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風的詩句李嶠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作品注釋 三秋:晚秋,指農歷九月. 二月:早春,農歷二月. 簡析: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 詩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作者簡介] 李嶠 (645~714)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開元二年(714).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真才子”.日本人書李嶠詩墨跡《舊唐書》本傳及《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文集50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5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 [賞析] 風之呤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游人的臉龐. 風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過千山秀、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拂拂,象“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吹醒冬眠的柳絳,春風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卷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凄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參考百度。
2.李嶠的古詩《風》全文帶拼音
《風》李嶠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 解落三秋葉,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
能開二月花。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 過江千尺浪, rù zhú wàn gān xié 。
入竹萬竿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如果把詩題蓋住,這首詩就是一則謎語,這是此詩的一大妙處。
風是無形的,風又是實在的,我們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
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形象生動,讀后仿佛滿紙是 颯颯的風聲,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
3.李嶠古詩5首,不同的
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雜曲歌辭 東飛伯勞歌】李嶠
傳書青鳥迎簫鳳,巫嶺荊臺數通夢。誰家窈窕住園樓,
五馬千金照陌頭。羅裙玉佩當軒出,點翠施紅競春日。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將百萬呈雙娥。庭前芳樹朝夕改, 空駐妍華欲誰待。
【秋山望月酬李騎曹】李嶠
愁客坐山隈,懷抱自悠哉。況復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層臺。色帶銀河滿,光含玉露開。
淡云籠影度,虛暈抱輪回。谷邃涼陰靜,山空夜響哀。
寒催數雁過,風送一螢來。獨軫離居恨,遙想故人杯。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李嶠
四海帝王家,兩都周漢室。觀風昔來幸,御氣今旋蹕。
雷奮六合開,天行萬乘出。玄冥奉時駕,白拒參戎律。
后隊咽笳簫,前驅嚴罕畢。輝光射東井,禁令橫西秩。
帳殿別陽秋,旌門臨甲乙。將交洛城雨,稍遠長安日。
邙鞏云外來,咸秦霧中失。孟冬霜霰下,是月農功畢。
天道向歸馀,皇情美陰騭。行存名岳禮,遞問高年疾。
祝鳥既開羅,調人更張瑟。登原采謳誦,俯谷求才術。
邑罕懸磬貧,山無掛瓢逸。施恩浹寰宇,展義該文質。
德澤盛軒游,哀矜深禹恤。申歌地廬駭,獻壽衢尊溢。
瑞色抱氤氳,寒光變蕭飋。宗枝旦奭輔,侍從王劉匹。
并輯蛟龍書,同簪鳳凰筆。陶甄荷吹萬,頌漢歸明一。
歡與道路長,顧隨談笑密。叨承廊廟選,謬齒夔龍弼。
喜構大廈成,慚非棟隆吉。
【早發苦竹館】李嶠
合沓巖嶂深,朦朧煙霧曉。荒阡下樵客,野猿驚山鳥。
開門聽潺湲,入徑尋窈窕。棲鼯抱寒木,流螢飛暗筱。
早霞稍霏霏,殘月猶皎皎。行看遠星稀,漸覺游氛少。
我行撫軺傳,兼得傍林沼。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憐野心曠,詎惻浮年小。方解寵辱情,永托累塵表。
【云】李嶠
大梁白云起,氛氳殊未歇。錦文觸石來,蓋影凌天發。
煙煴萬年樹,掩映三秋月。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
4.古詩 風李嶠 詩句
簡介
作品:風
年代:唐
作者:李嶠
內容:從不同角度來描述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作品注釋
三秋:晚秋,指農歷九月。
二月:早春,農歷二月。
誦讀:
情緒輕快活潑。“解落”、“ 能開”、“ 千尺浪”、“ 萬竿斜”都要重讀,語調要抑揚頓挫,使人覺得仿佛聽到了颯颯的風聲。
注釋:
①解:能夠。②三秋:農歷九月,指秋天。③二月:農歷二月,指春天。④過:經過。⑤斜:傾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簡析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詩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賞析風之吟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游人的臉龐。風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過千山秀、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拂拂,像“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吹醒冬眠的柳絳,春風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卷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凄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