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原文: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翻譯

    翻譯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注釋
    ⑴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⑵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寓娘:王鞏的歌妓。
    ⑶柔奴:即寓娘。
    ⑷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
    ⑸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⑹皓齒:雪白的牙齒。
    ⑺炎海:喻酷熱。
    ⑻嶺:指大庾嶺,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
    ⑼試問: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⑽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賞析

    這首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詩言志,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嶺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更顯年輕。“年愈少”多少帶有夸張的成分,洋溢著詞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笑時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作品背景

      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使蘇軾遭殺身之禍的“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元豐六年(1083)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詞作于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蘇軾元豐七年(1084)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赴任途中乞常州居住,八年六月起知登州,十月,以禮部侍郎召還,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作此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

    宋代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棄疾

    閱讀(157)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一剪梅·中秋元月翻譯及注釋翻譯回憶起那個晴朗的

    宋代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

    閱讀(150)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清平樂·春歸何處翻譯及注釋翻譯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

    宋代

    沈園二首 陸游

    閱讀(185)

    沈園二首原文: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沈園二首翻譯城墻上的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亭臺池閣。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

    宋代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歐陽修

    閱讀(170)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翻譯及注釋翻譯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

    宋代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閱讀(150)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鑒)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

    宋代

    偶成 朱熹

    閱讀(304)

    偶成原文: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爭議: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偶成翻譯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

    宋代

    新柳 楊萬里

    閱讀(151)

    新柳原文: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新柳翻譯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新柳鑒賞楊萬里的《新柳》一

    宋代

    江上 王安石

    閱讀(160)

    江上原文: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江上翻譯及注釋翻譯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并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注釋1.漾:吹過。2.脫:脫下。3.被:讓。4.橫笛:橫吹的笛子,

    宋代

    村晚 雷震

    閱讀(149)

    村晚原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翻譯及注釋翻譯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注釋①陂(bēi):池塘

    宋代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劉著

    閱讀(163)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原文: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注釋①羌管:即羌笛。西北羌族之樂器。②“倒流”句:夸張

    宋代

    稚子弄冰 楊萬里

    閱讀(175)

    稚子弄冰原文: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銀錚 一作: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玻璃 一作:玻瓈)稚子弄冰翻譯及注釋翻譯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

    宋代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蘇軾

    閱讀(166)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原文: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翻譯及注釋翻譯東武和余杭兩地相望,但見遠隔天

    宋代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

    閱讀(184)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原文: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

    宋代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閱讀(231)

    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歸帆 一作:征帆)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

    宋代

    花影 蘇軾

    閱讀(138)

    花影原文: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 一作:又教)花影翻譯及注釋翻譯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

    宋代

    富人之子 蘇軾

    閱讀(141)

    富人之子原文: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者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

    宋代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蘇軾

    閱讀(177)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余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耳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

    宋代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閱讀(163)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臨江仙·送錢穆父翻譯及注釋翻譯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

    宋代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

    閱讀(171)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原文: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翻譯及注釋翻譯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

    宋代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

    閱讀(120)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原文: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秋涼 一作:新涼)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翻譯及注釋翻譯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

    宋代

    行香子·秋與 蘇軾

    閱讀(165)

    行香子·秋與原文: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回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鐘。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行香子·秋與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夜霜降寒風驟起,梧桐葉落紛

    宋代

    春宵 蘇軾

    閱讀(135)

    春宵原文: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春宵翻譯及注釋翻譯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花兒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樓臺深處,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那輕輕的歌聲和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