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學習態度的詩句
一、[元] 許有壬 《沁園春 壽可行弟,次其見壽韻》 :讀書第一當勤 譯文:讀書第一應該努力 二、[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文: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三、戰國 孔子《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勞神無所得。 四、戰國 孔子《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譯文: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 五、唐 韓愈《勸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譯文:學業由于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荒廢在嬉笑玩耍中,行成于思考毀于隨。
2.學習態度的詩句
冬夜讀書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絕】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翻譯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終生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想徹底明白書本上的深刻的知識必須要親自實踐。
【注釋】
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1199年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3.關于學習態度的詩句
讀書勤乃成,不勤腹中空。
(韓愈)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
(華羅庚)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陳/毅)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長歌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勸學》)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陶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教育你要懂得學習書本與實踐相結合。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努力學習,免得以后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