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游虞山記 沈德潛

    游虞山記原文: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蹬道,遂陟椒極。有土坯磈礧,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而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西北為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門,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為踐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游虞山記翻譯及注釋

    翻譯
      清光緒二年秋八月十八日,我和黎莼齋游狼山,坐在萃景樓上,遠望虞山,覺得景色很美。二十一日就雇了船過江。第二天早上,到了常熟。這時易州趙惠甫恰巧免官回來,住在常熟,便與我一同去游玩。
      虞山后面向東延伸進常熟城。出城斜向西,綿延有二十里地,四面都是廣闊的田野,山橫亙在中間。其中最好的景點是拂水巖,大石高有幾十尺,一層層堆積重疊著,像層積的靈芝,又像重重疊疊的大石盤修筑的平臺,有暗青色、紅色,斑斕駁雜,光彩奪目。有兩塊石頭從中間分開,叫劍門,陡峭如裂開一般屹立著,奇形怪狀幾乎無法形容。蹲在巖石上,向下望去,田地平整廣闊約有上萬頃,澄碧的湖水,奔流的小溪,縱橫交錯,流淌著,翻涌著,華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圖畫。向南望見毗陵、震澤,山青翠相連,高聳入云。雨氣和日光參差錯落在各山峰上面,水汽逼近,忽開忽合,瞬息萬變。它的外面,煙云彌漫,光色滿天,極目遠眺,心游天外。巖腳下是拂水山莊的舊址,錢牧齋曾經住過的地方。唉!憑著這么好的山丘勝地,錢先生卻糊涂地不能隱居在此終了一生,我和趙惠甫卻快樂地不想離開啊!山崖的邊側是維摩寺,經過戰亂后大半被毀壞了。
      出了寺向西走,稍微轉個彎,過了一道嶺,然后向北,只見云海豁然開朗,渺渺茫茫,仿佛天外一般,而狼山忽然出現在前面。我指著狼山對趙惠甫說,前些天我在那上面游玩過。又從西邊下去,是三峰寺,所在房屋,間間都可休息。走近寺一看,里面很多古樹,有一株羅漢松,樹皮已經剝落,樹干光禿,像是上百年的樹。寺里和尚準備了酒菜、水果,請我們兩人吃。太陽將要西斜,我們沿著山向北走,經過安福寺,那就是唐代詩人常建詩中所說的“破山寺”,清幽深邃,和他詩中描繪的相符。寺里多桂花樹,從寺里過去,一路上充滿著芬芳。從常熟北門返回,我們便到了言子和仲雍的墳墓。上面是辛峰亭。這時太陽已經下山了,山路陡險無法上去,相約第二天去游玩。因為刮風下雨,又沒有成行。
      于是二十四日乘船往吳門去,走了幾十里水路,虞山好像還在船篷上面蜿蜒曲折,望去清清楚楚,使人想要掉轉船頭再去游玩。

    注釋
    (1)十八日:1876年(光緒二年)八月十八日。
    (2)狼山:在江蘇南通市南。
    (3)虞山:一名烏目山,在江蘇常熟縣城西北。相傳西周虞仲葬此,故名。
    (4)尻(kāo):尾部。
    (5)迤:往。
    (6)騞(huō):以刀劈物聲;擘(bò):剖分。“騞擘屹立”,意為如同被刀騞然劈開似的直立。
    (7)狀:描述。
    (8)疇:農田。衍:延展。
    (9)澄湖:當指陽澄湖,陽澄在常熟城南。
    (10)蕩潏(yù玉):水流波涌。
    (11)毗陵:古郡名,指鎮江、常州、無錫地區。震澤:即太湖。
    (12)厥高鑱云:山高之高,刺入云端。厥:其。(chán蟬):刺。
    (13)水陰:水的南面。上薄:指自虞山南望湖水,水面向南伸展,上近天際。
    (14)眥(zì):眼眶。睇(dì):看。決眥窮睇:意為窮盡目力,張目遠望。
    (15)錢牧齋: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常熟人,明清之際著名文學家,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進士。后來在南明王朝中任禮部尚書,清兵南下,率先迎敵,官至禮部侍郎。因喪失民族氣節,為士人所不齒。
    (16)惘:迷惘失去方向。
    (17)阿:邊。
    (18)泰半:大半。
    (19)剝脫拳禿:樹皮脫落,樹干光禿而曲結回繞。
    (20)昃(zè):日西斜。
    (21)常建:盛唐詩人,寫詩多以山水寺觀為題材。著有《常建集》,其五律《破山寺后禪院》為傳世名篇。詩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聲。”
    (22)木樨花:桂花。“樨”也作“犀”。
    (23)言子: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仲雍:吳太伯弟,后立為王,其后人建立吳國。言偃與仲雍墓均在虞山。《史記·吳太伯世家》:“吳地紀曰:仲雍冢在吳鄉常熟縣西南虞山上,與言偃冢并列。”
    (24)翼日:明日。
    (25)吳門:蘇州別稱。
    (26)蓬戶:船蓬上的窗戶。

    游虞山記賞析

      這篇文章寫虞山之景,無論描摹近石遠山,還是寫蒼煙渺靄,都具有詩情畫意,體現了作者狀物寫景的功力。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刻畫逼真,文末寫回望虞山:“令人欲反棹復至。”表現余味未盡,具有言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游虞山記 沈德潛

    明清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龔自珍

    閱讀(282)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原文: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人天無據,被依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

    明清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風閣落成韻 顧太清

    閱讀(296)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風閣落成韻原文:群山萬壑引長風,透林皋、曉日玲瓏。樓外綠陰深,憑欄指點偏東。渾河水、一線如虹。清涼極,滿谷幽禽啼嘯,冷霧溟濛。任海天寥闊,飛躍此身中。云容。看白云蒼狗,無心者、變化虛空。細草絡危巖,巖花秀媚日承紅。清

    明清

    青玉案·絲絲香篆濃于霧 高鶚

    閱讀(294)

    青玉案·絲絲香篆濃于霧原文:絲絲香篆濃于霧,織就綠陰紅雨。乳燕飛來傍蓮幕,楊花欲雪,梨云如夢,又是清明暮。屏山遮斷相思路,子規啼到無聲處。鱗瞑羽迷誰與訴。好段東風,好輪明月,盡教封侯誤。青玉案·絲絲香篆濃于霧注釋①香篆:香上刻有記時間的

    明清

    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 佟世南

    閱讀(265)

    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原文:杏花疏雨灑香堤,高樓簾幕垂。遠山映水夕陽低,春愁壓翠眉。芳草句,碧云辭,低徊閑自思。流鶯枝上不曾啼,知君腸斷時。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注釋①翠眉:即翠黛。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眉,故稱眉為“翠黛

    明清

    山居雜詠 黃宗羲

    閱讀(305)

    山居雜詠原文:鋒鏑牢囚取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豈能奈我何!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

    明清

    綺懷十六首 黃景仁

    閱讀(296)

    綺懷十六首原文:楚楚腰肢掌上輕,得人憐處最分明。千圍步障難藏艷,百合葳蕤不鎖情。朱鳥窗前眉欲語,紫姑乩畔目將成。玉鉤初放釵初墮,第一銷魂是此聲。妙諳諧謔擅心靈,不用千呼出畫屏。斂袖搊成弦雜拉,隔窗摻碎鼓丁寧。湔裙斗草春多事,六博彈棋夜

    明清

    點絳唇·春眺 凌廷堪

    閱讀(296)

    點絳唇·春眺原文:青粉墻西,紫驄嘶過垂楊道。畫樓春早,一樹桃花笑。前夢迷離,人遠波聲小。年時到,越溪云杳,風雨連天草。點絳唇·春眺注釋紫騮:良馬名迷離:模糊。 點絳唇·春眺評解  此詞抒寫春日感懷。上片寫眼前景色。垂楊道上紫騮嘶過。畫

    明清

    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性德

    閱讀(273)

    青衫濕遍·悼亡原文: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

    明清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 納蘭性德

    閱讀(267)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原文: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注釋①風飐(zhan)柳:風吹動柳條。飐,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②僝僽:憂愁

    明清

    南鄉子·詠瑞香 顧太清

    閱讀(274)

    南鄉子·詠瑞香原文:花氣靄芳芬,翠幕重簾不染塵。夢里真香通鼻觀,氤氳。不是婷婷倩女魂。細蕊綴紛紛,淡粉輕脂最可人。懶與凡葩爭艷冶,清新。贏得嘉名自冠群。南鄉子·詠瑞香注釋[1]翠幕:翠色的帷幕。[2]氤氳:彌漫貌。[3]嘉名:好名稱。 南鄉子

    明清

    踏莎行·初春 徐燦

    閱讀(286)

    踏莎行·初春原文: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簾宛轉為誰垂,金衣飛上櫻桃樹。故國茫茫,扁舟何許,夕陽一片江流去。碧云猶疊舊河山,月痕休到深深處。踏莎行·初春注釋踏莎行:詞牌名。莎,音suō。春魂已作天涯絮:春天的精靈已化作柳絮飄向

    明清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 納蘭性德

    閱讀(303)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原文:風緊雁行高,無邊落木蕭蕭。楚天魂夢與香消,青山暮暮朝朝。斷續涼云來一縷,飄墮幾絲靈雨。今夜冷紅浦溆,鴛鴦棲向何處?河瀆神·風緊雁行高注釋①無邊:此處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典。這里是

    明清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納蘭性德

    閱讀(270)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原文: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曉角·重來對酒翻譯及注釋翻譯幾欲舉杯,對酒無言,折盡風中搖曳的柳條也數不盡那濃濃的離情別緒。遙憶當年

    明清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 劉墉

    閱讀(272)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原文:既奉命于秦淮之上,又隨我于邗溝之東,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終之際,良有可稱。送蔡明遠敘。乙未冬日臨。石菴居士。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注釋(1)既:已經。(2)奉命:被命令,被要求。(3)邗(hán)溝:聯系長江和淮

    明清

    過許州 沈德潛

    閱讀(204)

    過許州原文:到處陂塘決決流,垂楊百里罨平疇。行人便覺須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過許州翻譯及注釋翻譯池塘里流著清水,垂柳罨覆著平野。到處一片翠綠,滿眼都是生機。使人覺得仿佛胡須眉毛都被染綠了,一路蟬聲陪伴我走過許州。注釋⑴許州:今河南許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