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中華傳統美德的詩詞歌賦
1、《病起書懷》
宋代: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譯文: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江邊。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2、《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2.表現中國傳統美德的古詩有哪些
(1)愛國 l、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明·顧炎武;清·吳研人 2、位卑未敢忘憂國。 ——宋·陸游 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 4、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唐·戴叔倫 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 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 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9、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 10、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渾:全、都)——宋·于謙 (2)立志 11、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任:重大的使命。
斯:這。空乏其身:使身體困乏。
拂亂:擾亂。所以:這是為了。
動心:激勵心志。忍性:鍛煉耐性。
曾:同增。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抵抗能力。)
——《孟子》 1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淫:迷惑,動搖自己的信念。
移:改變自己的意志。屈:使自己屈服。)
—《孟子》 13、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以奪志也。 ——《論語》 14、做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說第一等話,抱第一等識。
—明·呂坤 15、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 ——清·梁啟超 16、身不能男兒列,志卻比男兒烈。
畫工須畫云中龍,為人須為人中雄。 ——清·秋瑾 17、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 18、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寧知:哪知。
墜:喪失。) ——唐·王勃 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
——萬松老人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大,抱負遠大;毅:意志堅強。)
——《論語》 20、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 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峻嶺矣。
——晉·葛洪 路遠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增廣賢文》 21、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
——唐·岑參 22、(1)打掃光明一片地,此七字真經也。 (2)須打清心地以圖大業,萬勿為瑣瑣縈懷。
(地:心地。保持心胸的光明磊落。
瑣:細小、零碎。縈:纏繞。
縈懷:掛心。) (3)享現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滅;培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久。
——《增廣賢文》 23、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以:因為。
墜:喪失。)——明·馮夢龍 24、有志者,事竟成。
——《后漢書》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天體運行。
健:健壯,永遠不停地運行變化。)——《周易》 26、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子路:孔子學生。
安:安定,得到撫養,安度晚年。信:相互信任。
懷:得到愛護。)——《論語》 27、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不惟:不僅。)——宋·蘇軾 二、治學 (1)好學 2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敏:聰明) ——《論語》 29、好學而不貳。(不貳:不三心二意。)
——《左傳》 3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顏真卿 3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秉:拿著。) ——西漢·劉向 32、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杜文瀾 33、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子》 34、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謂之行尸走肉耳。
—王嘉 35、金壁雖重寶,貴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余。(有余:用之不盡)——唐·韓愈 (2)勤學 3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7、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業:學業。
嬉:懶散。隨;隨便,馬虎。)
——唐·韓愈 38、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氏家訓》 3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干之,果有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人家聰明,一學就會,自己便要百倍用功;人家學十遍才會,自己便要千倍用功去學它。) —《禮記》 4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跬步:半步。)—荀子 41.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 42、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宋·岳飛 4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陶淵明 4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 4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明·董其昌 4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7、行百里者半九十。
——《戰國策》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敗于縱。——方孝孺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之千里。
——《禮記》 48、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素書》。
3.關于中華美德的古詩文有哪些
大風歌(漢·劉邦)
北方有佳人(漢·李延年)
江南(漢樂府)
孤兒行(漢樂府)
十五從軍征(漢樂府)
有所思(漢樂府)
上邪(漢樂府)
白頭吟(漢樂府)
陌上桑(漢樂府)
羽林郎(漢·辛延年)
長歌行(漢樂府)
飲馬長城窟行(漢樂府)
四愁詩(漢·張衡)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樓
古詩十九首之孟冬寒氣至
短歌行(漢·曹操)
觀滄海(漢·曹 操)
龜雖壽(漢·曹操)
4.關于中華美德的長點的古詩詞有哪些
孔融讓梨 融四歲,能讓梨。
弟于長,宜先知。 孔融的父親拿一些梨給孩子們吃,讓孔融先挑,孔融卻挑了一個最小的。
父親問他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吃。 黃香溫席 香九齡,能溫席。
孝于親,所當執 從前,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
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里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
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
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
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夸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
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
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里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里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
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后,總是拿著扇子,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人們想,這樣孝敬父親的人,一定很愛自己的國家。黃香果然沒讓大家失望,長大后,人們推舉黃香當地方官,在黃香的領導下,家鄉的日子越過越好。
5.古詩詞中華美德作文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大禹治水”、“完璧歸趙”和“孟母三遷”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這篇故事講了洪水淹沒了農田,禹決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帶領下,他們吃盡千辛萬苦,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全身心無私地奉獻到了治水事業中。洪水終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大禹。因為他堅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撓、信念堅定,和老百姓們一起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歡的故事是“完璧歸趙”。講的是趙王得到了一塊絕世寶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個城與越王交換。趙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會給十五個城,但還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藺相如用自己的膽量和智慧,將寶玉和氏璧送還趙國。
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藺相如,因為他既忠誠又聰明。他猜到秦王會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讓步。
我第三喜歡的故事是“孟母三遷”。講的是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孟子小時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小孩把學辦喪事當做游戲玩。因為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連搬了兩次家,最后搬到學堂附近,以保證孟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其中我最喜歡孟子,因為他很聰明。明白孟母把織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學東西要持之以恒,從而懂得母親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歡孟母,因為她很關心孟子,為了他的學業做出很大的犧牲。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時寫了許多我們要學習的品德。我們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學習先人的精華,這些中華傳統美德,是幾千年的道德精髓,對我們的健康成長非常有用處。
6.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古文詩句有哪些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譯文: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譯文: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3、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倫
譯文: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4、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譯文:戰士只需要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宋代:陸游
譯文: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中的中華美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