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村四月(古詩)宋代翁卷
古詩詞三首之一:鄉村四月(宋 翁卷),鄉村四月詩詞內容、作者簡介、詩詞大意。古詩詞三首: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詩詞都是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3課,人民教育出版社。
鄉村四月(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四月》作者簡介:翁卷,南宋詩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翁卷一生沒有做官,與趙師秀、徐照、俆璣合稱“永嘉四靈”。他的詩大多講究技巧,詩風清苦。
“鄉村四月”的意思是:江南農村四月,即初夏時節的景象。
《鄉村四月》詩詞大意:山坡田野間樹木蔥郁(綠)、水光映天(白),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起了農活,村里沒有一個人閑著,鄉下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他們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的事情又馬上要開始插秧了。
/link?url=YLpyNv8CUsUkSxKDG-_
2.《鄉村四月》(宋翁卷)帶拼音
鄉村四月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lǜ biàn shān yuán bái mǎn chuān ,zǐ guī shēng lǐ yǔ rú yān 。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xiāng cūn sì yuè xián rén shǎo ,cái le cán sāng yòu chā tián 。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釋: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
子規:鳥名,杜鵑鳥。
才了:剛剛結束。蠶桑:種桑養蠶。插田:插秧。
這首詩以 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田野風光和農忙景象,前兩句描繪自然景物: 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來。以“綠遍”形容草木蔥郁,“白滿”表示雨水充足,“子規聲”暗寓催耕之意,生動地展現出“鄉村四月”特有的風物。后兩句敘述農事繁忙,畫面上主要突出剛剛收完蠶繭便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其實那不是霧,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廣闊,筆觸細膩;色調鮮明,意境朦朧;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后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這首詩全篇語言樸實生動,風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氣息,表達了作者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贊美之情。
3.古詩解釋:鄉村四月(宋)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小題1:白川 煙雨
小題2: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1分)也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1分)
小題1:試題分析:根據“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兩句,可知“描寫到的景物有綠的山原 白川 子規 如煙的雨.要從前向后找出來,并注意給出的兩詞的特點.
點評:看到題目后,首先在要審題后確定答案范圍,然后從前向后逐一提取.注意提取時要寫全寫細.擬答時一定注意,示例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則要注意其共同點,所擬答案也要跟示例的結構 模式一致.
小題2:
試題分析:“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是寫景的句子,“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是寫人寫事的句子,所以詩人的情感應該是兩方面的.
點評:體會詩人的情感,既要看詩人在詩中寫了什么特征的景物,什么性質的人物及事件,更要看有沒有明顯的標志性詞語.要根據景物的特點,標志性詞語等揣摩出詩人的情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鄉村四月宋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