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宋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完成下列各題
(1)所謂“最妙的一個字”,即指“練字”,指某一字在寫景表意上有獨特的效果,這類字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比如本詩中的“卷”字,從其描寫的場面和突出詩人的精神狀態兩方面來分析.(2)根據所學所記了解的詩歌寫作背景,從詩人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來分析.答案:(1)“卷”(1分);“卷”字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1分).(共2分)(2)(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企望為國御敵立功、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1分)和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翻譯: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蘇軾鳳凰山下雨
小題1:(2分)寫美麗的山色湖光是為人物設置背景,使人物與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
或:寫山色湖光為人物出場交代背景,以景的美麗襯托人的美麗。小題1: (2分)比喻、雙關——“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寫花的美麗輕盈,其實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一語雙關; 襯托——“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或許是因為仰慕美人,或許是因為音樂動聽而停息,以此襯托彈箏女的美麗或音樂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小題1: (2分)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縱的手法,未正面寫人、寫音樂,反而寫曲終人散,只見青翠的山峰仍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音樂仍蕩漾在山水之間,縈繞在人的心頭,言有盡而意無窮。
(要扣音樂評論,點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意。) 略。
3.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的閱讀答案
(一)閱讀宋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完成10-11題。(4分)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古人用語往往一字傳神。"千騎卷平岡"句中""字用得好,妙在:。(2分)
11."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這篇詞中的名句,請說說你的理解。(2分)
(一)詩詞賞析(4分)
10."卷"(1分);"卷"字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1分)。(共2分)
11.(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企望為國御敵立功、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1分)和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江城子·密州出獵》閱讀答案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11分)江城子b
【答案】【小題1】“楊柳”“飛絮” 意象的內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無依、離愁別緒。
這首詞抒發了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也抒發了愁情別恨。【小題2】共同點:都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將滿腔愁緒比作湯湯江水,都抒發了愁緒之多,之盛,之綿延。
(2分)不同點:李詞運用明喻和擬人手法,秦詞運用暗喻;(2分)李詞抒發的是亡國之痛,秦詞抒發的是離別之苦,可見手法和內容不同。(2分)【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分析意象的內涵就是分析其表層義和深層義。
飛絮出現,意謂春天將盡,同時楊柳、飛絮又寓指離別。 由此,可知詩歌思想感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形象和思想內容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點評:古典詩歌優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
就意象本質而言,它是融合了作者主觀思想和感情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觀之情的客觀物象。 文學鑒賞的過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從而獲得情感體驗,審美愉悅的過程。
因此,鑒賞詩歌,就要著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層含義和深層涵義。所以說,不從意象出發,就不僅無法進入優美的詩境,而且無法領悟詩詞的主觀思想和情感。
而意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詩詞就是選取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典型的意象來創造其作品感人的藝術魅力的,所以,我們鑒賞詩詞,首先要注意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描繪了怎樣的情景,渲染了怎樣的氛圍,然后透過意象和意境揣摩詩中傳達了怎樣的思想和感情。 當然,意象也不是解讀詩歌的唯一介質,有些詩歌的解讀還要非意象詞語。
【小題2】試題分析:從形式和內容和兩個方面來考慮。形式上來說,都是運用了比喻和夸張。
不同是,李詞用的是明喻,而秦觀的詞則是暗喻。內容上來說,都是表達了愁緒。
不同是李詞是亡國之愁,而秦詞則是離別之愁。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點評:本題是個比較題,如沒有指明比較的方面,則要求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分別比較解說。形式方面來說,主要指表達技巧,明確指出比較對象分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內容方面來說,主要指詩歌的思想情感的比較。相同點,往往從大處著眼,不同點,往往從小處著手,細加辨析。
5.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
答案:【小題1】⑴聊:姑且、暫且。
(2)會:定將。【小題2】⑵從內容看,寫出獵之行是豪放的表現;從主題看,興國安邦之志是豪放的表現;同時字里行間還表現出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豪氣。
(4分)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熟讀該詞,體會詞的意境,揣摩詞語意思。考點:鑒賞詩歌的語言。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小題2】試題分析:結合年齡大了,仍然去打獵,或結合最后一句話“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分析為國殺敵的豪氣,來闡述“豪放”的含義。考點: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6.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題目(5分)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
(1)襯托手法(1分)作用:以景的美麗襯托人的美麗,美麗的山色湖光是為彈箏女出場設置背景,使人物與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寫山色湖光為人物出場交代背景)(1分)
(2)手法:雙關,比喻。“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寫花的美麗輕盈,其實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麗,一語雙關:一雙白鷺傾慕荷花,比喻二客為彈箏女所傾倒。(1分)寫音樂從側面烘托法,煙霧斂容,云彩收色烘托曲之哀。(1分)最后三小句承上句,而欲擒故縱,彈箏女已飄然遠逝,只見青峰靜立,哀曲仍蕩漾在山間水際,言有盡而意無窮。(1分)
無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
小題1:意象的內涵:楊柳,代指初春季節,暗喻男女離別。
飛絮,代指暮春季節,暗喻青春流逝。表達的情感:傷春傷別之愁,久別懷人之情。
小題2:同:①寫出了愁之深廣綿長。②比喻手法及藝術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動形象。
異: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詞表現的是家國之愁,秦詞表達的是兒女之情,且秦詞愁情的程度比李詞有所加強。②表現手法:秦詞是對李詞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擬淚水,再以淚寫愁,寫法曲折。
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形象中的意象,“柳”諧音“留”,古詩詞常借楊柳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文中描寫楊柳使用“柔”字,交代這是初春的楊柳。“飛絮”即“柳絮”“楊花”,為暮春之物,輕柔多情,漂泊無依,成為游子寄托哀思的信物,表達因暮春引發的惜春之情、漂泊的悲涼以及離別的哀傷。
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表達技巧,相同點提到運用比喻手法來表達愁苦之多即可。不同點,內容上李詞是家國之愁,秦詞是兒女之情;表現手法上李詞是明喻,秦詞是暗喻、比擬中的擬物(“流不盡,許多愁”是把“春江”寫作“淚”)。
注意題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異。結合詞句從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