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性德

    青衫濕遍·悼亡原文: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青衫濕遍·悼亡翻譯及注釋

    翻譯
    想到你,淚水就將我的青衫衣襟打濕!你對我的真情和關慰,點點滴滴我又怎能忘記呢?半個月前你還帶病而強打著精神做事,當時你剪燈花的聲音現在還仿佛留在銀燈邊。回想起來,你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冷冷的幽暗的靈柩里,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了凄涼。我愿意為你的靈魂指路,讓你的魂魄再一次到這回廊里來。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樣地消受著這夕陽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熱淚和著祭祀的酒漿把你滴醒,讓你又活轉過來,可又怕你醒來后繼續為我傷神,你定然會說:你書生命太薄,應該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兒女情了!但我卻記得你我曾有過的密誓,現在想來那誓言真的難以實現了,想到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腸寸斷呢?

    注釋
    ①扶病:帶著病而行動做事。
    ②銀釭:銀燈。古代以油燈照明,貴族大家多用銀制燈臺,故稱銀釭。
    ③玉鉤斜:隨代葬埋宮女的墓地。《陳無己詩話》:“廣陵亦有戲馬臺下路號玉鉤斜。”這里是指亡妻的靈寢所在地。
    ④判:同“拚”。此處甘愿之意。周邦彥《解連環》:“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⑤椒漿:即椒酒,以椒實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飲用。這里是指祭奠之酒漿。
    ⑥幽泉:墓穴,代指亡妻。
    ⑦將息:保重、調養之意。
    ⑧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間的恩怨私情,這里借指與妻往日的濃情密意。

    青衫濕遍·悼亡賞析

    這首詞,是納蘭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詞。

    上片“青衫濕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詞人悲痛的程度。眼淚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濕透了,這是怎樣的一種悲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凄涼,才能把衣服都濕透。“憑伊慰我,忍便相忘。”憑你對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記呢。這開頭的兩句就把全詞的那種哀傷的基調奠定了。“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時間才只有半個月。半個月前,她還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眼前,帶著病在燈下,強打著精神做事。而今卻是陰陽兩隔,空留自己獨自在回想。“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回憶起你從前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間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冰冷幽暗的靈柩里,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凄涼。這幾句體現了詞人對亡妻的摯愛以及對其濃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詞人把自己滿腔的愁懷,全部都寄托在夢幻中,希望亡妻能認識回家的路,到夢中與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發了詞人的哀婉深情。“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這里作者猜想,此時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樣,“一般消受”這肝腸寸斷之苦了。“咫尺”兩字有“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之意,似有東坡“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態,然而后者還能“相顧”,前者卻是天人永隔了。

    至此詞人對其妻子的思念達到了高潮,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瘋狂的思念著亡妻,竟然幻想著用眼淚去喚醒她和自己相見。“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這里詞人的筆鋒一轉,站在妻子的角度想,又怕長眠地府的妻子還在為自己神傷。定會說,書生你太命薄,應該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誤于兒女情長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圓密誓,難盡寸裂柔腸。”詞人記得夫妻倆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經不能夠實現,想到這真是令人肝腸寸斷。這整首詞里字字句句都滲透了詞人對亡妻刻骨銘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詞人那種凄楚的心境。而納蘭的詞風的婉麗凄清也正是來自于他們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長。“青衫”、“銀釭”、“梨花影”、“回廊”、“玉鉤斜路”、“蔓草殘陽”、“清淚”、“椒漿”等凄淡無聊的意象,在詩里組接成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讀來更是讓人令人蕩氣回腸。這些意象大都是一種憂傷的感覺,透出一些悲涼的氣氛,單看這些詞,一種凄清感就撲面而來。

    青衫濕遍·悼亡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時盧氏已亡故半個月。盧氏的早亡使納蘭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詞人為了寄托對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性德

    明清

    游虞山記 沈德潛

    閱讀(279)

    游虞山記原文: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筇

    明清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龔自珍

    閱讀(282)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原文: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人天無據,被依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

    明清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風閣落成韻 顧太清

    閱讀(296)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風閣落成韻原文:群山萬壑引長風,透林皋、曉日玲瓏。樓外綠陰深,憑欄指點偏東。渾河水、一線如虹。清涼極,滿谷幽禽啼嘯,冷霧溟濛。任海天寥闊,飛躍此身中。云容。看白云蒼狗,無心者、變化虛空。細草絡危巖,巖花秀媚日承紅。清

    明清

    青玉案·絲絲香篆濃于霧 高鶚

    閱讀(294)

    青玉案·絲絲香篆濃于霧原文:絲絲香篆濃于霧,織就綠陰紅雨。乳燕飛來傍蓮幕,楊花欲雪,梨云如夢,又是清明暮。屏山遮斷相思路,子規啼到無聲處。鱗瞑羽迷誰與訴。好段東風,好輪明月,盡教封侯誤。青玉案·絲絲香篆濃于霧注釋①香篆:香上刻有記時間的

    明清

    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 佟世南

    閱讀(265)

    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原文:杏花疏雨灑香堤,高樓簾幕垂。遠山映水夕陽低,春愁壓翠眉。芳草句,碧云辭,低徊閑自思。流鶯枝上不曾啼,知君腸斷時。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注釋①翠眉:即翠黛。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眉,故稱眉為“翠黛

    明清

    山居雜詠 黃宗羲

    閱讀(305)

    山居雜詠原文:鋒鏑牢囚取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豈能奈我何!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

    明清

    綺懷十六首 黃景仁

    閱讀(296)

    綺懷十六首原文:楚楚腰肢掌上輕,得人憐處最分明。千圍步障難藏艷,百合葳蕤不鎖情。朱鳥窗前眉欲語,紫姑乩畔目將成。玉鉤初放釵初墮,第一銷魂是此聲。妙諳諧謔擅心靈,不用千呼出畫屏。斂袖搊成弦雜拉,隔窗摻碎鼓丁寧。湔裙斗草春多事,六博彈棋夜

    明清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 納蘭性德

    閱讀(267)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原文: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注釋①風飐(zhan)柳:風吹動柳條。飐,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②僝僽:憂愁

    明清

    南鄉子·詠瑞香 顧太清

    閱讀(274)

    南鄉子·詠瑞香原文:花氣靄芳芬,翠幕重簾不染塵。夢里真香通鼻觀,氤氳。不是婷婷倩女魂。細蕊綴紛紛,淡粉輕脂最可人。懶與凡葩爭艷冶,清新。贏得嘉名自冠群。南鄉子·詠瑞香注釋[1]翠幕:翠色的帷幕。[2]氤氳:彌漫貌。[3]嘉名:好名稱。 南鄉子

    明清

    踏莎行·初春 徐燦

    閱讀(286)

    踏莎行·初春原文: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簾宛轉為誰垂,金衣飛上櫻桃樹。故國茫茫,扁舟何許,夕陽一片江流去。碧云猶疊舊河山,月痕休到深深處。踏莎行·初春注釋踏莎行:詞牌名。莎,音suō。春魂已作天涯絮:春天的精靈已化作柳絮飄向

    明清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 納蘭性德

    閱讀(303)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原文:風緊雁行高,無邊落木蕭蕭。楚天魂夢與香消,青山暮暮朝朝。斷續涼云來一縷,飄墮幾絲靈雨。今夜冷紅浦溆,鴛鴦棲向何處?河瀆神·風緊雁行高注釋①無邊:此處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典。這里是

    明清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納蘭性德

    閱讀(270)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原文: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曉角·重來對酒翻譯及注釋翻譯幾欲舉杯,對酒無言,折盡風中搖曳的柳條也數不盡那濃濃的離情別緒。遙憶當年

    明清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 劉墉

    閱讀(272)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原文:既奉命于秦淮之上,又隨我于邗溝之東,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終之際,良有可稱。送蔡明遠敘。乙未冬日臨。石菴居士。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注釋(1)既:已經。(2)奉命:被命令,被要求。(3)邗(hán)溝:聯系長江和淮

    明清

    眼兒媚·詠紅姑娘 納蘭性德

    閱讀(267)

    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眼兒媚·詠紅姑娘注釋①紅姑娘:酸漿之別稱。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其果實成囊狀,色

    明清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 納蘭性德

    閱讀(202)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原文:簾外五更風,消受曉寒時節。剛剩秋衾一半,擁透簾殘月。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好事近·簾外五更風翻譯及注釋翻譯認命了,很多事,喜怒哀樂,是我一個人的,終究只是一個人的。沒有誰,會同你傻傻

    明清

    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 納蘭性德

    閱讀(206)

    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原文: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注釋短衣匹馬: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尚騎射,故穿窄袖之衣,稱為短衣。這里是謂穿

    明清

    山花子·小立紅橋柳半垂 納蘭性德

    閱讀(169)

    山花子·小立紅橋柳半垂原文: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飏縷金衣。采得石榴雙葉子,欲貽誰?便是有情當落日,只應無伴送斜暉。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山花子·小立紅橋柳半垂翻譯及注釋翻譯依立在垂柳飄飄的紅橋上,羅裳輕舞隨風飄。摘下兩片石榴葉,想

    明清

    一叢花·詠并蒂蓮 納蘭性德

    閱讀(171)

    一叢花·詠并蒂蓮原文:闌珊玉佩罷霓裳,相對綰紅妝。藕絲風送凌波去,又低頭、軟語商量。一種情深,十分心苦,脈脈背斜陽。色香空盡轉生香,明月小銀塘。桃根桃葉終相守,伴殷勤、雙宿鴛鴦。菰米漂殘,沈云乍黑,同夢寄瀟湘。一叢花·詠并蒂蓮注釋①闌珊

    明清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納蘭性德

    閱讀(201)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原文:誰道飄零不可憐,舊游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翻譯及注釋翻譯誰說花兒凋零不令人生起憐愛之情呢?當年同游之時正是春花競放的美好時

    明清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 納蘭性德

    閱讀(183)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原文: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賞析這首詞,有人認為是悼亡之作,但至少表面看上去也像一首詠物詞,至于詠的

    明清

    虞美人·愁痕滿地無人省 納蘭性德

    閱讀(178)

    虞美人·愁痕滿地無人省原文: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虞美人·愁痕滿地無人省注釋“愁痕”:指青青的苔痕。“瑯玕”:一種美玉。“瀟

    明清

    南鄉子·淚咽卻無聲 納蘭性德

    閱讀(171)

    南鄉子·淚咽卻無聲原文: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南鄉子·淚咽卻無聲注釋盈盈:形容舉止、儀態美好。鶼鶼:比翼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