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詞欣賞 蘇軾和辛棄疾
宋代,蘇軾和辛棄疾是兩位在詞壇上比較有影響力的詞人。
蘇軾是北宋繼柳永之后另一位對詞的發展有重要貢獻的人,主要表現在他的“以詩為詞”的新理念的提出,在當時詞壇掀起大波,具體的關于“以詩為詞”已經在上一篇我的期中論文中已經作了具體的闡述。另外蘇在詞的方面農村詞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可是影響還是很廣遠的。
說到辛棄疾,卻是位愛國情懷澎湃的詞人,為當時的抗金而輾轉反側,到處奔波。但是后來他退居江西上饒和鉛山的二十多年中,他更多地發現了農村生活的詩意,感受到了農民身上的詩情,從而以農村生活作為詞的重要抒寫對象,在詞中表達對農民的敬愛和贊美,對農村秀美風光的沉湎和謳歌,于是期間作了很多關于農村題材的詞。
現在,我就他們在以農村為題材的詞上作個分析比較。從他們的農村詞代表作上逐個分析。
農村詞是蘇軾詞體革新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蘇軾在詞的花圃里開墾出來的一片新土。蘇軾是宋代第一個有意識把詞筆伸向農村的人,而過去治蘇詞者極少論及。
蘇的農村詞體現對民生的深切關懷和同情,對農村的主人及其生活的描寫以及歸隱田園的思想是蘇軾農村詞的主要思想內容。 蘇軾雖然是出身于封建士大夫階層,但他卻深諳“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所以他無論是得意官場,還是被貶遠處,都深切關懷著下層勞動人民。
蘇軾貶居黃州時所作的五首著名的農村詞《浣溪沙》最能體現出他對民生的關懷。最后一篇: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依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徐太守帶了酒攜了歌妓,借賞雪來慰藉蘇軾。
蘇軾理當高高興興才對,可是他在“翠袖倚風縈柳帶,絳唇得酒爛櫻珠”面前,卻心不在焉,老是“尊前呵手鑷霜須”。他在想什么呢?蘇軾在一首詞中寫道“不用訴離腸,痛飲從來別有腸”(《南鄉子?和楊元素》),看來此時的蘇軾是“別有腸”了,我們只有分析原詞才能知曉原因。
原來蘇軾是對農民苦難生活表示了深切同情和關懷,這同歷史上那些以勸農為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污吏不可同日而語。 蘇軾在善于在詞中塑造有血有肉的各種農村人物形象,描繪了農村繁忙的生活。
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在徐州填的《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是最為人稱道的一篇。還有《浣紗溪》第一首描繪了一幅農村美麗寧靜的畫面:水中的魚,天上的鳥,怡然自樂的采桑姑、黃童、白叟,不驚自去的麋鹿,不呼自來的猿猱,仿佛是一個童話世界。
第二首描寫了農村婦女爭睹使君風采和麥收后農村賽神宴飲的歡快場面。第三首寫農民忙于煮繭及詢問老農農作物生長的情況。
第四首最為有名:棗花簌簌飄落,紡車機聲轟隆,在賴洋洋的太陽下,困酣乏力口渴難耐的太守,輕輕地叩門討水喝。這是一幅多么和諧古樸的農村風情畫啊!第五首敘述雨后日出的農村美景并以躬耕愿望作結。
“使君元是此中人”,作者驚喜地發現自己本來就屬于莊稼人。 無限清新幽美的農村春景,竟使作者有“疑非塵世”之感,表明了蘇軾對山光水色、田園美景的流連,已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
農村的人民是如此淳樸真誠,農村的景物是如此清新幽美,這自然會引發貶居江湖的詞人產生了了之心,萌生歸去之意。 可以說,蘇軾農村詞不僅從一個側面比較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復雜的思想經歷,而且開拓了詞的題材,擴大了詞表現社會生活的功能,為后來詞人如辛棄疾創作農村詞開了先河。
下面我對辛棄疾的農村詞作下淺析。辛棄疾一生寫詞很多,其中農村詞為14首,在整個辛詞創作中。
雖然數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詞人中無一人可比擬的。
辛棄疾寫農民,是帶著感情去寫的,帶著羨慕和贊賞去寫的。在勞動中去刻劃他們,在鄉村詩意畫面里去塑造他們。
這些農民的形象真切、自然,極富藝術感染力。 值得一看的還有《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女》: 三三兩兩誰家女,聽取鳴禽枝上語。
提壺沽酒已多時,婆餅焦時須早去。 醉中忘卻來時路,借問行人家住處。
只尋古廟那邊行,更過溪南烏桕樹。 這首小令十分俏皮活潑。
詞人寫了幾個農村姑娘,一路嘻嘻哈哈,慢悠悠地沽酒回來,卻被樹上鳥兒“提壺沽酒已多時,婆餅焦時須早去”的叫聲所驚悟。才發覺出來很久了,得趕緊回去,因為家里人還等著喝呢!下片更是妙趣橫生:詞人自己喝醉酒了,想著該回家去,卻連自己的家在哪都忘了,反而去問別人。
“只尋古廟那邊行,更過溪南烏桕樹。”簡單兩句答對,本極平淡,卻寫出了鄉民的淳樸厚道,親睦友好。
全詞通俗平易,明白如話,而又含蓄幽默,耐人尋味。 辛棄疾的農村詞寫人與寫景其實是揉合在一起的。
他寫農民群象的詞都寫了農村風光,并且都是些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正是這種美景才襯托了人物形象美、情性美。這里所探討的農村風光詞是就其偏重方面而言的。
辛棄疾用重筆濃彩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清朗秀麗、幽雅恬靜的農村夜景、農村雨景、農村豐收之景,更是一幅幅令人一洗塵雜、心馳神往之景。 通過蘇軾和辛棄疾在農村詞上比較,我這么覺得:在詞的表現內容上,辛棄疾繼承和發展了蘇詞的傳統,并超越了蘇詞。
2.蘇軾辛棄疾詩詞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青玉案·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搜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名宋詞各十首,好急
蘇軾的作品: 【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江紅】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云浪,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
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
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洞仙歌】 余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換。
【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
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
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減字木蘭花 春月】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浣溪沙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 其一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其二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其三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麥少〕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李清照的作品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4.宋詞賞析蘇軾李清照辛棄疾每人三首 求字少的
蘇軾的詞
好事近
黃州送君猷
紅粉莫悲啼,俯仰半年離別。看取雪堂坡下,老農夫凄切。
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從此滿城歌吹,看黃州闐咽。
清平樂
秋詞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昭君怨
送別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李清照 的詞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
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
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
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
連天衰草,
望斷歸來路。
辛棄疾的詞
菩薩蠻
稼軒日向兒童說。帶湖買得新風月。頭白早歸來。種花花已開。
功名渾是錯。更莫思量著。見說小樓東。好山千萬重。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東北是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送祐之弟歸浮梁)
無情最是江頭柳。長條折盡還依舊。木葉下平湖。雁來書有無。
雁無書尚可。妙語憑誰和。風雨斷腸時。小山生桂枝。
5.蘇軾與辛棄疾在宋詞創作及人生際遇的異同
蘇東坡和辛棄疾,同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們的詞的風格,既有同,又存異,都為宋詞以嶄新的面貌躍上文壇而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國宋代的蘇東坡和辛棄疾,同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們的詞的風格,既有同,又存異,都為宋詞以嶄新的面貌躍上文壇而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蘇軾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開朗的胸懷,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開創了豪放詞派的風格,辛棄疾又繼承發揚了這種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詞風,創造了更為雄奇闊大的意境,更是生動突兀,筆酣墨飽,氣勢飛舞。
蘇辛詞的豪放曠邁的藝術風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們的詞中,都飽含著濃烈的奔放的豪情,表達了詞人的對生活無比熱愛和豁達的樂觀態度,以及要求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正是他們的這種豪情壯志,決定了蘇辛詞的獨特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
由于蘇辛詞所反映的生活題材的擴展,詞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詞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詞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現,詞人的創作個性和作品的藝術風格也就更鮮明地呈現了出來。例如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奇偉壯麗的江山景物,歷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氣概和豐功偉績所構成的宏偉壯觀的藝術形象,正是蘇軾積極有為的抱負,開闊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種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喪失生活興趣的人生態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曠邁的藝術風格的集中表現。
又如辛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面對滾滾不盡的長江,追緬往事,遙想將來,心潮澎湃。贊揚杰出的歷史人物,諷刺茍安求和者,表示了堅決抗金,收復中原的堅強信念,傳達出老當益壯的豪情壯志。
詞中豪邁激越的藝術風格,與蘇詞“大江東去”有著異 曲同工之妙。 同樣的豪放風格,在東坡詞和稼軒詞中,又表現出了明顯的差別。
蘇詞的豪放風格,跳蕩流溢著自由奔放,樂觀開朗。他的那種自由揮灑的寫作態度和變化不測的篇章結構緊緊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蘇詞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征。
辛詞的豪放風格,常常飽含著辛詞所特有的豪壯而蒼涼,雄奇而沉郁的個性,他所創造出來的比蘇詞更為雄奇闊大的意境與他生動而夸張的描繪及想象,構成了辛詞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征。蘇軾對生活的樂觀,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使他的詞總是那種活潑自然,動蕩跳躍,慷慨激昂,鏗鏘作響。
辛棄疾因國家仇民族恨的長期壓抑,使他的詞既豪邁奔放,慷慨激昂,熱情澎湃,而又憂思悲壯,沉郁蒼涼,政治理想和社會現實的矛盾,妥協投降派的排擠打擊,決定了他的詞沒有也不可能有蘇軾詞的那種空曠灑脫的風致。 作為生活豐富、思想復雜、才華卓越,藝術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詞人,東坡和稼軒的詞的藝術風格是多樣化的。
除了那些抒發個人豪情壯志的作品豪放奔騰的主流之外,也有許多纏綿瀟灑、淡遠飄逸之作。蘇軾的悼亡詞,顯得沉痛悲涼;描寫農村生活的詞,又那樣輕快明朗;抒發寂寞情感的詞,顯得幽冷;描繪復醉三更的詞,又那樣地飄逸。
辛棄疾的詞,才兼眾體,不拘一格,能剛能柔,縱橫如意。他的長調宛轉激昂,短調溫柔慷慨,或縱橫奮厲,或婉麗清暢,他的這種依作品內容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韻致,充分體現了詞人卓越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駕御能力,以及矛盾復雜的思想感情。
蘇辛的詞的風格特征的形成,還表現在對作品題材的開拓擴展方面。他們進一步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放大了詞的意境,豐富了詞的生活內容。
蘇軾把過去詩家慣用的懷古、感舊、記游、說理等題材,用詞來加以反映表達,給詞的創作帶來更為廣闊的領域和勃勃氣機。辛棄疾進一步地、充分地發揮詞的抒情、狀物、記事、議論的功能,融匯詩歌、散文、辭賦的特長,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和語言技巧,正是這種大膽的獨創,形成了蘇辛詞獨特的藝術風格。
蘇辛在駕御語言的能力方面,更見其技藝的高超。前人說蘇軾以詩為詞,辛棄疾以文為詞。
蘇軾在語言上一變花間詞人鏤金錯采的作風,多有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的詩句的吸收,偶然也運用當時口語,給人以一種清新樸素的感覺。辛棄疾比之蘇軾,他不僅運用古體近體詩的句法,還吸收了散文、駢文和大量的民間口語入詞,不論經史,諸子、楚辭、以及杜甫、李白的詩;韓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來,糅入詞中,形成了新鮮活潑的氣息。
同樣的運用口語,同樣的新鮮活潑氣息,同樣的豪放主調,同樣的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把兩位杰出的詞人連在了一起,后人以“蘇辛”并稱,并推為豪放詞風的代表,他們是當之無愧的。 蘇軾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開朗的胸懷,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開創了豪放詞派的風格,辛棄疾又繼承發揚了這種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詞風,創造了更為雄奇闊大的意境,更是生動突兀,筆酣墨飽,氣勢飛舞。
蘇辛詞的豪放曠邁的藝術風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們的詞中,都飽含著濃烈的奔放的豪情,表達了詞人的對生活無比熱愛和豁達的樂觀態度,以及要求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正是他們的這種豪情壯志,決定了蘇辛詞的獨特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
由于蘇辛詞所反映的生活題材的擴展,詞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詞人的生活和思想。
6.【蘇軾、辛棄疾寫景的宋詞和老舍、朱自清寫景的散文(越多越好)】
辛棄疾: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于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閑愁閑恨一番新.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清平樂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太常引 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示兒曹以家事付之 萬事云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鷓鴣天 戲題村舍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鷓鴣天 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鷓鴣天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鷓鴣天 代人賦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玉樓春 戲賦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云橫渡,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 鵲橋仙 山行書所見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孤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踏莎行 和趙國興知錄韻 吾道悠悠,憂心悄悄,最無聊處秋光到.西風林外有啼鴉,斜陽山下多衰草. 長憶商山,當年四老,塵埃也走咸陽道.為誰書到便幡然?至今此意無人曉. 定風波 暮春漫興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定風波 送盧提刑,約上元重來 少日猶堪話別離,老來怕作送行詩.極目南云無過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無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須和淚看旌旗.后會丁寧何日是?須記,春風十日放燈時.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祝英臺令 晚春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數. 羅帳燈昏,嗚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煙迷露麥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樣春風幾樣青. 提壺脫褲催歸去,萬恨千情.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 采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 君來正是眠時節,君且歸休.君且歸休,說與西風一任秋.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浪淘沙 山寺夜半聞鐘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東坡引花梢紅未足,條破驚新綠.重簾下遍闌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鳴禽破夢,云偏目蹙,起來香鰓褪紅玉.花時愛與愁相續.羅裙過半幅,羅裙過半幅. 露天曉角 旅興吳頭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萬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卜算子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知無數. 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多情白 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 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