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虞美人·聽雨 蔣捷

    虞美人·聽雨 蔣捷

    虞美人·聽雨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翻譯及注釋

    翻譯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釋
    ⑴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⑵昏:昏暗,羅帳:古代床上的紗幔。
    ⑶斷雁:失群孤雁
    ⑷僧廬: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發點點如星,形容白發很多。左思《白發賦》:“星星白發,生于鬢垂。”
    ⑹無情:無動于衷。
    ⑺一任:聽憑。

    虞美人·聽雨賞析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盡管這屬于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后面的處境的凄涼。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風急云低的江秋雨圖,一只失群孤飛的大雁。這里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里的游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時時涌在心頭。這時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這一個“斷”字,聯系了諸多意境,同斷腸聯系在一起,同親情的斬斷聯系在一起,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點綴的“江闊”、“云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后,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爾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而今聽雨”的畫面,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余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己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卻已木然無動于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歷得出的結論,蘊有無限感傷,不盡悲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欲說還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畫面前后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虞美人·聽雨意境

    原作中前兩個聽雨的場景是同一個人(作者)的一種回憶。紅燭昏羅帳,其中“昏”一詞很好地展現了一種迷離的感覺,一種隱約的氛圍,像是回憶之感。斷雁叫西風的感覺也是宏大的場景,有著濃郁的個人憂傷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廬聽雨中,完全是一種現實的描繪。“而今”一詞很好的說明了現狀——一種由回憶拉回現實的感受,增加了對歲月的感悟!

    少年時:不識愁滋味;中年時:顛沛流離的悲涼滄桑;老年時:歷盡離亂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歡離合誰也說不清,聽那窗前的秋雨一無所動,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創作背景

    1267年,元滅南宋。宋元之際的詞人,經歷了這一滄桑變故,其國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其中,蔣捷是頗有代表性的作家。蔣捷用詞作來抒發黍離之悲、銅駝荊棘之感,表現悲歡離合的個人遭遇,其中《虞美人·聽雨》便是這一時期創作中的代表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宋代

    畫眉鳥 歐陽修

    閱讀(213)

    畫眉鳥原文: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畫眉鳥翻譯及注釋翻譯一來到樹林里,看到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隨著自己的心意盡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

    宋代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

    閱讀(193)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文: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 離恨苦 一作:離別苦)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翻譯及

    宋代

    登岳陽樓二首 陳與義

    閱讀(175)

    登岳陽樓二首原文: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

    宋代

    陽關曲·中秋月 蘇軾

    閱讀(176)

    陽關曲·中秋月原文: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陽關曲·中秋月翻譯及注釋翻譯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宋代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閱讀(262)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

    宋代

    正氣歌 文天祥

    閱讀(152)

    正氣歌原文: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

    宋代

    清平樂·年年雪里 李清照

    閱讀(214)

    清平樂·年年雪里原文: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清平樂·年年雪里翻譯及注釋翻譯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花的興致中。后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

    宋代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閱讀(191)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一作:誰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翻譯二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誰能

    宋代

    賣油翁 歐陽修

    閱讀(180)

    賣油翁原文: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

    宋代

    山園小梅·其一 林逋

    閱讀(171)

    山園小梅·其一原文: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金尊 通:樽)山園小梅·其一翻譯及注釋翻譯百花凋零,獨有梅花迎著寒風昂然盛開,那明媚艷

    宋代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閱讀(163)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原文: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

    宋代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閱讀(185)

    游褒禪山記原文: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

    宋代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歐陽修

    閱讀(233)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原文: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翻譯及注釋翻譯樽前擬把歸期說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說時佳

    宋代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閱讀(176)

    魯山山行原文: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魯山山行翻譯及注釋翻譯 清晨,連綿起伏的魯山,千峰競秀,忽高忽低,蔚為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一路上,奇峰峻嶺在眼前

    明清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納蘭性德

    閱讀(184)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原文: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翻譯及注釋翻譯當年在曲折的回廊深處,我再一次與你相逢

    五代

    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鐘 顧敻

    閱讀(352)

    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鐘原文:觸簾風送景陽鐘,鴛被繡花重。曉帷初卷冷煙濃,翠勻粉黛好儀容,思嬌慵。起來無語理朝妝,寶匣鏡凝光。綠荷相倚滿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揚。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鐘注釋⑴景陽鐘——《南齊書·武穆裴皇后傳》:“武

    五代

    虞美人·好風微揭簾旌起 孫光憲

    閱讀(373)

    虞美人·好風微揭簾旌起原文:好風微揭簾旌起,金翼鸞相倚。翠檐愁聽乳禽聲,此時春態暗關情,獨難平。畫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搖曳。教人無處寄相思,落花芳草過前期,沒人知。虞美人·好風微揭簾旌起注釋⑴簾旌——簾幕。⑵金翼鸞——鸞翼以金色繪成

    五代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李煜

    閱讀(296)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原文: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翻譯及注釋翻譯春風吹回來了,庭院里的雜草變綠了,柳樹也

    五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閱讀(26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翻譯及注釋翻譯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

    詩詞

    古詩詞《聽雨》

    閱讀(39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聽雨》,內容包括聽雨的古詩,夜深聽雨的詩句,《聽雨》詩詞。詩歌: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李商隱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2、譯文: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

    詩詞

    描寫寺廟聽雨的詩句

    閱讀(29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寺廟聽雨的詩句,內容包括有關聽雨的詩句,描寫寺廟的詩句,夜深聽雨的詩句。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出自清代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釋義:

    詩詞

    虞美人古詩詞

    閱讀(24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虞美人古詩詞,內容包括古詩閱讀理解.古詩閱讀理解.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詩詞的理解性默寫《虞美人》李煜1.作者面對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現,閱讀下面幾首詩詞: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