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詩經》的賦比興手法
1、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于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2、比:比喻。相當于現在的比喻修辭方法。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于人們聯想和想象。
3、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于現在的象征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例子:
1、《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
譯文: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琢玉器
2、《詩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運用興。
譯文:桑樹葉兒未落時,枝葉繁茂色澤潤
3、《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譯文:生離死別好凄苦,先前與你有誓言.緊緊拉著你的手,與你偕老到白頭。
擴展資料:
《詩經》中賦、比、興影響:
《詩經》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后世文學的創作提了成功的藝術借鑒。《詩經》中運用大量的賦的手法,鋪張揚厲,為楚辭、漢賦的發展提供了藝術基礎。
詩經中的比、興,更是為后代詩人所發揚光大,如李白、蘇軾等人,運用形象的比喻的手法,創造出了興寄與文筆并舉的藝術境界,形成了我國詩歌含蓄蘊藉、韻味無窮的獨特風格。
關于賦比興的含義:宋代朱熹的解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他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賦比興
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都說出自詩經,但偶翻遍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共著.
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這四句里只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詩經里的文字(詩經里還有“君子偕老”的詞句)。
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么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評價說:“《箋》甚迂謬”,又指責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等句,比較《水滸傳》第八回林沖刺配滄州臨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穩”語,斷為“情境略近”。
另外兩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擬“偕老”變化而來的,在網絡文章中廣為流傳。
3.誰給偶翻譯一下《詩經·邶風·擊鼓》全文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筑漕城,
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扎寨有了家,
系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鏜(tang同嘡):鼓聲。其鏜,即"鏜鏜"。
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
兵:武器,刀槍之類。
土國:或役土功于國。或者說在國內修筑土城.漕:地名。
孫子仲: 邶國將軍.
平:和也,和二國之好。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系。
陳、宋:諸侯國名。
不我以歸:即不以我歸。
有忡:忡忡。
爰(yuán元):本發聲詞,猶言"于是"。
喪:喪失,此處言跑失。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于以:于何。
契闊:聚散。契,合;闊,離。
成說:成言也猶言誓約。
于(xū)嗟(jiē):即"吁嗟",猶言今之哎喲。
活:借為"佸",相會。
洵(xùn):遠。
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誓約有信。
4.《詩經》全文翻譯是什么
你那不是全文
【國風·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绤,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兔罝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頡之。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赪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