛鳳一般的清脆的歌聲。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唐)杜牧《張好好詩》 釋義: 張好好的歌聲清越、高亢,盡管琴弦的關紐也為之迸斷,蘆管也為之裂開,但各種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都無法與輕柔而上、綿延不絕的張好好的歌聲相比,它響遏行云,震驚四方。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唐)李白《贈汪倫》 釋義: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唐)白居易《琵琶行》 釋義:今晚聽到她的琵琶聲,好像聽到了仙樂,耳朵里只有這個聲音,別的都聽不到 。
碧袖一聲歌,石城怨、西風隨去。——(宋代)史達祖《湘江靜》 釋義:“碧袖”二句,筆鋒陡轉,深入寫愁。
詩句沒有寫成,哀怨的歌聲又突然傳來,聲聲哀怨,融入秋風,把愁境的描寫推進了一層。含羞斂態勸君住,更奏新聲刮骨鹽——(唐)權德輿《雜興五首》釋義:悠揚的樂曲嘎然而止,嬌美的女子緩緩起座,掩面低眉欲要離去,周圍的聽眾歡聲叫喊,請她再奏一曲《刮骨鹽》。
句中將女子的沉靜與周圍觀眾的歡鬧相比,更顯出她高超的演技和謙遜的態度。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宋代)晏幾道《浣溪沙·唱得紅梅字字香》 釋義: 句中“紅梅”指《梅花落》曲調。
“柳枝”、“桃葉”,一語雙關,它們既是曲調名稱,又是歌女的名字。前句以藝術上的通感,用嗅覺感受出的“香味”來形容音樂的悅耳動聽。
后句進而襯托,強調別人的演唱比起那位唱“梅花”歌伎的表演要大為遜色,所以只好退避三舍。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歌聲很好聽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