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召公諫厲王弭謗 佚名

    召公諫厲王弭謗原文: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諫厲王弭謗翻譯及注釋

    翻譯
      周厲王暴虐,百姓紛紛指責他。召穆公對厲王說:"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厲王聽了勃然大怒,找到衛國的巫師,讓衛國的巫師去監視批評國王的人,按照衛國的巫師的報告,就殺掉批評國王的人。國人不敢說話,路上相見,以目示意。
      周厲王頗為得意,對召穆公說:"我能消除指責的言論,他們再也不敢吭聲了!"
      召公回答說:"你這樣做是堵住人們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決堤,傷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這樣。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暢通,治民者只能開導他們而讓人暢所欲言。所以君王處理政事,讓三公九卿以至各級官吏進獻諷喻詩,樂師進獻民間樂曲,史官進獻有借鑒意義的史籍,少師誦讀箴言,盲人吟詠詩篇,有眸子而看不見的盲人誦讀諷諫之言,掌管營建事務的百工紛紛進諫,平民則將自己的意見轉達給君王,近侍之臣盡規勸之責,君王的同宗都能補其過失,察其是非,樂師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諄諄教導,元老們再進一步修飾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實施,這樣,國家的政事得以實行而不違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樣,社會的物資財富全靠它出產;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樣,人類的衣食物品全靠它產生。人們用嘴巴發表議論,政事的成敗得失就能表露出來。人們以為好的就盡力實行,以為失誤的就設法預防,這是增加衣食財富的途徑啊。人們心中所想的通過嘴巴表達,他們考慮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來,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贊許的人還能有幾個呢?"
      周厲王不聽,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開發表言論指斥他。過了三年,人們終于把這個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注釋
    謗:指責,公開的批評。
    (1)弭(mǐ)謗:消除議論。弭,消除。謗,公開批評指責別人的過失;謗言,這個詞后來一般作貶義詞。
    (2)巫:古代以降神事鬼為職業的人。
    (3)莫:沒有誰。
    (4)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動詞。表示敢怒不敢言。
    (5)障:障礙。
    (6)川壅(yōng)而潰:壅(yōng),堵塞。潰:水沖破堤壩。
    (7)為川者決之使導: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他暢通,為:治,決:挖開,排除,導:疏通。為川者:治水的人;決之使導,引水使它流通。
    (8)宣之使言:治民者必宣導百姓,使之盡言。宣,放,開導。
    (9)聽政:治理國政。聽,治理,處理。
    (10)公卿:三公九卿。至于:以及。列士:上士,中士,下士。詩:指采集于民間的諷諫詩,不是指《詩經》。
    (11) 瞽(gǔ)獻曲:盲人樂師向國王進獻樂曲。瞽,無目,失明的人。
    (12)史獻書:史官向國王進獻記載史實的書籍。
    (13)師箴(zhēn):少師進獻規勸的文辭。箴規諫的文辭。
    (14)瞍(sǒu)賦:無眸子的盲人吟詠(公卿烈士所獻的詩)。瞍,沒有眸子的盲人。賦,朗誦。
    (15)曚誦:有眸子而看不見的盲人誦讀(諷諫的文章)。曚,有眸子而看不見東西的人。
    (16)百工:百官。
    (17)庶人傳語:百姓的意見間接傳給國王。
    (18)近臣盡規:常在左右的臣子,進獻規諫的話。盡規:盡力規勸。
    (19)親戚補察:同族的親屬,彌補并監察國王的過失。
    (20)耆(qí)、艾修之:國內元老大臣把這些規諫修飭整理。耆,六十歲的人。艾,五十歲的人。
    (21)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國王仔細考慮,付之實行。
    (22)是以事行而不悖(bèi):國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違背事理。悖,違背。事行,政事暢行,政令通行。而:轉折連詞,但是。
    (23)于是乎出:從這里生產出來。于,從。 是,這。 乎,助詞。
    (24).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猶:如同,其,指代土地,原,寬闊。隰,地下而潮濕的土地。衍,地下而平坦的土地。沃,肥美得土地,就好比土地有原隰衍沃的一樣。
    原:寬闊而平坦的土地。
    隰(xí):低下而潮濕的土地。
    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
    沃:有河流灌溉的土地。
    (25) 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由于百姓用口發表意見國家政治的好壞才能從中表現出來。
    宣言:發表議論。宣:宣泄,引導。善敗, 治亂:于是,從這里面。興:暴露出來。
    (26) 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fù)財用衣食者也:這兩句是說,凡是老百姓認為好的就做,反之就得加以防備, 這是增多衣食財物 的辦法。.備:防備。
    所以,用來……的方法。其:副詞,表示揣測,(這)大概(就是)。 所以:用來……的。阜,增加。使……豐富。意動用詞。
    (27)成:成熟。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現。胡,怎么。
    (28)其與能幾何:能有什么幫助呢?這句是說,那贊同的人能有多少呢?其,代詞,那。與,幫助,《戰國策》說:"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29)乃流王于彘(zhì):把國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終于,副詞。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詞。.于是:從,從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縣境內。
    (30)甚:比……更嚴重。超過。

    召公諫厲王弭謗文言現象

    判斷句
    是障之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
    (1)召公告(厲王)曰:“民不堪命矣!”(省略賓語)
    (2)三年,(民)乃流王于彘(省略主語)
    (3)使(之)監謗者

    賓語前置句
    是以事行而不悖。(應是“以是事行而不悖。”)

    狀語后置句
    夫民慮于心而宣之于口。(應是“夫民于心慮而于口宣之。”)

    古今異義
    親戚
    古義:包括父母兄長的同族人。
    今義:不包括父母兄長的族內族外外人

    古義:忍受
    今義:比;如此

    通假字
    “弭”通“彌” 意思:止,息

    召公諫厲王弭謗評析

    本篇在結構上與前篇《祭公諫征犬戎》完全相同,仍然是諫因、諫言、諫果的三段式。首尾敘事,中間記言,事略言詳,記言為主,體現了《國語》的一般特點。但本文的開頭結尾卻仍有獨到之處。

    文章開頭,妙語傳神。“厲王虐,國人謗王”,寥寥七字,勝于千言。一邊是厲王虐,一邊是國人謗。謗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壘分明,一開篇便展現給讀者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諫的緣由,也為厲王的可悲下場埋下了伏筆。接下來厲王的一“怒”一“喜”,兩個動詞,如千鈞之力,又將矛盾推向高潮,且把這位暴虐無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結尾是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開頭“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語真乃神來之筆,厲王以為高壓就可止謗,因而“大喜”,其實高壓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噴發前的死寂。結尾“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這是憤怒與反抗的巖漿在凝聚力量。終于火山噴發,國人暴動,厲王被逐,那該是何等壯觀的場面,何其復雜的斗爭。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寫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個字,對厲王是何等輕蔑,而留給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諫詞,前后都是比喻。前一個比喻,說明“防民之口”的害處;后一個比喻,說明“宣之于口”的好處。只有中間一段切入正題,以“天子聽政”總領下文,從正面寫了“宣之使言”的種種好處。從公卿列士,史、瞽、師、蒙,到百工庶人,廣開言路,暢所欲言,而后經天子斟酌取舍,補察時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當生動的比喻與嚴肅認真的正題有機結合,夾和成文,筆意縱橫,態度真誠,用心良苦。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召公諫厲王弭謗 佚名

    先秦

    北門 佚名

    閱讀(167)

    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北門翻譯及注

    先秦

    野有死麕 佚名

    閱讀(186)

    野有死麕原文: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野有死麕翻譯及注釋直譯一頭死鹿在荒野,白茅縷縷將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蕩,小伙追著來調笑。林中叢生小樹木,荒野有只

    先秦

    終風 佚名

    閱讀(201)

    終風原文: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則嚏。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則懷。終風翻譯及注釋翻譯風兒整天價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時沖我回頭只笑一笑,全是調

    先秦

    北風 佚名

    閱讀(182)

    北風原文: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北風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只且!北風翻譯及注釋翻譯北風刮來冰樣涼,大雪漫天白茫茫。你

    先秦

    殷其雷 佚名

    閱讀(178)

    殷其雷原文: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翻譯及注釋翻譯聽那隆隆的雷聲,在南山的陽坡震

    先秦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及弟子 撰

    閱讀(211)

    墨子怒耕柱子原文: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將上太行,以驥與牛駕,子將誰策?”耕柱子曰:“將策驥也。”墨子曰:“何故策驥也?”耕柱子曰 :“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墨子怒耕柱子翻譯

    先秦

    苛政猛于虎 佚名

    閱讀(180)

    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過泰山側 ,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出自《

    先秦

    谷風 佚名

    閱讀(193)

    谷風原文: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

    先秦

    九辯 宋玉

    閱讀(206)

    九辯原文: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燕翩翩其辭歸

    先秦

    菁菁者莪 佚名

    閱讀(213)

    菁菁者莪原文: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菁菁者莪翻譯及注釋翻譯莪蒿蔥蘢真繁茂,叢叢生長在山坳。已經見到那

    先秦

    風賦 宋玉

    閱讀(227)

    風賦原文: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

    先秦

    高唐賦 宋玉

    閱讀(234)

    高唐賦原文: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

    先秦

    江有汜 佚名

    閱讀(216)

    江有汜原文: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后也處。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江有汜翻譯及注釋翻譯江水決堤啊又流回,心愛的人兒別處飛,從此再不和我相隨。沒有我相伴相陪你,終有一天你會

    先秦

    唐雎說信陵君 佚名

    閱讀(210)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

    先秦

    北門 佚名

    閱讀(167)

    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北門翻譯及注

    先秦

    終風 佚名

    閱讀(201)

    終風原文: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則嚏。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則懷。終風翻譯及注釋翻譯風兒整天價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時沖我回頭只笑一笑,全是調

    先秦

    野有死麕 佚名

    閱讀(186)

    野有死麕原文: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野有死麕翻譯及注釋直譯一頭死鹿在荒野,白茅縷縷將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蕩,小伙追著來調笑。林中叢生小樹木,荒野有只

    先秦

    殷其雷 佚名

    閱讀(178)

    殷其雷原文: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翻譯及注釋翻譯聽那隆隆的雷聲,在南山的陽坡震

    先秦

    北風 佚名

    閱讀(182)

    北風原文: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北風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只且!北風翻譯及注釋翻譯北風刮來冰樣涼,大雪漫天白茫茫。你

    先秦

    苛政猛于虎 佚名

    閱讀(180)

    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過泰山側 ,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出自《

    先秦

    簡兮 佚名

    閱讀(186)

    簡兮原文: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簡兮翻譯及注釋翻譯鼓聲擂得震天響,盛大萬舞要開場,正是

    先秦

    鶴鳴 佚名

    閱讀(179)

    鶴鳴原文: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鶴鳴翻譯及注釋翻譯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