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柳枝詞 鄭文寶

    柳枝詞原文: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柳枝詞翻譯

    文斐

      一艘艘畫船系著楊柳樹枝停靠在岸邊,岸邊的楊柳樹隨風搖擺。詩人看著岸上的行人在附近的酒家飲酒送別還沒喝到一半,船家卻已經載著朋友起錨遠走了。不管煙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風吹,無情的畫船帶著行人離去了,將越走越遠,滿載著離恨去遙遠的江南。

    柳枝詞賞析

    鄭文寶的《柳枝詞》是寫離恨,用了反襯手法,“畫舸”“春潭”等美景寄寓離別時的不舍。同時,詩人還描繪了一個生活畫面:“酒半酣”酒只半酣,船卻起錨,多么的不舍和無奈啊!三四句,字面上是說行人“不管煙波與風雨”,依然遠去,實際上是借對友人的毫無道理的埋怨進一步抒發自己依依不舍的真摯情誼。

    這首詩抒寫離情別恨。“亭亭”句是說一只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已暗示了所系之處。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為“柳”諧“留”音,寓有惜別之意。劉禹錫《楊柳枝詞》其八說:“長安陌上無窮柳,惟有垂楊管別離”。因此,本詩第一句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別圖。我們可以想見,在船將發未發之際,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別,作最后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珍重這別離的時刻,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這里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同時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為了排遣離憂。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三四句是說,不管煙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風吹,無情的畫船帶著行人離去了,將越走越遠,滿載著離恨去遙遠的江南。這里不說人有情而怨別,卻怪畫船無情,真是無理而妙。“不管”兩個字,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現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末句將抽象的離恨,化為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

    此詩用清新柔婉的筆調,描寫了一個生動的送別場面,極富詩情畫意,詩風委婉細膩,情真意切,為后來許多詞曲作者所仿效。周邦彥把這首詩改寫為《尉遲杯》詞:“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得離恨歸去。”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西廂記》“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這些詞句顯見地都是受了本詩的影響寫出的。

    這是首詩味雋永,意境優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別詩的風流早已被唐人占盡,但這一首確實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寬夫詩話》說鄭文寶的詩“須在王摩詰伯仲之間,劉禹錫、杜牧之不足多也。”盡管這一評價有夸大其詞之嫌,但還是有些道理。

    首句很有詩情畫意,“亭亭”多用來形容姑娘之苗條、靚麗,作者卻用來描寫船,可見構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賓語,讓人聯想起劉禹錫的“只有垂楊綰別離”,且暗切題意,手法不同凡響;“春潭”自然使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春潭的美麗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讀者的腦海,確實是用筆老到,布局精巧。這樣一幅春潭送別圖就非常完美地展現了出來。第二句寫送別時的情景,自然使人想到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而不是白居易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因為主、客都只有“半酣”,且臨別時“帳飲無緒”,怕“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第三句一下子就讓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暮靄沉沉楚天闊”和崔顥的“煙波江上使人愁”,以及王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別情充溢宇宙。

    最值得贊賞的是末句。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無形的,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沒有點創造性思維,是難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說它可以量——“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可以拋——“故已拋愁與后人”,可以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斷愁”…鄭文寶用“載”是一個創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來李清照反過來說,這船“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又把它搬上了車,“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筆者也曾把它搬上飛機,“波音縱愿馱奴怨,載向云霄當墜”。這一個看似簡單的“載”字,不知為后人的創作提供了多少空間!

    《柳枝詞》這一題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所以寫柳也多與敘別相聯系。劉一禹錫《柳枝詞》說:“長安陌上無窮樹,只有垂楊綰離別。”

    詩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著楊柳。《竹莊詩話》卷十七引《詩事》里的話說:“終篇了不道著‘柳’,唯一‘系’字是工夫,學者思之。”其實此詩中心不在詠柳,而在詠別。

    如何把無形的別情直觀可感地寫出來,這首詩的構思有三點值得稱道的地方:

    一是第四句中的“載”字,把抽象的別情化為有形的,可以被運載的東西,同時也顯示出別情的沉重。這一形象化的說法,后來常被詩人所仿效,如周邦彥用入其《尉遲杯》一詞中:“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

    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吳喬說此詩,“人自離別,卻怨畫舸”,似乎是這無情的畫舸,在經過一段沉默難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遲疑地把人載向江南。人情無奈,遷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蘊藉。

    三是如清人陳衍《宋詩精華錄》所說,“此詩首句一頓,下三句連作一氣說,體格獨別”。七絕詩通常分為兩節,前兩句與后兩句間有一個轉折,而此詩一氣而下,使我們直覺得相別之干脆、舟行之飛速,不容人有絲毫的纏綿悱惻,有力地烘托出濃重的怨別之意。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枝詞 鄭文寶

    宋代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朱熹

    閱讀(180)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

    宋代

    春日 晁沖之

    閱讀(161)

    春日原文: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春日翻譯及注釋翻譯在草木陰陰的映照下,彎曲的小溪顯得格外碧綠,一場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濺起細沙。鵝鴨不知道春天已過,還爭相隨著流水去追趕桃花。 注釋①陰陰:草木繁

    宋代

    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 歐陽澈

    閱讀(165)

    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原文:玉樓縹緲孤煙際。徒倚愁如醉。雁來人遠暗消魂。簾卷一鉤新月、怯黃昏。 那人音信全無個。幽恨誰憑破。撲花蝴蝶若知人。為我一場清夢、去相親。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翻譯翻譯夜晚獨自登上小樓,煙霧朦朧,憂愁

    宋代

    浣溪沙 晏殊

    閱讀(158)

    浣溪沙原文: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宋代

    蝶戀花 晏殊

    閱讀(208)

    蝶戀花原文:梨葉疏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枕簟乍涼銅漏咽。誰教社燕輕離別。草際蛩吟珠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多少衷腸猶未說。朱簾一夜朦朧月。

    宋代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觀

    閱讀(158)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八六子

    宋代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蘇軾

    閱讀(172)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原文: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夜的秋風好似來自萬

    宋代

    村居 張舜民

    閱讀(163)

    村居原文: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村居翻譯  村居的遠處是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園,青竹繞籬,綠水映陂,一派田園風光。槿花稀疏,一樹榆錢早就隨風而去了。暮色朦朧,老牛緩緩歸來。牛背

    宋代

    憶秦娥·詠桐 李清照

    閱讀(148)

    憶秦娥·詠桐原文: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憶秦娥·詠桐翻譯及注釋翻譯登臨高高的樓閣,那橫七豎八的山巒、空曠的原野像是籠罩在煙霧之中,透出一點微弱的光

    宋代

    清平樂·留人不住 晏幾道

    閱讀(154)

    清平樂·留人不住原文: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清平樂·留人不住翻譯及注釋翻譯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纜隨著蘭舟遠去。一只船槳劃出碧波漫漫春

    宋代

    點絳唇·桃源 秦觀

    閱讀(240)

    點絳唇·桃源原文: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點絳唇·桃源翻譯及注釋翻譯我酒醉后架著小船,在湖中蕩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

    宋代

    清平樂·金風細細 晏殊

    閱讀(174)

    清平樂·金風細細原文: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清平樂·金風細細翻譯及注釋翻譯微微的秋風正在細細吹拂,梧桐樹葉正在飄飄墜下。初嘗香醇綠酒便讓

    宋代

    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 柳永

    閱讀(200)

    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原文: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況值闌珊春色暮,對滿目、亂花狂絮。直恐好風光,盡隨伊歸去。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

    宋代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李清照

    閱讀(190)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原文: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上巳召親族翻譯及注釋翻譯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

    五代

    柳枝·解凍風來末上青 牛嶠

    閱讀(600)

    柳枝·解凍風來末上青原文:解凍風來末上青,解垂羅袖拜卿卿。無端裊娜臨官路,舞送行人過一生。柳枝·解凍風來末上青注釋⑴解凍風:春風。末上青:指柳枝梢頭見嫩綠色。末:末梢,樹杪。⑵“解垂”句:寫柳枝飄蕩,如舞袖相拜。這是擬人化的寫法。卿卿(q

    五代

    楊柳枝五首·其二 牛嶠

    閱讀(329)

    楊柳枝五首·其二原文:吳王宮里色偏深,一簇纖條萬縷金。不憤錢塘蘇小小,引郎松下結同心。楊柳枝五首·其二注釋⑴吳王宮:此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造的館娃宮,今江蘇蘇州西南靈巖山上有靈巖寺,即其故址。宮中多柳,故言“色偏深”。⑵不憤:不怨。一解

    詩詞

    關于嫰綠的柳枝的詩句

    閱讀(38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嫰綠的柳枝的詩句,內容包括描寫柳枝的詩句,誰有描寫柳枝的詩句,關于柳枝的詩詞。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贈柳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

    詩詞

    描寫柳樹和柳枝的詩句

    閱讀(33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柳樹和柳枝的詩句,內容包括誰有描寫柳枝的詩句,關于柳樹的詩句描寫柳樹的詩句,描寫柳樹的詩句。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贈柳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詩詞

    描寫柳枝柔軟的詩句

    閱讀(31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柳枝柔軟的詩句,內容包括誰有描寫柳枝的詩句,描寫柳枝搖曳的柔美的詩句,有關描寫柳枝的詩詞句。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贈柳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詩詞

    描寫初春柳枝的詩句

    閱讀(26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初春柳枝的詩句,內容包括描寫春天柳枝的句子,描寫初春柳樹的句子,關于描寫春天柳條的詩句。春天到了,柳樹戴上了嶄新的綠首飾 ,柳樹的樹桿是筆直的,顏色是棕褐色的,樹皮很粗糙,但枝條一順下垂,每個枝條都很光滑,枝條上綴滿綠

    詩詞

    描寫柳枝柳柔軟的詩句

    閱讀(27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柳枝柳柔軟的詩句,內容包括描寫柳枝搖曳的柔美的詩句,描寫柳枝柳絮的古詩,描寫柳枝柳絮的詩。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

    詩詞

    描寫柳葉和柳枝的詩句

    閱讀(18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柳葉和柳枝的詩句,內容包括關于柳葉的詩句,關于柳葉的詩句,描寫柳枝的詩句。柳葉,自然在嫩的時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難以下咽。柳葉兒一長出來,便長得瘋快,能夠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幾天。2、看著嫩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