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學生文言文古詩詞大賽70篇
原文:昔有人將獵(1)而不識鶻(2),買一鳧(3)而去。
原(4)上兔起,擲之使擊(5)。鳧不能飛,投(6)于地,又再擲,又投于地。
至三四,鳧忽蹣跚(7)而人語(8)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擲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謂爾(12)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 譯文:從前有個人準備去打獵但不認識鶻,買了一只野鴨子就去原野打獵。原野上兔子出來,他就把野鴨子投放出去,讓他襲擊兔子。
野鴨子不會飛,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鴨子投放出去,還是掉落到地上。這樣反復了三四次,野鴨子忽然蹣跚著走到獵人面前像人那樣對獵人說:“我是一只鴨子,殺死我并吃掉,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亂拋亂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個獵人說:“我以為你是鶻,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鴨子啊?” 野鴨子舉起腳掌給那個人看,笑著對他說:“你看看我這腳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嗎?”。
2.2017版中學生古詩文大賽什么時候出版
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帶動,滬上學生學習詩詞的熱情高漲。2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舉行了高中組團體決賽。最終,上海中學獲得團體金獎,上外附中和七寶中學獲得團體銀獎,團體銅獎則被上海市實驗學校、復旦附中和松江二中獲得。
“粉色封面、便攜皮套、小開本、輕型紙……某微信公眾號日前推出的青春版《紅樓夢》號稱是‘《紅樓夢》225年出版史上的最優質版本’,卻在出版圈和讀者中引起軒然大波,豆瓣網友甚至對該書發出‘一星’集體差評……請談談你們對此事的看法。”
2月26日的賽題不僅貼近現實生活,甚至還將蘇軾與“霸道總裁”等網絡詞語相連,引得學生一片歡笑。據悉,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自2002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5屆,總計參加初賽人數超過200萬名中學生,覆蓋全市所有中學。據介紹,過去學生們對詩歌更多強調的是記憶和背誦,2010年后,大家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訴求不斷增多,也更注重經典典籍的欣賞和傳統文化的推廣,這也是這一賽事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3.中國詩詞大會陳更多大
陳更,1992年出生,咸陽秦都區人,曾就讀于灃東小學、育才中學。
2009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2013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制造機器人方面的專業。被觀眾們稱贊為“從函數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風花雪月的‘詩詞女神’”。
陳更大學期間任班長、班黨支部書記、學習委員等,獲“同濟大學優秀畢業生”、“優秀志愿者”、“優秀學生標兵”、“團學聯優秀部長”等榮譽。同時,她還獲得國家教育部“國家獎學金”;菲尼克斯集團“菲尼克斯獎學金”;北京大學“忠孝振興獎學金”、“光華獎學金”等多項榮譽。
陳更曾參加過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河南衛視《成語英雄》、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黑龍江衛視《最愛中國字》等節目的錄制。
4.中學生古詩詞大賽我要在班里舉行一次詩詞大賽求問題比如說詩鬼是誰
古往今來詠花的詩詞歌賦,以梅為題者最多,或詠其風韻獨勝,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贊其標格秀雅,或頌其節操凝重。
南朝宋人陸凱在《贈范曄》詩中,以梅花作為傳達友情的信物,別具一格:“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唐人的詠梅詩,除寫閨怨、傳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現了雖以模擬物象為主,但卻含有美的意蘊的佳作。 詠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傳友情抒閨怨之意漸歇,而寫其意象之美,贊其標格之貞的吟詠日盛。
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后者的代表是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一生愛梅、詠梅、以梅自喻。
他稱贊梅是“花中氣節最高堅”的,嚴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真正進入元人景元啟所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至于辛棄疾“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臨江仙·探梅》),陳亮“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詩句,更是遺貌取神的感概之吟。以后的詠梅,都只是宋人流風余韻的發揚。
詠梅詩山園小梅林和靖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梅王安石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王安石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憶梅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李商隱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絕句(之—)陸游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陸游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梅花絕句(之三)陸游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早梅南朝·謝燮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江梅唐·杜甫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唐·齊己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雜詩唐·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詠唐·王維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憶梅唐·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江上梅唐·王適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詠寄人唐·劉禹錫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梅花唐·崔道融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唐·庾信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雪里覓梅花唐·蕭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梅花唐·蔣維翰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5.詩詞大會的 王天睿 是哪個省的
北京市的作為總決賽舞臺上年齡最小的選手,來自北京市一零一中學高二年級的王天睿一直帶給《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觀眾以驚喜。
年僅十七歲的她從容淡定,睿智沉著。她說:“我不懼怕任何人,我只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在總決賽中,王天睿一路勢不可當,答對個人追逐賽中的全部八題,勇奪236分。
她最終在第一輪飛花令——“思”的比拼中遺憾敗北。天睿自幼習讀蘇軾詩詞,在他看來,蘇子一顆詩心蓬勃無懼,超然于物外,才能誕生一篇篇傳世佳作。
深受蘇軾詩詞影響的她,也浸潤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通達。《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對她的意義,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段經歷。
年輕的她,擁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美好。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正在通過這些新時代新青年的一腔熱愛,長久深遠地傳遞著。
擴展資料《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也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
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總共有10期,每期90到100分鐘。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詩詞大會。
6.詩詞大會奪冠的是誰
昨晚,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迎來總決賽。來自上海名校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16歲美少女武亦姝奪冠。最近這些天,這檔節目可謂圈粉無數。在生活節奏如此高速的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詩和遠方”?
再來重溫一下這位美少女的情況吧:武亦姝,16歲,就讀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詩詞量2000首。1米8的身高,俊秀的外表,氣質溫婉卻又“氣場十足”。
第四場比賽中,武亦姝一人橫掃全場,創下新紀錄308分,成為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以來這個環節里的最高分獲得者!
《中國詩詞大會》的題目面向百人團選手,更面向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當下,要讓各行業各年齡段的觀眾坐到電視機前,耐心看完一個半小時的選手答題,其難度可想而知。
參與命題的古代文學學者,均有豐富的命題經驗,從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搜尋若干冷門篇章,考問幾個艱深知識點,對命題者而言并非難事。但這樣一來,即使場上選手對答如流,大多數電視觀眾恐怕也只會更換頻道,另覓節目去了。
所以,《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女士一開始就對題目有明確的定位,她希望大家能貢獻一種“熟悉的陌生題”。
7.中國詩詞大會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自播出以來好評如潮,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被譽為電視界的一股清流,成為年初電視節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馬”。
前晚,節目總決賽落下帷幕,“00后”復旦女孩武亦姝不負眾望奪得了冠軍。綜藝和鮮肉霸屏的今天,一檔詩詞類文化節目為何如此火爆?為此,不少專家從各個角度點評了《中國詩詞大會》口碑與收視齊飛的原因。
“中國人詩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中國詩詞大會》專家嘉賓、原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蒙曼認為,中國人血液中流淌的詩詞基因還在,一旦有一種形式把它展示出來,就會形成一種噴發。蒙曼(現場嘉賓)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幾年前曾有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稱,這兩句詩自己特別喜歡,但恨才華不夠,希望有人能續寫兩句。
“中國人詩心不死,這就是很好的例證”,蒙曼回憶稱,帖子發出后最終有上百萬人在跟帖。“從詩經開始,人們非常習慣詩詞這種審美方式,愿意用這個來表達感情,雖然這樣的文學形式逐漸被放棄了,但是基因還在,《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一下激發了中國人的詩詞基因。”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00后”選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網友大量的關注。在蒙曼看來,武亦姝的走紅和詩詞大會成功的道理相近,因為他們都激發了中國人內心的一種情感共鳴,而并不是因為她奪得了最后的冠軍。
因為早在節目剛剛播出時,武亦姝憑借強勁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就在“飛花令”環節一戰成名。當時的主題字是“月”,武亦姝微笑著將《詩經·豳風·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脫口而出,令大量網友折服其氣度和才情,也讓不少人高呼,這才是“00后”的正確打開方式。蒙曼認為,激發人們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往往會得到奇跡般的噴發,詩詞如此,人亦如此。
“我們都喜歡那種國民好閨女形象,誰家里有這么一個姑娘,心里都會覺得特別開心”,蒙曼坦言,“我們心目中對一個女孩不就是這樣期盼的嗎?希望她很文靜,有高雅的品位,學問好,人不做作,落落大方,人淡如菊,中國人對于年輕女性的審美品位,武亦姝都囊括了。”靳智偉(媒介專家)文化的痛點常成傳播的熱點關于詩或詞,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文化情結。
一部中國歷史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詩歌史。盛世必言詩,“大江東去”形成唐宋詩詞創作的頂峰,“紅軍不怕遠征難”體現著當今中國人的豪情;節日必言詩,所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入世必言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出世必言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觸景時言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生情時言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閑適時言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在媒介專家靳智偉看來,雖然在現代詩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自古當中國人遇到天大的困難或災難時,甚至當我們一無所有時,我們還有詩。
“文化的‘痛點’常常可以轉化為傳播的‘熱點’與多媒體‘槽點’”,靳智偉認為,《中國詩詞大會》緊緊抓住了中國受眾的詩詞文化情結,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給予了精準的電視闡釋。“《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民族文化基礎,通過電視傳播手段,讓電視受眾以‘會詩’的形式與選手對話,與前人對話,與歷史對話,與生活對話,并在這一過程中錘煉自己的審美情操”,在靳智偉的眼中,中國古典詩詞的多元文化信息,與電視手段的有機結合,也使得《中國詩詞大會》形成了詩樣傳播調性與多元文化傳播形態。
“這使得節目充滿了詩情畫意,在強化哲理的同時沒有酸腐的道學氣味。”■第二季亮點改進賽制武亦姝若在首季也許走不到最后賽制的創新性是《中國詩詞大會》成功的關鍵之一,它不僅僅可以選拔優勝者,還構成了本節目敘事結構的框架,是節目形成懸念和傳播趣味點的重要手段。
《中國詩詞大會》則以獨創形式的賽制結構——“內循環搏擊擂臺賽”博得了不少觀眾的眼球。節目通過海選形成現場百人團成員,百人團通過擂主爭奪戰形成當期擂主,攻擂失敗者重新回到百人團。
這種循環賽制使得比賽形成富有彈性的趣味結構。對于攻擂的選手來說,題目的難度實際上是把雙刃劍。
因為高難度的題目可以更多地擊敗百人團選手獲得更高的分值,但也可能將自己打敗。低難度的題目自己可以輕松駕馭,但可能無法獲得攻擂的分值而導致自我淘汰。
這樣的場內循環打分結構,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然而,這樣的雙刃劍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總決賽時就產生了爆冷門的情況。
當時,李子琳從節目剛開始便像武亦姝一樣因出色的詩詞儲備量和冷靜的頭腦獲得了網友極大的關注。而后,李子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一直殺到決賽,卻被在最后一期節目中首次攻擂的殷怡航擊敗屈居亞軍。
第一季結束后,很多觀眾感到大賽的賽制存在著較大的弊端,因此最后的選手獲勝名次難以服眾。因此,第二季將賽制修改成積分制,比賽一共十場,前九場是通常的比賽,最后一場即第十場則是讓前九場表現較優的守擂者、攻擂者和挑戰者集中起來同場較。
8.16歲女孩中國詩詞大會
央視最火的節目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飛花令”的出口成章,讓很多粉絲驚呼這位00后美少女,“滿足了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詳情請見《<;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復旦附中高中生實力圈粉》)
而在7日晚播出的總決賽中,武亦姝最終成功登頂。
而除了16歲的復旦附中女生武亦姝,16歲的上海中學女生姜聞頁,13歲的文來中學初一女生侯尤雯,三個上海小囡的詩詞修養輪番刷爆朋友圈,也著實讓大家對魔都上海的文采風流有了新認識。那么這幾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小才女是如何學詩的呢?
獲得勝利后武亦姝露出了笑容
關鍵詞:童子功
武亦姝在飛花令環節脫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現場評委拍案叫絕:“這肯定是童子功,從小積累到現在!”據估計,她的詩詞量可能超過2000首。
武亦姝說,自己從小喜愛讀詩詞,只要是一聊到古詩詞她就會抑制不住地興奮:“我覺得古詩詞里面有很多現代人給不了我的感覺。比賽結果都無所謂,只要我還喜歡詩詞,只要我還享受詩詞帶給我的快樂,就夠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zhongxue古詩詞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