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希夷《白頭吟》賞析
代悲白頭翁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1,更聞桑田變成海2。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直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3。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4。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5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注釋:
1.松柏摧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詩十九首》:“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2.桑田變成海:《神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3.這兩句說,白頭翁年輕時曾和公子王孫在樹下花前共賞清歌妙舞。
4.光祿:光祿勛。用東漢馬援之子馬防的典故。《后漢書·馬援傳》(附馬防傳)載:馬防在漢章帝時拜光祿勛,生活很奢侈。文錦繡:指以錦繡裝飾池臺中物。文又作“開”、或“丈”,皆誤。將軍:指東漢貴戚梁冀,他曾為大將軍。《后漢書·梁冀傳》載:梁冀大興土木,建造府宅。這兩句說白頭翁昔年曾出入權勢之家,過豪華的生活。
5.宛轉蛾眉:本為年輕女子的面部畫妝,此代指青春年華。
這是一首樂府詩,郭茂倩把它收在《樂府詩集·相和歌辭》里,題作《白頭吟》。因為是擬古樂府,所以一般又題作《代白頭吟》或《代悲白頭翁》。
詩的前半部分(十二句),寫洛陽女兒見花落而感傷,抒發青春易逝之悲;后半(十四句)寫白頭翁由青春到年老的經歷,傾吐人生短暫、富貴無常的感慨。詩中歡樂與悲哀交織,一昂一低,大起大落,構思極其獨特,情思宛轉,音韻和諧、流暢、優美。詩中告誡人們:青春和富貴都不是永恒的,誰都有衰老之時。詩中蘊含一個生命哲理:宇宙萬物時刻在變化,人生短暫,紅顏易逝,富貴難久,世事無常。
《大唐新語》云:(希夷)“嘗為《白頭吟》詠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詩似讖,與石崇“白頭同所歸”何異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既而嘆曰:‘此句復似向讖矣,然死生有命,豈復由此?’乃兩存之。詩成未周,為奸所殺,或云宋之問害之。”
此詩當時即廣為傳誦,摹仿者眾。如《才調集》錄賈曾《有所思》詩: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愛顏色,坐見落花常嘆息。
今歲花開君不待,明年花開復誰在?故人不共洛陽東,今來空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作者簡介:劉希夷(651--680),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唐高宗、武后時期著名文學家,初唐"四杰"之一。十歲應神童舉及第,待制經文館。高宗上元三年(676)又應制舉及第,補秘書省校書郎。曾為盈川(今浙江省衢縣附近)縣令,卒于任上,年僅四十余。《楊盈川集》原三十卷,今存十卷,有詩三十余首,全是五言。成就主要在五律方面。
2.白頭吟賞析
《白頭吟》 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蛟若云間月。① 聞君有兩意,②故來相決絕。③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④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⑤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⑥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⑦魚尾何徒徒。⑧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⑨ 【注釋】 ①皚、皎:都是白。 ②兩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對),指情變。 ③決:別。 ④斗:盛酒的器具。這兩句是說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會,明早溝邊分手。 ⑤躞蹀(xiedie):行貌。御溝:流經御苑或環繞宮墻的溝。東西流,即東流。“東西”是偏義復詞。這里偏用東字的意義。以上二句是設想別后在溝邊獨行,過去的愛情生活將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 ⑥這句話連下兩句是說嫁女不須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頭到老,別和我一樣,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釣竿。裊裊(niao):動搖貌。 ⑧簁簁(shai):形容魚尾象濡濕的羽毛。在中國歌謠里釣魚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隱語。這里用隱語表示男女相愛的幸福。 ⑨意氣:這里指感情、恩義。錢刀:古時的錢有鑄成馬刀形的,叫做刀錢。所以錢又稱為錢刀。 【賞析】 漢武帝時,司馬相如在長安以一篇《上林賦》得寵,封郎官,一時春風得意,意欲納茂陵女為妾,卓。
《白頭吟》 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蛟若云間月。① 聞君有兩意,②故來相決絕。③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④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⑤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⑥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⑦魚尾何徒徒。⑧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⑨ 【注釋】 ①皚、皎:都是白。 ②兩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對),指情變。 ③決:別。 ④斗:盛酒的器具。這兩句是說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會,明早溝邊分手。 ⑤躞蹀(xiedie):行貌。御溝:流經御苑或環繞宮墻的溝。東西流,即東流。“東西”是偏義復詞。這里偏用東字的意義。以上二句是設想別后在溝邊獨行,過去的愛情生活將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 ⑥這句話連下兩句是說嫁女不須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頭到老,別和我一樣,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釣竿。裊裊(niao):動搖貌。 ⑧簁簁(shai):形容魚尾象濡濕的羽毛。在中國歌謠里釣魚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隱語。這里用隱語表示男女相愛的幸福。 ⑨意氣:這里指感情、恩義。錢刀:古時的錢有鑄成馬刀形的,叫做刀錢。所以錢又稱為錢刀。 【賞析】 漢武帝時,司馬相如在長安以一篇《上林賦》得寵,封郎官,一時春風得意,意欲納茂陵女為妾,卓文君無法忍受,寫下了這篇流傳于世的《白頭吟》,并附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隨后再補寫兩行:“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卓文君哀怨的《白頭吟》和凄傷的《訣別書》,使司馬相如大為感動,想起往昔恩愛,打消了納妾的念頭,并給文君回信:“誦之嘉吟,而回予故步。當不令負丹青感白頭也。”此后不久相如回歸故里,兩人安居林泉。 這首卓文君寫《白頭吟》使夫回心轉意的故事遂傳為千古佳話。 也有人說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據《宋書·樂志》,此篇是漢代“街陌謠謳”。它巧妙地通過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個個性爽朗、感情強烈、頭腦清醒的女性形象。詩的開頭兩句以高山白雪、云間皎月來象征女子愛情的純真和品格的高潔。她容不得半點卑污,所以“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聞”之即“來”,“來”之即“絕”,語言緊湊利落,氣勢咄咄逼人,充分表現了她處事果斷、大膽潑辣。她對理想愛情和婚姻的看法,體驗真切見解深刻,也顯示出她是一位有主見、有頭腦的女性。 全詩時而今,時而昔,時而言已:“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時而言他:“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回環交錯,層層遞進。全詩的脈絡似亂不亂,如斷又續,既真實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心煩意亂、思慮萬千的精神狀態,同時也顯示她思想的冷靜和周密。
3.白頭吟賞析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凄凄”四句忽一筆宕開,言一般女子出嫁,總是悲傷而又悲傷地啼哭,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個情意專一的男子,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遺棄才最堪凄慘悲傷,這是初嫁女子無法體會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辭意婉約而又見頓挫;已臨決絕而猶望男方轉變,感情沉痛而不失溫厚。誠如清人張玉谷所評:“凄凄四句,脫節暗轉,蓋終冀其變兩意為一心而白頭相守也。
妙在從人家嫁娶時凄凄啼哭,憑空指點一婦人同有之愿,不著已身說,而己身在里許。用筆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為靈警。”(《古詩賞析》)堪稱深得詩旨。
4.急需《白頭吟》(皚如山上雪)賞析,盡可能詳細
【原文】皚如山上雪①,皎如云間月②。
聞君有兩意③,故來相決絕④。今日斗酒會⑤,明旦溝水頭⑥;躞蹀御溝上⑦,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⑧,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⑨,魚尾何簁簁⑩。
男兒重義氣⑾,何用錢刀為⑿!【譯文】愛情應該象山上的雪一般純潔,象云間月亮一樣光明 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 今日猶如最后的聚會明日便將分手溝頭 我緩緩地移動腳步沿溝走去只覺你我宛如溝水永遠各奔東西 當初我毅然離家隨君遠去,就不象一般女孩兒凄凄啼哭 滿以為嫁了個情意專一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該象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潑可愛男子漢應當以情認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所無法補償 【注釋】①皚:白。 ②皎:潔白。
③兩意:猶“二心”,與下文“一心”相對。 ④決絕:斷絕。
決,一作“訣”。 ⑤斗:酒器。
⑥明旦:明日。 ⑦躞蹀(*ièdié瀉蝶):小步徘徊貌。
御溝:指環繞宮墻或流經宮苑的渠水。 ⑧凄凄:悲傷貌。
⑨裊裊:柔弱貌。 ⑩簁簁(shT濕):余冠英以為猶“漇漇”,形容魚尾象濡濕的羽毛。
在中國歌謠里釣魚常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隱語。這兩句意思是說,二人在情意相投的時候,正如用竹竿釣魚一樣,竹竿是多么柔長,魚又是多么歡悅活潑。
⑾意氣:情義。 ⑿錢刀:錢幣。
刀,刀幣。為:語末疑問詞。
這二句是說,男子應當重愛情,而今何以為了錢刀而拋棄了我。 【賞析】晉人葛洪《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
但《宋書·樂志》言《白頭吟》等“并漢世街陌謠謳”,即民歌。《玉臺新詠》載此詩,題作《皚如山上雪》,則連題目亦與卓氏無關了。
《西京雜記》乃小說家言,且相如、文君關系亦未嘗至此,故云文君作,顯系附會。此詩當屬民歌,以女子口吻寫其因見棄于用情不專的丈夫而表示出的決絕之辭。
首二句是一篇起興,言男女愛情應該是純潔無瑕的,猶如高山的白雪那樣一塵不染;應該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間的月亮皎皎長在。這不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當是女主人公與其丈夫當初信誓旦旦的見證吧。
誠如清人王堯衢云:“如雪之潔,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詩合解》)但也有解為“以‘山上雪’,‘云間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兩意人。”
(張玉谷《古詩賞析》)意亦可通。細玩詩意,解為反面起興,欲抑先揚,似更覺有味。
故“聞君”二句突轉:既然你對我的愛情已摻上雜質,既然你已心懷二心而不專一持恒,所以我特來同你告別分手,永遠斷絕我們的關系。“有兩意”,既與首二句“雪”“月”相乖,構成轉折,又與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對比,前后照應自然,而譴責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詩的決絕之旨。
“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寫決絕之辭:今天喝杯訣別酒,是我們最后一次聚會,明晨就將在御溝(環繞宮墻的水渠)旁邊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溝中的流水一樣分道揚鑣了。“東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東西;或解作偏義復詞,形容愛情如溝水東流,一去不復返了,義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筆宕開,言一般女子出嫁,總是悲傷而又悲傷地啼哭,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個情意專一的男子,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遺棄才最堪凄慘悲傷,這是初嫁女子無法體會到的滋味。
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辭意婉約而又見頓挫;已臨決絕而猶望男方轉變,感情沉痛而不失溫厚。誠如清人張玉谷所評:“凄凄四句,脫節暗轉,蓋終冀其變兩意為一心而白頭相守也。
妙在從人家嫁娶時凄凄啼哭,憑空指點一婦人同有之愿,不著已身說,而己身在里許。用筆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為靈警。”
(《古詩賞析》)堪稱深得詩旨。結尾四句,復用兩喻,說明愛情應以雙方意氣相投為基礎,若靠金錢關系,則終難持久,點破前文忽有“兩意”的原故。
“竹竿”,指釣魚竿;“裊裊”,形容柔長而輕輕擺動的樣子;“簁簁”(shī)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魚尾像沾濕的羽毛。“錢刀”,即古代刀形錢幣,此處泛指金錢。
以魚竿的柔長輕盈擺動和魚尾的滋潤鮮活,比喻男女求偶,兩情歡洽。《詩經》這類比興較多,如《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毛傳》:“釣以得魚,如婦人待禮以成為室家。”但此處聯下文之意,似又隱含愛情若不以意氣(義)相知,僅以香餌誘魚上鉤,恰似只靠金錢引誘,那愛情是靠不住的。
故清人朱嘉微評曰:“何以得魚?須芳其餌。若一心人意氣自合,何須芳餌為!”(《樂府廣序》)結句點破男子“有兩意”是因為金錢關系。
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錢為誘餌去另圖新歡呢?還是那位“新歡”家資頗富,致使這位男子貪圖富貴而厭棄糟糠呢?這只有留給讀者去猜想了。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的棄婦形象,不僅反映了封建社會婦女的婚姻悲劇,而且著力歌頌了女主人公對于愛情的高尚態度和她的美好情操。
她重視情義,鄙夷金錢;要求專一,反對“兩意”。當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專之后,既沒有絲毫的委曲求全,也沒有瘋狂的詛。
5.白頭吟二首的作品鑒賞
樂府詩是李白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便錄其樂府詩達124首之多,人們習知的《唐詩三百首》錄樂府詩35首,李白之作竟達12首。《白頭吟》亦李白樂府詩作中的名篇佳制之一。
第一首詩的開頭即以水中鴛鴦的相戀起興,這與《詩經》中的《關雎》等詩相同,只是更具象征及比喻意義,且以“錦水”與司馬相如的故事緊緊綰合。錦水流經成都郊外,由東北折向東南。
傳說此水漂洗錦緞則色澤鮮明,故名。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曾同居成都,故此詩起首即從“錦水”落筆。
以下幾句寫一對鴛鴦相親相戀的神態:它們在水中隨波蕩漾,它們居住在長安一帶,在宮庭中筑巢,在草叢中嬉戲。它們生死相依,寧可身死翼碎,也不肯分飛而青云直上。
“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二句,互文見義。“此時”以下四句,描寫漢武帝皇后陳阿嬌的故事。
阿嬌是陳皇后的小名。據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
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皇后復得親幸。”
這是一個傳說故事,未必有史實根據。《長門賦序》早有人斷為偽作。
但素以浪漫主義創作手法著稱的詩人李白是不屑斤斤計較這故事真實與否,詩中不僅堅信陳皇后千金買賦之事實有其事,而且成了司馬相如喜新棄舊的原因,這集中體現于詩中“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二句。司馬相如為什么會變心,是因為他得了陳皇后的黃金,“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這兩句詩與《西京雜記》的記載正好吻合。
相傳司馬相如見了卓文君的《白頭吟》后便打消了娶茂陵女的念頭。從“東流不作西歸水”以下,是詩人的抒情議論“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二句,乃化用南朝《子夜歌》中“不見東流水,何時復西歸”而來,水流東去便不再西歸,落花離開枝條便羞于再返故林。
這兩句的意思是夫妻分離以后便難望再重新結合了。“兔絲固無情,隨風任傾倒。
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四句,化用《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詩中“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二句詩意而加以變化。關于兔絲究竟為何物,古今人說法不一,或謂兔絲、女蘿本一物,或謂兔絲乃藥草,蔓生,莖細長,常纏生于其他植物之上,以盤狀根吸取其他植物養分生存,其果實可入藥。
古樂府有詩說:“南山兔絲花,北陵青青女蘿樹。由來花葉同一心,今日枝條分兩處。”
顯然這里和李白詩中一樣,認為兔絲、女蘿為二物,但二者互為依托,相互纏繞。李白詩中喻指男子的兔絲卻對愛情缺乏堅定的信念,故隨風傾倒,而女蘿之枝卻一片癡情,強來縈抱。
詩的以下各句均以女性口吻,強烈控訴男子的負心:“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又以物喻人,“人心不如草”一句感慨深沉。“莫卷”以下四句,寫女子對昔日美滿幸福的夫妻生活的無限留戀。
用龍須草編織而成的席子,休要卷起,那怕聽憑它生上網絲,因為席上留有她溫馨的回憶。莫移走珍貴的琥珀枕,也許它能使自己舊夢重溫,在夢中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憾。
龍須席、琥珀枕均較貴重之物,亦夫妻生活常用之物,在眾多的生活用品中拈出此二物是有著代表性的。“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二句,反用姜子牙故事。
相傳姜太公初娶馬氏,讀書不事生產,馬氏求去。太公封于齊,馬氏求再合,太公取水一盆傾于地,以覆水難收謂夫妻難以再合。
李白詩中以盆水覆地再收已難滿杯,明點棄婦難回。詩的結尾慨嘆:“古今得意不相負,只今唯有青陵臺”。
古代傳說,先秦時人韓朋娶妻貞夫,夫妻恩愛,韓去宋做官,六年不歸,妻致書其夫,信為宋康王所得。康王騙貞夫至宋,以為王后。
貞夫郁郁不樂。后康王從臣子梁伯計,抓韓朋筑青陵臺。
韓自殺,貞夫請求禮葬之,乘機躍入墓中而死。后墓地生一桂樹、一梧桐,枝葉相連。
宋王砍之,樹枝落水化為鴛鴦。(關于韓憑的故事,眾說紛紜,此據敦煌變文。)
古往今來,得意而不相負的,只有韓朋(即韓憑)之妻那樣的女子,言下之意,而男子負心者居多。這兩句詩既哀惋又憤激。
從藝術上說,此詩除開頭運用比興手法,以鴛鴦喻指恩愛夫妻外,詩中還有多處以物擬人,如流水、落花,兔絲、女蘿,草、覆水……以感于人的喜新厭舊。即便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這樣情深意篤的美滿婚姻,司馬相如還代陳皇后作賦諷諫過漢武帝,卻不免有擬娶茂陵女之舉,人間要保持純潔高尚的愛情是頗不易的,只有韓朋之妻雖受康王寵幸,卻能以死殉情。
世上多少薄情之人,真不如動物中的鴛鴦,也不及植物中的兔絲和女蘿,不及一心的兩草。古詩中常以夫妻喻君臣,君對臣往往恩怨無常,李白此詩也許有更深層的內涵。
這組詩的第二首不僅主題、立意與第一首全同,措詞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如兩首詩的開頭四句及結尾兩句幾乎全同,詩中“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莫卷龍須席,從他生網絲。
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等句也幾乎全同,但相異之處也頗不少。如司馬相如代陳皇后作賦之前,詩中還有幾句敘述:“相如去。
6.《長恨歌》、《白頭吟》全詩,及典故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詩歌《長恨歌》作者白居易造像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cháng)羽衣曲》。 九重城闕(què)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diàn)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yíng)紆(yū)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yù),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又作“苑”)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qīn)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又作“入夢來”)。
臨邛(qióng)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又作“玲瓏樓閣”)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jiōng),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yǐ)邐(lǐ)開。
云鬢半偏新睡覺(jué),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mèi)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dì)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huán)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diàn)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bò)黃金合分鈿(diàn)。
但教(語文選修課本上為“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又作“會有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頭吟》有三: 1、卓文君(存疑)《白頭吟》 【標題】:白頭吟 【年代】:漢 【作者】:卓文君(存疑) 【體裁】:樂府 【內容】: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日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或作: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鑒賞】 原詩中的“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這兩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純潔如白玉。
皚:白色,通常用來形容雪的潔白。皎:皎潔,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潔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專指月光,如《詩經?小雅》有“皎如白駒”之句。
“聞君有兩意”:兩意,指兩條心。說的是司馬相如另有所愛——欲納茂陵女為妾。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徒徒”:詩人用竹竿尾的搖動和魚尾的搖動來形容意志、愛情不堅定。錢刀:古時使用的銅錢形狀似刀,故叫做錢刀。
這里指愛情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漢朝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戀愛故事是很動人的。
據說,司馬相如窮困時在臨邛富豪卓王孫家作客,在飲宴中偶然見到卓王孫新守寡的女兒文君很美貌,于是彈奏《鳳求凰》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為所動,當夜與相如私奔成都。
相如是個貧苦文人,生計無著,過了一陣只好同文君回到臨邛開個小酒店。就開在卓府對面。
卓文君當壚賣酒,卓王孫大為惱怒,不忍愛女拋頭露面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財產給她。司馬相如后來到京城向皇帝獻賦,為漢武帝賞識,給他官做。
司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為妾,卓文君聽到此消息,寫了這首白頭吟表示恩情斷絕之意。 【注釋】 ①皚、皎:都是白。
②兩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對),指情變。③決:別。
④斗:盛酒的器具。這兩句是說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會,明早溝邊分手。
⑤躞蹀:行貌。御溝:流經御苑或環繞宮墻的溝。
東西流,即東流。“東西”是偏義復詞。
這里偏用東字的意義。以上二句是設想別后在溝邊獨行,過去的愛情生活將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
⑥這句話連下兩句是說嫁女不須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頭到老,別和我一樣,那就好了。⑦竹竿:指釣竿。
裊裊:動搖貌。⑧簁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