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經典誦讀古詩文做法
小學生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意義和方法
李知郿
近年來,對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問題,學術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認為,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是繼承中華文化之大統、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良方;
反對者則認為,學生應集中精力學習現代科學,沒有必要再去誦讀古詩文。
而我認為,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不但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且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
一、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意義
1. 培養小學生的高尚情懷。經典古詩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優美、
語言精練,是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良好教材,
也是幫助小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學生從小誦讀古詩文,
能夠很好地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
這對于豐富學校德育的內容、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豐富小學生的社會知識。經典古詩文的誦讀,對于豐富小學生的社會知識,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與人、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的關系都具有積
極的意義。如,孩子自小朗誦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王之渙的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坤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歌,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人對自然、對生命的關懷,
體驗到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
3.
為小學生的記憶寶庫奠基。有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到十三歲時達到最高峰。所以,我們要利用記憶力的這一特點,
讓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多背誦經典詩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記下一些永恒的東西,
將其作為一種可供終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儲備。
4.
形成多種學習能力。誦讀古詩文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全
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誦讀不但可以讓古詩文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地反芻、發酵,在潛移默化中開發他們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記憶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種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課內誦讀經典古詩文的方法
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讀得多,才能悟得深。
多讀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吸收、積累,也有助于其思維的發展。筆者在帶領學生進行古詩文誦
讀時的具體做法如下:
1.
熟讀古詩,自悟自得。在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問題上,筆者贊同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組織者對古詩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在學生誦讀時,
讓他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使學生通過熟讀慢慢體會詩的意境,
從而由熟讀、質疑、解疑最終達到自悟自得。
2.
適度講解,交流體會。古詩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既有詩人對宇宙萬物關懷的感情,也表現了詩人的品格、修養和抱負,教師可通過適當的講解,
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文,之后再進行誦讀,就能讀得聲情并茂了。
3.
展開想象,悟意明理。教師可根據古詩文的內容,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讓學生進入古詩的優美情境中,感受語言的美。這樣,
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三、課外誦讀經典古詩文的途徑
1.
營造社會氛圍。兒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們看到很多人都在讀古詩文,就會產生誦讀的興趣,所以營造人人讀古詩的社會氛圍,
會使學生的誦讀興趣大大提高。
2.
“成就感”可以提高興趣。學生讀得愈好就愈喜歡讀,所以教師要維持學生
的這種“成就感”,對功課好的兒童,固然要多加稱贊;對功課差些的兒童,只要他們有進步,教師就應當加以贊賞,使學生保持誦讀的興趣。
3.
“變花樣”可以激勵興趣。誦讀古詩文所能變的花樣在于讀的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或當場試背、
或提問回答??花樣多了,學生自然會感興趣。
2.欽州市中小學生古詩詞朗誦比賽視頻
小學生詩歌朗誦大全
1、《冬思》
秋風起,落葉飄。
站在風中微覺一絲涼意。
隨手撿起一片樹葉,
心中頓時涌起一陣悲哀。
樹葉呀,樹葉。
你為何要在秋天枯萎?
你為何不?
我多希望有一天,
走在樹旁不再有落葉。
我多希望有一個地方,
樹常年是綠色的。
我喜歡綠色,
更喜歡那綠色的世界。
2、《祖國媽媽》
您是藍藍的天空
我們是展翅高飛的小鳥
祖國媽媽
您是廣闊的海洋
我們是海中歡快的魚群
祖國媽媽
您是富饒豐美的草原
我們是幸福頑皮的小羊
啊,祖國
您是慈祥的母親
兒女們要努力學習
天天向上
從小奮發圖強
長大為您添彩增光
3.小學經典誦讀古詩文做法
小學生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意義和方法 李知郿近年來,對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問題,學術界看法不一。
支持者認為,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是繼承中華文化之大統、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良方;反對者則認為,學生應集中精力學習現代科學,沒有必要再去誦讀古詩文。而我認為,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不但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
一、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意義 1. 培養小學生的高尚情懷。經典古詩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優美、語言精練,是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幫助小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
學生從小誦讀古詩文,能夠很好地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這對于豐富學校德育的內容、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豐富小學生的社會知識。
經典古詩文的誦讀,對于豐富小學生的社會知識,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如,孩子自小朗誦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坤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歌,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人對自然、對生命的關懷,體驗到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
3. 為小學生的記憶寶庫奠基。有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到十三歲時達到最高峰。
所以,我們要利用記憶力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多背誦經典詩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記下一些永恒的東西,將其作為一種可供終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儲備。 4. 形成多種學習能力。
誦讀古詩文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誦讀不但可以讓古詩文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地反芻、發酵,在潛移默化中開發他們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長,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記憶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種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課內誦讀經典古詩文的方法 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讀得多,才能悟得深。多讀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吸收、積累,也有助于其思維的發展。
筆者在帶領學生進行古詩文誦讀時的具體做法如下: 1. 熟讀古詩,自悟自得。在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問題上,筆者贊同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組織者對古詩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在學生誦讀時,讓他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使學生通過熟讀慢慢體會詩的意境,從而由熟讀、質疑、解疑最終達到自悟自得。
2. 適度講解,交流體會。古詩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既有詩人對宇宙萬物關懷的感情,也表現了詩人的品格、修養和抱負,教師可通過適當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文,之后再進行誦讀,就能讀得聲情并茂了。
3. 展開想象,悟意明理。教師可根據古詩文的內容,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讓學生進入古詩的優美情境中,感受語言的美。
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三、課外誦讀經典古詩文的途徑 1. 營造社會氛圍。
兒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們看到很多人都在讀古詩文,就會產生誦讀的興趣,所以營造人人讀古詩的社會氛圍,會使學生的誦讀興趣大大提高。 2. “成就感”可以提高興趣。
學生讀得愈好就愈喜歡讀,所以教師要維持學生的這種“成就感”,對功課好的兒童,固然要多加稱贊;對功課差些的兒童,只要他們有進步,教師就應當加以贊賞,使學生保持誦讀的興趣。 3. “變花樣”可以激勵興趣。
誦讀古詩文所能變的花樣在于讀的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或當場試背、或提問回答??花樣多了,學生自然會感興趣。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小學生古詩詞集體經典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