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折楊柳歌辭五首 佚名

    折楊柳歌辭五首原文: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折楊柳歌辭五首注釋

    捉鞭:拿起馬鞭。捉:抓、拿。
    蹀座:偏義復詞,取“座”義。蹀:行;座,同“坐”。
    長笛:指當時流行北方的羌笛。
    擐:系,拴。
    羈:馬籠頭。
    逐:跟隨。
    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郁:樹木茂密狀。
    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之貶稱。
    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折楊柳歌辭五首賞析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共五首,內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

    第一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楊柳。柳者,留也,在古代習俗中是作為惜別的象征。這一細節,正表現出其依依惜別的心情。而此時更傳來了悠悠長笛之聲,豈不更令人悵惘,別情難抑!詩前三句純用敘事代抒情,不明言離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長笛”象征離情的事物意象作墊襯,逼出最后一句“愁殺”兩字。

    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常離別,故女子大發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詩蘊藉有致,頗帶南方吳聲西曲的柔情;但又頗有不同,“愿作郎馬鞭”的癡想就明顯帶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詩以剛健之筆抒溫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纏綿之情致。

    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后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么不見你騎馬呢。遠離故鄉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第四首詩寫征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此詩應當注意兩點:(一)作者當是北方少數民族,或為鮮卑,或為其他,雖已難深究,但其顯然習慣于北方大漠生涯,來到中原沃土為時未久。故“遙望”之際,對“楊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覺新鮮。“郁婆娑”三字十分傳神,令人想見垂柳成行、依依搖曳之美景。此種景物描寫,在北歌中極為罕見。(二)此詩當原用北族語言,經過漢譯。“虜家兒”者,即出諸漢人譯筆,北方民族斷不會用此貶詞自稱。至于詩中透露出其時南北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視。

    第五首詩是寫一場激烈的馬賽前的情景。賽馬場上,人強馬壯,躍躍欲試。作者不禁感嘆: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高明的健兒。兩個“須”字,突出了人馬互相依賴的重要關系。“蹕跋黃塵”,動人心魄,展示出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象。這是作者的揣想之辭,故云“然后”才能決一雌雄。詩有議論,有描寫,場景闊大,給人一種陽剛的美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折楊柳歌辭五首 佚名

    南北朝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庾信

    閱讀(243)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原文:蕭條亭障遠,凄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鑒賞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對異域風物而起羈旅之嘆。但這首詩所描寫的邊塞景象,并不一

    南北朝

    子夜歌 佚名

    閱讀(212)

    子夜歌原文:高山種芙蓉,復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

    南北朝

    詠孤石 惠標

    閱讀(204)

    詠孤石原文: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根含彭澤浪,頂入香爐煙。崖成二鳥翼,峰作一芙蓮。何時發東武,今來鎮蠡川。詠孤石注釋①中原:漢民族居住地域之中心。廣義指黃河流域,狹義指河南省一帶。地理:指地理結構、地貌形成。②彭澤:江西省極北一縣,瀕臨

    南北朝

    同謝諮議詠銅雀臺 謝朓

    閱讀(220)

    同謝諮議詠銅雀臺原文:穗帷飄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芳襟染淚跡,嬋媛空復情。玉座猶寂寞,況乃妾身輕。同謝諮議詠銅雀臺注釋①這是一首應和(同)謝咨議憑吊魏武帝曹操的詩。曹操臨死時,在他的《遺令》中曾經囑咐諸子將自己的遺

    南北朝

    悼室人 江淹

    閱讀(200)

    悼室人原文: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風光肅入戶,月華為誰來?結眉向蛛網,瀝思視青苔。鬢局將成葆,帶減不須摧。我心若涵煙,葐蒀滿中懷。悼室人鑒賞“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秋天到了,天氣轉涼,照例要另添新衣了。羅、紈都是絲織品,在制衣前先要將其

    南北朝

    銅爵妓 江淹

    閱讀(281)

    銅爵妓原文:武皇去金閣,英威長寂寞。雄劍頓無光,雜佩亦銷爍。秋至明月圓,風傷白露落。清夜何湛湛,孤燭映蘭幕。撫影愴無從,惟懷憂不薄。瑤色行應罷,紅芳幾為樂?徒登歌舞臺,終成螻蟻郭!銅爵妓鑒賞詩的開頭四句寫曹操身后寂寞,雄風已逝,給人以悲涼冷落

    南北朝

    之零陵郡次新亭 范云

    閱讀(270)

    之零陵郡次新亭原文: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滄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之零陵郡次新亭注釋①干:大水之旁。②滄:蒼。水色青蒼,所以流水稱“滄流”。未可源:言不能窮其源。已:止。末二句寫水程行役之勞。之零陵郡次新亭鑒賞

    南北朝

    詠萍 劉繪

    閱讀(217)

    詠萍原文:可憐池內萍,葐蒀紫復青。巧隨浪開合,能逐水低平。微根無所綴,細葉詎須莖?飄泊終難測,留連如有情。詠萍鑒賞浮萍給人們的印象,似乎總有一種隨水現蕩的不安定感。所謂“停不安處,行無定軌”,在懷才不遇的詩人眼中,便往往成了身世飄泊的象征

    南北朝

    秋至懷歸詩 江淹

    閱讀(258)

    秋至懷歸詩原文:悵然集漢北。還望岨山田。沄沄百重壑。參差萬里山。楚關帶秦隴。荊云冠吳煙。草色斂窮水。木葉變長川。秋至帝子降。客人傷嬋娟。試訪淮海使。歸路成數千。蓬驅未止極。旌心徒自懸。若華想無慰。憂至定傷年。秋至懷歸詩鑒

    南北朝

    子夜歌·夜長不得眠 佚名

    閱讀(212)

    子夜歌·夜長不得眠原文: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子夜歌·夜長不得眠注釋①灼灼:明亮貌。②想:想象。散喚聲:指斷斷續續的呼喚聲。③諾:答應的聲音。 子夜歌·夜長不得眠品評  這位女子思念心上人,想得神迷心癡,以至于

    南北朝

    雨雪曲 江總

    閱讀(272)

    雨雪曲原文: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雨雪曲翻譯及注釋翻譯雨雪紛飛成了邊塞的隔離,跟著軍隊度過了隴西。繞著營地能看見狐貍留下的蹤跡,在山旁還依稀能看見雪地上馬蹄的

    南北朝

    與胡興安夜別 何遜

    閱讀(226)

    與胡興安夜別原文: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與胡興安夜別注釋⑴胡興安:興安,南朝所置縣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興安當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⑵居人:留居的人,指自己。 行:將

    兩漢

    朱鷺 佚名

    閱讀(296)

    朱鷺原文: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朱鷺翻譯及注釋翻譯  鷺鳥吃魚,吃掉后又想吐。鷺鳥以什么為食呢?它在荷莖下進食。是要咽下去呢,還是要吐出來?這得去問擊鷺鳥鼓的進諫者,他們究竟是要對皇帝吐露真情,直言

    兩漢

    上陵 佚名

    閱讀(298)

    上陵原文: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棹,黃金錯其間。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為車,龍為馬,覽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

    兩漢

    刺巴郡守詩 佚名

    閱讀(303)

    刺巴郡守詩原文: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語窮乞請期,吏怒反見尤。旋步顧家中,家中無可為。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錢錢何難得,令我獨憔悴。刺巴郡守詩翻譯及注釋翻譯門外的狗叫聲為什么大而雜?原來是有官吏急兇兇來到了

    先秦

    防有鵲巢 佚名

    閱讀(208)

    防有鵲巢原文: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防有鵲巢翻譯及注釋翻譯哪見過堤上筑鵲巢,哪見過土丘長水草。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里愁苦又煩惱。哪見過庭院瓦鋪道,哪見過山上長綬草。誰在離間我

    先秦

    召公諫厲王止謗 佚名

    閱讀(207)

    召公諫厲王止謗原文: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

    先秦

    猗嗟 佚名

    閱讀(215)

    猗嗟原文: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猗嗟翻譯及注釋翻譯這人長得真漂亮,身材高大又頎長。前

    兩漢

    穆穆清風至 佚名

    閱讀(312)

    穆穆清風至原文: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穆穆清風至賞析春色觸發人們的懷遠之情,這在閨情詩中有無數的表現,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