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陽詢集字古詩詞
與歐陽詢互嘲(詢嘲無忌)
朝代:唐代
作者:歐陽詢
原文:
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只因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道失
朝代:唐代
作者:歐陽詢
原文:
已惑孔貴嬪,又被辭人侮。花箋一何榮,七字誰曾許。
不下結綺閣,空迷江令語。雕戈動地來,誤殺陳后主。
嘲蕭瑀射
朝代:唐代
作者:歐陽詢
原文:
急風吹緩箭,弱手馭強弓。欲高翻復下,應西還更東。
十回俱著地,兩手并擎空。借問誰為此,乃應是宋公。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2.歐體楷書集字對聯古詩書法成人碑帖歐陽詢九成宮學生歐
《歐體集字貼》楷書對聯古詩歐陽詢九成宮書法成人碑帖學生歐楷毛筆字帖
《歐體集字帖》是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旨在為讀者學習提供更豐富的參考。
書 名:歐體集字帖
《歐體集字帖》內容簡介:"集字字貼"能使學書者比較便捷地從臨摹轉向創作,提高學習的興趣,因此我社推出的"中國對聯集字字貼系列"、"中國古詩集字字貼系列"和"中國古文集字字貼系列",廣泛書法愛好者和書法教師的歡迎。為了更方便讀者挑選創作內容,現將顏、柳、歐三體楷書和一體隸書作為集字書體,綜合對聯、古詩、古文等集字內容,選編成"集字匯貼",旨在為讀者學習提供更豐富的參考。
3.歐陽詢古詩詞黑底白字字帖
歐陽詢楷書:集字古詩 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巔峰時期,書法藝術步入了它的黃金時代。
“初唐四家,,首開大唐尚法書風,而歐陽詢及其書法又獨步“四家”之首,并以諸體兼備,白成一派而存珍于華夏書史。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唐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令,又稱“歐陽率更”。
歐陽詢聰敏勤學,涉獵經史,博聞強記。他初學王羲之書,后在楷法中參以古隸用筆,獨辟蹊徑成一家,被后代書家奉為圭臬,以“歐體”之稱傳世。
《舊唐書》稱其“筆力險勁,為一之絕。人得其尺牘文字,咸以為楷范焉”。
歐陽詢傳世作品頗多,最著名者為:《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四碑,皆為正楷;行書墨跡有《仲尼夢奠帖》、《卜商讀書帖》等;此外,他的草書《千字文》亦極富變化,婀娜多姿,甚為奇妙。
4.請問倪寬贊集字古詩有哪些
這叫五言絕句。給些典型的詩歌你。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終南望馀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送上人 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玉臺體 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蟲喜]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何滿子 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渡漢江 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5.田英章楷書集字勵志名句對聯欣賞
業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毀于隨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庭花發來知己 半卷書開見古人
友如作畫須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與世不言人所短 臨文廣集眾之長
與賢者游信足樂 集古人文亦大觀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著書不向時流說 得句難為俗者知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作詩也會吟
思其艱以圖其易 言有物而行有恒
隨時盡古今事 盡日放懷天地間
望遠能知風浪小 凌空始覺海波平
唯其不是而常是 思己無知則長知
文成蕉葉書猶綠 吟到梅花句亦香
文能換骨無余法 學到尋源自不疑
文泉似流水出峽 心境如皓月當空
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鳥欲高飛先振翅 人求上進早讀書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為神
千般月色硯邊過 無限風光筆下生
勤能補拙才偏敏 廉不沽名品益高
勤能補拙是良訓 一分辛勞一分才
山高自有人行路 海闊不乏破浪舟
少年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詩懷淡處臨春水 文味閑時數落花
世本無先覺之驗 人貴有自知之明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事到盛時須警省 境當逆處且從容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舊書不厭百回讀 熟讀精思子自知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莫道明年花更好 當惜今朝春正濃
莫對青山談世事 休將文字占時名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春風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奇書讀勝看花
得山水樂在懷抱 于古今文觀異同
讀書常戒自欺處 勤者不可有閑時
讀書之樂何處尋 數點梅花天地心
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萬卷始通神
高位尚須聞過友 美名不廢等身書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好書悟后三更月 良友來時四座春
6.7)田英章楷書集字勵志名句對聯米格版(值得欣賞
事到盛時須警省 境當逆處且從容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莫對青山談世事 休將文字占時名 莫道明年花更好 當惜今朝春正濃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作詩也會吟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隨時盡錄古今事 盡日放懷天地間 思其艱以圖其易 言有物而行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