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詞誦讀課題主要有哪些階段性成果
1、課堂引詩文
在課題實施中,我們提出了“讓古詩文走進課堂”與“新課改同行”的要求。老師們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詩文的內涵,并引導學生圍繞課堂學習的內容,去搜集與之相關的古詩文。如學習《示兒》這首詩,引導學生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很快就領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學習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古詩時,同學們很快會誦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灑,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送別詩句。當我們教學到感謝母親的恩情時,同學們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游子吟》和《三字經》中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感悟母親的偉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案例真是舉不勝舉。學生百讀不厭,回味無窮。學校還根據我們的校園實際情況,編寫了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讀本》,其中的古詩文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們愛不釋手,他們主動到唐詩、宋詞、《論語》、《千字文》、《弟子規》等書籍中去搜集相關內容,探究其中的含義,在教學對對子的時候,全校師生根據《笠翁對韻》的書籍,將小學階段有關對對子的內容一誦到底,用以“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等名句引領學生誦讀《笠翁對韻》。
2、活動誦詩文
一是開展“每天一誦讀”、“每周一詩”、“每月一主題”活動。各班都精選《好詩伴我成長》一書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開辟一塊“古詩文天地”專欄,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詩,利用晨會、大課間和上課的前兩分鐘讓學生讀背。每天保證10-20分鐘的誦讀時間。在理念上,我們提倡“休閑誦讀”,不強加“任務”,不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快樂地閱讀、背誦古詩文。
2.關于詩歌的研究課題怎么做
首先要確定課題的題目,然后根據題目列提綱,就是課題涉及的一些方面,需要調查的一定要親自去調查,但在調查之前自己一定要對自己的想要的結果做一個假設,再與調查的結果進行對比,一定要對結果分析,這是一個課題的亮點,最后還要有總結。
前面還有一些細節,比如課題背景,目標,具體方案,方法,及經費預算等。課題研究的深度與亮點就在分析與結論的部分,所以在這樣的部分一定要親自去調查訪問,查閱資料,資料一定要多方面收集,只靠網絡是不行的。
我在大學做過一個課題研究,用了半年的時間,最后得到了導師很高的評價,這只是我的一點意見,希望對你有用,祝你好運。
3.《如何有效指導初中生背誦古詩文》小課題研究結
一、通過誦讀,形成語感,加強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朗讀,可在大腦皮層形成連貫的信號刺激,從而強化記憶效果,提高背誦效率。
誦讀是文言文入門的途徑。所謂誦讀,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一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學生的了解和寫作能力,教學時先由老師范讀,后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背誦外都可以看著書。”
可見,在誦讀教學中,除老師的范讀外,學生還要“跟著讀”、“練著讀”、背誦和“看著書(讀)”。誦讀的形式有:學生齊讀,或分組朗讀,或分角色朗讀,等大多數學生較熟悉課文內容以后,還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進行朗讀比賽。
通過反復誦讀,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課文的語句按先后順序“錄”在自己的“記憶帶”上,憑借聲音的直感,如吐字、句中停頓、語調、語氣等,達到口熟的目的,從而激發學生背誦課文的欲望,為背誦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二、背誦方式同樣一篇課文,有的學生用30分鐘就能背下來,有的可能1小時都背不下來,這是因為方法有問題。
運用科學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他們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一般教給學生以下方法。
1.理解記憶。“按識記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可以把識記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
意義識記是一種與思維活動緊密聯系的、積極主動的識記,所以它的效果總是優于機械識記”。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意義識記。
我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三點一測》,在背誦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詞或是句子可以查閱,疏通了文意,理清了脈絡就可以進行意義識記了。如背誦《醉翁亭記》,由于一般要求未教先背,學生可以通過輔導書對全文有大致的理解,明確文章的脈絡:(1)山水—亭名—太守;(2)朝暮春夏秋冬;(3)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4)太守歸—游人去—禽鳥樂—從人樂—太守樂。
按照這樣的脈絡背誦,自然能夠提高背誦效率。2.結合思路層次背誦。
每一篇,每一段課文都有思路層次,結合思路層次,既背得快,又不易忘。在哪兒背不下去了,想想層次,往往會記起應該是哪一句。
有的課文比較長,可先分析原文段落層次,概括要點,然后對照要點背誦,大大節省背誦時間且不容易忘記。3.抓句首字背誦。
文言文距離我們年代很遙遠,其特點是單音詞多,用現代漢語翻譯和我們更加貼近。學生在誦讀中感知課文并尋找難詞難句,通過自己的理解翻譯,加深對文中的字詞句的意義、用法,對文章的寫作思路結構主旨等的理解,背誦起來自然輕松。
大部分學生背誦時常常背到一個地方又突然卡住,下句怎么也想不起來,此時如果有人提醒下一句的第一個字,就又能接著背下去。對此,可采用首字提示的方法,即把每句的第一個字寫下來,作提醒之用。
4.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加強背誦。這種方法適用于篇幅較長的文言文,即要把篇幅長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幾個短小的部分來背,最好是按照文中的標點符號確定背誦的內容。
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然后把前面的內容連起來背誦,以此類推,一篇長文章就很容易背會。這樣,每次背的內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學生就會有“成就感”,這比背誦全文、全段要容易得多。
當然,最后一定要把幾個部分連起來背熟。5.觀察句式,利用整齊相似的句式,加強背誦。
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齊的句子,它們結構相同或相近,用詞大同小異(比如對偶句、排比句等),這些句子給人節奏鮮明、鏗鏘有力、一氣貫通的感覺,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在語音、節奏上的優勢,專門記憶,記憶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內容混在一起好得多。三、其他細節“科學研究表明,人每天有四個高潮記憶點:第一點是清晨六至七點,第二點是上午八至十點,第三點是傍晚六至八點,第四點是臨睡前一兩個小時”。
因此,我們建議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利用晨起和臨睡前的時間背誦,以期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指導學生背誦要講究方法,學生的默寫也要抓住細節,很多學生認為背得出就能寫得對,事實并不是這樣。
學生在考試中常因為沒有“寫對”而丟分。1.“寫對”要注意“四不”。
所謂“寫對”就是在默寫時做到準確無誤。即在默寫時表現出來的就是“四不”:“不丟字落句、不張冠李戴、不顛三倒四、不寫錯別字”。
否則因字(或其他原因)寫錯,雖背得熟練,最終也會“前功盡棄”。在復習時要做到背與寫相結合,尤其是一些較復雜的容易寫錯的字,要“看清結構、做好標記、反復默寫、格外注意”。
2.“寫對”要在細節上狠下工夫。“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要在默寫的細節上多指導,引導在學生識錯—改錯上下工夫,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問題。
(1)動筆寫寫。有些學生平時的背誦過關的,可是在考試時,默寫填空卻經常丟分,原因是出現了錯別字。
這說明他們掌握得還不扎實,需要掃清生僻字。抄寫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字形,這是一種很好的記憶方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提倡學生在完成背誦時,結合抄寫,當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時候就抄寫。默寫可有效鞏固已經背誦了的課文,而且對加深記憶大有好處。
我們發現,那些能夠切實做到循序漸進,長期進行。
4.八下語文古詩課題是詩五首全部啊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gé),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山坡羊 -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語文古詩詞課題預期研究成果(古詩詞誦讀課題主要有哪些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