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庾信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原文:

    蕭條亭障遠,凄慘風塵多。
    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
    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鑒賞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對異域風物而起羈旅之嘆。但這首詩所描寫的邊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見,而是綜合若干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再結合幾個典故,構成冷落蕭索的總體印象,借以抒寫出心頭的凄涼之感。

    “蕭條亭障遠,凄慘(一本作‘凄愴’)風塵多。”濃郁的鄉關之思中夾雜著尚未消磨的豪氣,從詩中迎面撲來。他本可以在故鄉安樂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卻又因故而漂零在異地他鄉,屈仕敵國,遠離家園。“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詩人看不見故園的青山秀水,他想:黃河的那一面,應該就是故鄉的城池吧?“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蘇武不在,易水猶寒,沒有人能夠明白詩人對于家鄉的思念。壯士一去不復返,自己不知何時才能踏入故園。“故園東望路漫漫”,詩人把最好的歲月留在了異國他鄉。“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最后借前面典故的字面意義,與前六句合成一個完整的境界,勾出了詩人遙望亭障關河,面對秋風寒水,在邊塞的帳幕中晨起悲歌的形象。

    在格律上,此詩除第二句為三平調外,其余各句平仄粘對都暗合五言律詩的規則,已可視為唐人五律的先聲。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庾信

    南北朝

    子夜歌 佚名

    閱讀(212)

    子夜歌原文:高山種芙蓉,復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

    南北朝

    詠孤石 惠標

    閱讀(204)

    詠孤石原文: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根含彭澤浪,頂入香爐煙。崖成二鳥翼,峰作一芙蓮。何時發東武,今來鎮蠡川。詠孤石注釋①中原:漢民族居住地域之中心。廣義指黃河流域,狹義指河南省一帶。地理:指地理結構、地貌形成。②彭澤:江西省極北一縣,瀕臨

    南北朝

    同謝諮議詠銅雀臺 謝朓

    閱讀(220)

    同謝諮議詠銅雀臺原文:穗帷飄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芳襟染淚跡,嬋媛空復情。玉座猶寂寞,況乃妾身輕。同謝諮議詠銅雀臺注釋①這是一首應和(同)謝咨議憑吊魏武帝曹操的詩。曹操臨死時,在他的《遺令》中曾經囑咐諸子將自己的遺

    南北朝

    悼室人 江淹

    閱讀(200)

    悼室人原文: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風光肅入戶,月華為誰來?結眉向蛛網,瀝思視青苔。鬢局將成葆,帶減不須摧。我心若涵煙,葐蒀滿中懷。悼室人鑒賞“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秋天到了,天氣轉涼,照例要另添新衣了。羅、紈都是絲織品,在制衣前先要將其

    南北朝

    春別詩四首·其三 蕭子顯

    閱讀(214)

    春別詩四首·其三原文:江東大道日華春,垂楊掛柳掃清塵。淇水昨送淚沾巾,紅妝宿昔已應新。春別詩四首·其三注釋題注:《升庵詩話》卷十三所收該詩的末尾還有兩句:“昨別下淚而送舊,今已紅妝而迎新。”并注曰:“娼樓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

    南北朝

    劉太尉琨傷亂 江淹

    閱讀(204)

    劉太尉琨傷亂原文:皇晉遘陽九,天下橫氛霧。秦趙值薄蝕,幽并逢虎據。伊余荷寵靈,感激狥馳騖。雖無六奇術,冀與張韓遇。寧戚扣角歌,桓公遭乃舉。荀息冒險難,實以忠貞故。空令日月逝,愧無古人度。飲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千里何蕭條,白日隱寒樹。投袂

    南北朝

    折楊柳歌辭五首 佚名

    閱讀(221)

    折楊柳歌辭五首原文: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蹕

    南北朝

    銅爵妓 江淹

    閱讀(280)

    銅爵妓原文:武皇去金閣,英威長寂寞。雄劍頓無光,雜佩亦銷爍。秋至明月圓,風傷白露落。清夜何湛湛,孤燭映蘭幕。撫影愴無從,惟懷憂不薄。瑤色行應罷,紅芳幾為樂?徒登歌舞臺,終成螻蟻郭!銅爵妓鑒賞詩的開頭四句寫曹操身后寂寞,雄風已逝,給人以悲涼冷落

    南北朝

    之零陵郡次新亭 范云

    閱讀(269)

    之零陵郡次新亭原文: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滄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之零陵郡次新亭注釋①干:大水之旁。②滄:蒼。水色青蒼,所以流水稱“滄流”。未可源:言不能窮其源。已:止。末二句寫水程行役之勞。之零陵郡次新亭鑒賞

    南北朝

    詠萍 劉繪

    閱讀(216)

    詠萍原文:可憐池內萍,葐蒀紫復青。巧隨浪開合,能逐水低平。微根無所綴,細葉詎須莖?飄泊終難測,留連如有情。詠萍鑒賞浮萍給人們的印象,似乎總有一種隨水現蕩的不安定感。所謂“停不安處,行無定軌”,在懷才不遇的詩人眼中,便往往成了身世飄泊的象征

    南北朝

    秋至懷歸詩 江淹

    閱讀(257)

    秋至懷歸詩原文:悵然集漢北。還望岨山田。沄沄百重壑。參差萬里山。楚關帶秦隴。荊云冠吳煙。草色斂窮水。木葉變長川。秋至帝子降。客人傷嬋娟。試訪淮海使。歸路成數千。蓬驅未止極。旌心徒自懸。若華想無慰。憂至定傷年。秋至懷歸詩鑒

    南北朝

    子夜歌·夜長不得眠 佚名

    閱讀(211)

    子夜歌·夜長不得眠原文: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子夜歌·夜長不得眠注釋①灼灼:明亮貌。②想:想象。散喚聲:指斷斷續續的呼喚聲。③諾:答應的聲音。 子夜歌·夜長不得眠品評  這位女子思念心上人,想得神迷心癡,以至于

    南北朝

    枯樹賦 庾信

    閱讀(289)

    枯樹賦原文: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柢盤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

    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阮籍

    閱讀(306)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詠懷八十二首·其

    南北朝

    小園賦 庾信

    閱讀(225)

    小園賦原文: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況乎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座;嵇康鍛灶,既暖而堪眠。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赤墀青鎖,西漢王根之宅。余有數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霜。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

    南北朝

    哀江南賦序 庾信

    閱讀(276)

    哀江南賦序原文: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

    南北朝

    寄王琳 庾信

    閱讀(241)

    寄王琳原文: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寄王琳翻譯玉門關外路遙遠,故都金陵信使稀。千行眼淚不停流,萬里來信快開啟。寄王琳鑒賞前二句言南北道遠,音訊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書信,不勝驚喜。后二句寫拆閱書信時的

    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閱讀(317)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句解(1)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直譯:樹林有

    南北朝

    重別周尚書 庾信

    閱讀(449)

    重別周尚書原文:陽關萬里道,不見一人歸。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重別周尚書翻譯及注釋翻譯身居陽關萬里外,不見一人往南歸。只見河邊有鴻雁,秋天到來往南飛。注釋①庾信有《詠懷二十七首》,本篇原列第七首以遠戍白喻,言久羈異域,恨心不歇,還作種

    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 阮籍

    閱讀(298)

    詠懷八十二首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交甫懷環佩,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膏沐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