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會背《水龍吟》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
獻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
斷鴻聲里,
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
欄干拍遍,
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
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
怕應羞見,
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
憂愁風雨,
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
紅巾翠袖,
揾英雄淚!
2.宋詞 滿江紅 水龍吟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滿江紅
⊙●○○,⊙⊙●、⊙○⊙▲。⊙⊙●、⊙○⊙●,●○○▲。
⊙●⊙○○●●,⊙○⊙●○○▲。●⊙○、⊙●●○○,○○▲。
○⊙●,○○▲。○⊙●,○○▲。●⊙○○●,●○○▲。
⊙●⊙○○●●,⊙○⊙●○○▲。●⊙○、⊙●●○○,○○▲。
水龍吟
○○⊙●○○,⊙○⊙●○○▲。⊙○●●,⊙○●●,⊙○●▲。
⊙●○○,⊙○○●,⊙○○▲。●⊙○⊙●,⊙○⊙●,⊙●●,○○▲。
⊙●⊙○○▲,●○○,⊙○○▲。⊙○●●,⊙○○●,⊙○●▲。
⊙●○○,⊙○○●,⊙○○▲。●○○●●,⊙○⊙●,●○○▲。
3.宋詞十首(簡單好背,我急用)
下面的都是宋詞經典,你自己選其中10首吧: ●青玉案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摸魚兒 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 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 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
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 畫檐蛛網, 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 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 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 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 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沉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離別歌。 垂淚對宮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浪淘沙令 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鳳凰臺上憶吹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 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 從今又添, 一段新愁。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 驚濤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 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 思量卻是, 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 困酣嬌眼, 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 尋郎去處, 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 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 遺蹤何,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塵土, 一分流水。
細看來, 不是楊花, 點點是離人淚。 ● 臨江仙 蘇軾 一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馀生。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 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登臨意有哪些意思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中“無人會,登臨意”句,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全詞上片寫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分四層具體申說無人理會的登臨之意。“休說鱸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是第一層意思,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異族入侵的仇恨和對不思復國的南宋朝廷的激憤。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抒發了自己遠大的抱負和胸襟。“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控訴了南宋統治集團不能任用人才,使愛國志士無所作為,虛擲年華。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是第四層意思,寫辛棄疾自傷不能實現,時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悲嘆。
5.尋找古詩《水龍吟尋找古人名詞水龍吟》
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
有人告訴蘇軾,這是蘇軾的朋友閭丘公顯在會客。蘇軾醒后,填了一闋《水龍吟》: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
云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艷歌余響,繞云縈水。
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里。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云夢南州,武昌東岸,昔游應記。
料多情夢里,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程垓的《水龍吟》 夜來風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
愁多怨極,等閑辜負,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對人容易。
算好事長在,好花長見,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舊事,恨星星、不堪重記。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不怕逢花瘦,只怕愁、老來風味。
待繁紅亂處,留云借月,也須拼醉。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h英雄淚? 。
6.朱敦儒的“水龍吟”這首詞如何鑒賞
這首詞作于詞人由吳越飄零至江西的途中,表達了在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一位愛國文人志士 對國家今昔變幻的悲憤之情。
上闋主要感嘆今非昔比。詞開篇即展現了一幅開闊的畫面:千里波濤,云水茫茫,詞人放舟于 江面上。
但美麗的江南山水只贏得詞人“略為留顧”,這暗示了曾迷戀山水的詞人此時已無心陶醉 于這煙云環繞的吳越山水。 “云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
在顛沛流離的避難途中,翻滾的江水 激起了這位“北客”內心的無限波瀾。當年曾“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自詡為“清都山水 郎”(《鷓鴣天》)的他,今已作客他鄉,“壯心偏感,年華將暮”。
面對青山綠水,詞人想到往昔繁華的 洛陽,回憶起曾游樂于山水間的“伊、嵩舊隱,巢、由故友”。 伊、嵩,洛陽附近的伊水和嵩山;巢、由, 本指隱士巢父和許由,此處借指詞人居洛陽時的故友。
他們是有時代特征的歷史人物,代表著他們 自身,同時又無疑是詞人過去記憶的象征。“舊隱”“故友”,定是讓詞人感慨萬分。
當年一起“射麋 上苑,走馬長楸”,“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斷狂游”(《雨中花》)的故人而今何在?靖康之變前那 疏狂自放于山水間的生活已成為永遠的過去,且一去不復返。 詞人不禁長嘆“南柯夢、遽如許”。
時 光流逝給人帶來的蒼老與無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況生逢亂世,國將亡的悲痛,這豈止 是韶華已逝、壯志不再的悲哀! 下闋詞鋒順勢而轉,由自己的人生慨嘆轉向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北望中原,生靈涂炭,詞人深 切渴望能有志士出來平定中原,收復故國。
但詞人又感覺到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將來。“奇謀報 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
當年諸葛亮指揮三軍,而今卻是“白羽”蒙塵,有志有識之士無處施展才 能,只能在時間的長流中消磨它。此時路過晉滅吳之地,詞人不禁想到當年吳主恃長江天險,鐵索 橫江,最后還是敗北,落得“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的結局。
時 南宋偏安一隅,高宗惟求退避,奉行投降路線,國家堪憂。詞人不禁怒打船槳,吟誦著當年諸葛亮的 《梁父吟》而“淚流如雨”,無限的悲憤一付淚水之中。
這種苦痛是深沉的,悲憤是沉痛而綿長的,是 處于那個時代但凡有正義感的愛國志士無法逃脫的。 全詞直抒胸臆,詞情激越,將個人和國家的命運合為一體。
整首詞是南渡時期詞人個人情感的 表現,展現了一個不同于“神仙風致”的志士形象。同時,詞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歷史命 運,尤其是心懷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謂南渡時期一代士人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