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論語七則 佚名

    論語七則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論語七則翻譯

    ①孔子說:“我大約十五歲志于學習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認真研究歷史,用心學習《詩》、《禮》、《書》等文化。三十歲時,我的學說已經建立了基礎,我也可以以我的學說立身于社會。四十歲時,我已知道我的學說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雖聽到各種議論,也不疑惑動搖。五十歲時,我已經明白道就是天。同時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給我的使命就是修道、傳道。六十歲時,一聽別人的話,就能準確的理解,并能辨別判斷他的話正確與否。如果他的話有錯誤,我也知道他的話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錯。而我的判斷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別人提出的問題,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歲時,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與我同在,天與我合一。因此能隨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規矩、法則。”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②孔子說:“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③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來做枕頭,這樣做我很快樂。用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貴,這對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關心)。”

    ④敝緼袍:敝,破壞義。緼,亂絮。古無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稱綿,如今之絲綿

    狐貉:以狐貉之皮為裘,裘之貴者。

    其由也與:《檀弓》,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家語》:子路為親負米。則衣敝緼袍乃實況,非設辭。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衛風?雄雉》之詩。忮,害義。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傷之心也。求,貪義。恥己之無而欲求取于人。臧,善義。若能不忮不求,則何為而不善?

    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詩以美子路,子路終身誦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將不復于道更求進,故孔子復言此以警之。或說:不忮不求以下當別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組狐貉之對立來,分章則義不見,今不從。

    先生說:“穿著破舊的綿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為恥辱的,只有由了吧!”“《詩經》上說不忮刻,不貪求,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聽了,從此常誦止此詩。先生說:“這樣又何夠算好呀。”

    ⑤子貢問怎樣培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們住在這個國家里,就要敬奉那些賢能的大夫,結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為仁”,培養仁德,修煉仁德。子貢問如何培養仁德,孔子回答怎樣做事。敬奉賢德的大夫,結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為了培養仁德,人的才德,是經過磨礪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經過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個是為了培養仁德,一個是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為仁。做事須要鋒利的工具,培養仁德須要敬奉結交賢德之人;有了鋒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學習賢人的機會就能培養仁德。

    此文明確地告訴人們,培養仁德必須深入社會進行磨礪,以謙恭的態度尊重賢德之人,以真誠的行動結交仁德之士,有了這樣的機會和環境,就能成功地修煉仁德。

    注釋:(1)“善其事”,做好他的工作。“善”,做好。“事”,工作。(2)“利”,磨鋒利。“器”,工具。(3)“事其大夫賢者”,“事”,敬奉。“友”,結交朋友。

    ⑥子貢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喜歡、贊揚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子貢又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⑦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比哪個更強些?”子貢答道,“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能聞一知十,我只能聞一知二。”孔子說,“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論語七則 佚名

    先秦

    哀郢 屈原

    閱讀(216)

    哀郢原文: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之焉極。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過夏首而西浮

    先秦

    矛與盾 韓非

    閱讀(195)

    矛與盾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與盾翻譯及注釋翻譯  有

    先秦

    伯兮 佚名

    閱讀(217)

    伯兮原文: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翻譯及注釋翻譯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國的英雄。我的大哥執長殳,做了

    先秦

    周鄭交質 左丘明

    閱讀(219)

    周鄭交質原文: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

    先秦

    鴛鴦 佚名

    閱讀(290)

    鴛鴦原文: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鴛鴦翻譯及注釋翻譯鴛鴦雙雙輕飛翔,遭遇大小羅與網。祝福君子萬年壽,福祿

    先秦

    唐雎說信陵君 佚名

    閱讀(211)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

    先秦

    江有汜 佚名

    閱讀(217)

    江有汜原文: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后也處。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江有汜翻譯及注釋翻譯江水決堤啊又流回,心愛的人兒別處飛,從此再不和我相隨。沒有我相伴相陪你,終有一天你會

    先秦

    雄雉 佚名

    閱讀(206)

    雄雉原文: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雄雉翻譯及注釋翻譯雄雉在空中飛翔,舒展著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給自己

    先秦

    多歧亡羊 列御寇

    閱讀(186)

    多歧亡羊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 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

    先秦

    商頌·殷武 佚名

    閱讀(185)

    商頌·殷武原文: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解。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先秦

    將仲子 佚名

    閱讀(177)

    將仲子原文: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

    先秦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

    閱讀(171)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

    先秦

    鴻雁 佚名

    閱讀(182)

    鴻雁原文: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鴻雁翻譯及注釋翻譯鴻雁翩翩空中飛,扇動雙翅嗖嗖響。那

    先秦

    詩經·羔裘 佚名

    閱讀(165)

    詩經·羔裘原文: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詩經·羔裘翻譯及注釋翻譯你身著羔皮禮服豹紋袖飾,竟然對我們如此大模大樣。難道你就這樣目中無人嗎?我們可是看在老交情份上。你身著羔皮禮

    先秦

    伯兮 佚名

    閱讀(217)

    伯兮原文: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翻譯及注釋翻譯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國的英雄。我的大哥執長殳,做了

    先秦

    唐雎說信陵君 佚名

    閱讀(211)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

    先秦

    鴛鴦 佚名

    閱讀(290)

    鴛鴦原文: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鴛鴦翻譯及注釋翻譯鴛鴦雙雙輕飛翔,遭遇大小羅與網。祝福君子萬年壽,福祿

    先秦

    江有汜 佚名

    閱讀(217)

    江有汜原文: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后也處。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江有汜翻譯及注釋翻譯江水決堤啊又流回,心愛的人兒別處飛,從此再不和我相隨。沒有我相伴相陪你,終有一天你會

    先秦

    菁菁者莪 佚名

    閱讀(213)

    菁菁者莪原文: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菁菁者莪翻譯及注釋翻譯莪蒿蔥蘢真繁茂,叢叢生長在山坳。已經見到那

    先秦

    谷風 佚名

    閱讀(194)

    谷風原文: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

    先秦

    召公諫厲王弭謗 佚名

    閱讀(210)

    召公諫厲王弭謗原文: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

    先秦

    北門 佚名

    閱讀(167)

    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北門翻譯及注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