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節氣的詩句
讀詩句猜節氣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3、杜鵑暮春到,哀哀叫其間。( )
4、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棹風。( )
5、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
6、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
7、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
8、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立春
2、清明
3、驚蟄
4、梅雨
5、立秋
6、霜降
7、白露
8、大雪
2.杜甫表達欣喜若狂這種情感的有哪首詩句
春夜喜雨<br><br>;杜甫<br><br>;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br>;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br>;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br>;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br><br>;【詩文解釋】<br>;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br><br><br>;《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br><br><br>;《春夜喜雨》創作背景及思想內容:這首詩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br><br><br><br>;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江濕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
“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
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
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于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
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
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br><br>;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不錯的,對于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人更是驚喜不已,甚至臥床靜聽,徹底夜難眠,迫切希望它下過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輕手輕腳,推門遠眺,靜觀無邊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飄灑的春雨,作者又驚喜地聯想到第二天錦官城滿城春色。
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br><br>;此外,詩歌細節的捕捉和描繪也能體現詩人體物察情的優長。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監悄無聲息、無影無蹤的情態,頗具情趣,誘發人們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潤”字傳達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的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花重錦官城”,著一“重”字,準確地寫出了經受春雨一夜洗禮滋潤之后錦官城花朵紅艷欲滴,飽含生機的情態,寄寓了作者對春雨的盛贊之情。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則又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總之,杜甫的《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
結合杜甫詩風沉郁頓挫來對比賞讀,我們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原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今譯】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乍聽到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妻兒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須縱情飲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穿過巫峽,然后經過襄陽再轉向那舊都洛陽。【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唐代詩人。
字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
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郁頓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注釋】官軍:唐王朝軍隊。
收:收復。河南河北:泛指黃河以南以北地區,相當于今河南、河北、山東一帶。
劍外:劍門關之外,即今四川劍南一帶。薊北:今河北省北部。
當時為安、史叛軍根據地。初聞:乍聽到。
涕淚:眼淚。卻看;回頭看。
漫卷:胡亂地卷起。
3.古詩詞中含有"月份"或節氣的詩句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4.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宋.辛棄疾《青玉案》
5.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6.困人天氣近清明--宋.蘇軾《浣溪沙》
7.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陣子》
8.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9.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更能銷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宋.辛棄疾《摸魚兒》
11.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1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
1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14.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唐朝.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15.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16.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宋.蘇軾《贈劉景文》
17.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清.趙翼《野步》
1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19.滿城風雨近重陽--宋.潘大臨《斷句》
20.臘后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宋.晏殊《蝶戀花》
4.關于春天的俗語,諺語
1、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2、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4、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5、二月風光濃似酒,小樓新濕青紅
6、春雨貴如油
7、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
8、春無三日晴
9、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
10、立春趕春氣
11、早春晚播田
擴展資料:
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愿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
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諺語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俗語
5.描寫春分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 關于春分節氣詩詞
關于春分節氣的詩詞:
《春分日》
[唐]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云。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春分古詩
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徐鉉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
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
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蝶戀花 葛勝仲
已過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間,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無誤顧。繞梁馀韻歸何處。
盡日勸春春不語。紅氣蒸霞,且看桃千樹。
才子霏談更五鼓。剩看走筆揮風雨。
踏莎行 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墻,莓苔滿地。
青樓幾處歌聲麗。
6.古詩詞中含有"月份"或節氣的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唐/聶夷中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唐/王勃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杜甫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歐陽修(朱淑珍?)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
滿城風雨盡重陽。 ---潘大臨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 ------蘇東坡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樂府古辭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游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柳永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韓翃
田家少閑日,五月人正忙.----唐/白居易
春夢暗隨三月景,曉寒瘦減一分花。 ---湯顯祖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唐/聶夷中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清/曹雪芹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歐陽修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黃鶴樓聞笛》
三五中秋夕,清游擬上元。----清/曹雪芹
軟襯三春草,柔拖一縷香。----清/曹雪芹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沈佺期
7.關于雨水(節氣)的古詩詞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春雨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8.描寫節氣的詩句
一、立春 立春詩 (宋)朱淑貞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并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二、雨水 《七絕·雨水時節》 郊嶺風追殘雪去,坳溪水送破冰來。
頑童指問云中雁,這里山花那日開? 三、驚蟄 觀田家 唐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四、春分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徐鉉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
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
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五、清明 寒食上冢 宋 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六、谷雨 《七言詩》 清 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七、立夏 寓言二首 賈至 春草紛碧色,佳人曠無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嘆息良會晚,如何桃李時。 懷君晴川上,佇立夏云滋。
凜凜秋閨夕,綺羅早知寒。 玉砧調鳴杵,始搗機中紈。
憶昨別離日,桐花覆井欄。 今來思君時,白露盈階漙。
聞有關河信,欲寄雙玉盤。 玉以委貞心,盤以薦嘉餐。
嗟君在萬里,使妾衣帶寬。 八、小滿 吳藕汀詩 小滿 詩畫/吳藕汀 白桐落盡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樹花。
小滿田塍尋草藥, 農閑莫問動三車。 九、芒種 五律 芒種節 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
西風烘穗海,機械刈禾田。 稅賦千年免,糧倉萬戶填。
麥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巔。 十、夏至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十一、小暑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 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游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十二、大暑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杜甫.唐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
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蝮蛇暮偃蹇,空床難暗投。
炎宵惡明燭,況乃懷舊丘。 開襟仰內弟,執熱露白頭。
束帶負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當清霜飛,會子臨江樓。
載聞大易義,諷興詩家流。 蘊藉異時輩,檢身非茍求。
皇皇使臣體,信是德業優。 楚材擇杞梓,漢苑歸驊騮。
短章達我心,理為識者籌。 十三、立秋 立秋 唐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十四、處暑 《長江二首》 年代:宋 作者: 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十五、白露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十六、秋分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十七、寒露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戴察唐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干。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凈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十八、霜降 【相和歌辭·從軍行三首】 李約 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
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 路長須算日,書遠每題年。
無復生還望,翻思未別前。 柵高三面斗,箭盡舉烽頻。
營柳和煙暮,關榆帶雪春。 邊城多老將,磧路少歸人。
點盡三河卒,年年添塞塵。 候火起雕城,塵砂擁戰聲。
游軍藏漢幟,降騎說蕃情。 霜降滮池淺,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視,不覺請添兵。 十九、立冬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二十、小雪 小雪 唐 無可 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
乍微全滿地,漸密更無風。 集物圓方別,連云遠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 氣射重衣透,花窺小隙通。
飄秦增舊嶺,發漢攬長空。 迥冒巢松鶴,孤鳴穴島蟲。
過三知臘盡,盈尺賀年豐。 委積休聞竹,稀疏漸見鴻。
蓋沙資澶漫,灑海助沖融。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二十一、大雪 《大雪》 陸游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二十二、冬至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二十三、小寒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強飯食猶寒,隱幾蕭條帶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馀里,愁看直。
9.關于24節氣的古詩
1、驚蟄
《觀田家》唐代:韋應物
原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令來臨。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閑,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后,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看到農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2、清明
《清明》唐代:杜牧
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3、雨水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春天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落下,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田間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4、夏至
《竹枝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
原文: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譯文: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5、立夏
《幽居初夏》宋代:陸游
原文: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譯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樹陰下小徑幽幽。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飛舞,湖畔草長鳴蛙處處。新茬的竹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開始綻放。當年相識不見,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