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凡提古詩大全得作者事誰
選自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 認識一個民族,首先要認識這個民族的文化,而搞好民族團結,更需要彰顯各民族文化,促進傳播,交流與融合。
解放以來,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我區各民族互相理解,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創造了空前團結,空前穩定,空前繁榮的社會**面。這其中,一大批促進民族文化傳播、交流事業的推動者和實踐者功不可沒。
提起阿凡提,立即會讓人想到那個騎著小毛驢,留著兩撇彎彎翹起的胡須,走到哪里就把歡樂帶到哪里的形象。是的,這個在新疆土生土長的幽默大師如今已經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可你是否知道,1955年,首次將阿凡提故事翻譯推介到全國的卻是一個漢族青年。他就是原新疆人民出版社編審,今年已經70歲的趙世杰。
趙世杰退休10年了,他住在烏魯木齊二道橋附近一個民漢合住的小院里,在這里,他享有很高的聲望。一見記者,趙世杰自豪地說:“我們院子里的維族人不叫我趙世杰,好多人不知道我叫趙世杰,叫我阿凡提,阿凡提家在哪里,在這。”
趙世杰是1952年8月第一次聽到阿凡提的故事的,當時他剛從部隊維語翻譯培訓班畢業,并作為土改工作隊隊員參加了阿克蘇縣渾巴什區的土改:“一天斗爭完了一個地主,走在路上,有個貧下中農,就講,阿凡提和地主老財斗爭了幾百年沒有斗倒他們,今天我們才把這些剝削人民的吸血蟲斗倒了。我一聽,這個阿凡提是個什么人啥?” 那個農民連續給趙世杰講了七、八個阿凡提的故事,這些故事無論揭露黑暗,鞭撻丑惡,還是諷刺落后,嘲笑愚昧,聽了都令人捧腹,讓人在沉思中悟出精辟的哲理。
在阿凡提的身上,體現著維吾爾民族的聰明,機智,幽默和勇敢。從此,阿凡提這個神奇的人物就深深地吸引了從小就喜歡民間文學的趙世杰。
1952年到1956年,趙世杰先后在南疆的阿克蘇、喀什、和田、克州等地工作,一有機會,趙世杰就有意識地收集阿凡提的故事,他要把維吾爾族人民的文化尤其是阿凡提的智慧介紹給全國各族人民。1955年,趙世杰第一次在中國《民間文學》雜志上發表了幾篇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很快就贏得了全國各族讀者的贊賞,并從此經久不衰。 據初步了解,阿凡提故事目前在國內已出版了六種文字18個版本,總印數達到100多萬冊,而趙世杰1998年收集出版的《阿凡提故事大全》有800多個故事,是國內收集阿凡提故事最多的版本。
如今,以阿凡提為藍本的影視、戲曲作品頻頻上演,還出現了以阿凡提命名的產品和企業。我國著名的民間文學研究學者賈芝說:阿凡提故事發現后,引發了一個新現象,各民族、各地區都相繼發現和發表了機智人物這一類型的故事,這可以說是建國以來采錄民間故事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成果。
也許是因為搞了近50年的新疆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緣故,趙世杰也感染了維吾爾民族特有的幽默和風趣。而且他的少數民族朋友也特別多:“他們也經常這里來,來了什么玩笑也開。
少數民族,特別是維族他們這樣看,你為我們做了好事情,你看我們阿凡提的故事流傳幾千年,誰知道?就我們知道,現在各民族都知道,好像他們的財富我做了介紹人,他們感到很光榮,對做這個事情的人也比較尊重。” 趙世杰今年已經70歲了,但他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工作熱情,他要把時間和精力全部花在推介維吾爾族民間文學上,他說,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他有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增進民族大團結的義務和使命:“維吾爾民間文學非常豐富,介紹出去的很少,自己能做這么一點工作,對增強民族團結,民族文化交流應當做一些貢獻。
民族團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這種團結非常牢固,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很自然就離不開了。”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維吾爾族有自已的語言,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建國后,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并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
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
待飯做好后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后,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
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
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
2.阿凡提的全名叫什么
阿凡提是維吾爾族傳說中的一個典型人物,“阿凡提”意思是老師、有知識的人,是個尊稱,而不是名字,他的名字叫納斯列丁,為了對他表示尊敬,大家又稱他為霍加?納斯列丁?阿凡提(霍加也是稱號,意思也是“老師”)。
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歡樂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臉的人就會展開笑顏。 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機的商人,受賄的法官、偽善的毛拉們逞威作福的萬惡的社會……一句話,他嘲笑那些假仁假義的人,這些人在自己為了欺騙而制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護下,吸干了窮人的血。
阿凡提的形象:頭戴一頂民族花帽,背朝前臉朝后地騎著一頭小毛驢,也早已深入人心。 阿凡提的笑聲也富有特色:溫和而極具某種穿透力。
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間創作之一,阿凡提已經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 說法1: 阿凡提的故事 中國維吾爾族機智人物故事。
一系列以納斯爾丁·阿凡提這個傳奇人物為主人公的維吾爾民間幽默故事的總稱。 阿凡提這個形象,是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反抗歷代反動統治階級和封建世俗觀念的斗爭中塑造出來的一個理想化人物。
他勤勞、勇敢、幽默、樂觀,富于智慧和正義感,敢于蔑視反動統治階級和一切腐朽勢力。在他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品質和愛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一個深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
有關阿凡提的故事,數百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少數民族中流傳,而在維吾爾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戶曉。這些故事題材廣泛,構思奇巧,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大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勞動人民的是非觀念。
1958年以后,中國先后用漢、維、蒙、哈、藏5 種文字出版了14種版本的《 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戈寶權主編的版本,收入故事393則,是迄今為止較全的一種版本。 阿富汗、土耳其等國也都廣泛流傳著阿凡提的故事。
說法2: 關于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并非虛構,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本名叫霍加。
納斯爾丁;也有人叫他納斯爾丁。阿凡提或毛拉。
納斯爾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樣,都是對人的尊稱。
“阿凡提”意為“先生”、“老師”,“霍加”、“毛拉”則是伊斯蘭教宗教人士的尊號。 阿凡提的家鄉不在新疆,而是十三世紀的土耳其。
他于回歷六0五年,也就是公元一0二八或一0二九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爾托村。他同父親一樣,都當過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而且還是一位精通伊斯蘭教的神學家。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博物館里,至今還保存著他的一張畫像。他長著很長的胡須,頭上戴著很大的纏頭,身子騎在一頭瘦小的毛驢上。
據說,他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后。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面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后;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后,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阿凡提活到七十六歲高齡,最后在土耳其南方的阿克謝希爾城逝世,他的墳墓至今尚存。據說,他的墳墓是根據他的最后一個笑話,也就是他的遺言建成的。
他的墳墓不是埋在泥土里,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沒有砌墻,但是在墓地前面的大門上,卻裝上了兩把大木鎖,誰到這里一看,都會由不得發笑。
阿凡提一生講了無數個故事,他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人們的愚昧、無知,諷刺了統治者的荒唐、殘暴,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深得各族人民的喜愛。
如同所有的智者一樣,他受到了人民的熱愛。 中國于1979年拍攝的[[阿凡提]]至今受到人們的津津樂道。
他還和[[圣經]]故事中的法神摩西聰明,伸張正義。 在此也可見到大家向往光明,懲治黑惡勢力的決心。
如同古希臘史詩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一樣,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婦孺皆知的故事中,就有"阿凡提''象征正義的形象出現。 他是我們民族的智慧的結晶。
更是我們的寶藏,無限的文化寶藏! 木偶戲 木偶戲系列美術片。1979~1988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拍攝。
共13集,導演:曲建方、靳夕、劉蕙儀、蔡淵蘭、金芳鈴,編劇:凌紓、靳夕。故事根據流傳于新疆民間的《阿凡提故事》改編。
主人公阿凡提是個疾惡如仇、幽默風趣的人,他利用自己的智慧,為窮苦百姓伸張正義,讓貪婪愚蠢的巴依、國王受到懲罰。影片中西域風格的情景,夸張的造型,幽默的對白使這部片子廣受好評,尤其是阿凡提黑胡子、頭纏包布、騎著小毛驢的形象深入人心。
第一部影片成功后,繼續拍成多集系列片。 影片曾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1980年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一等獎;1991年獲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一等獎。
3.誰知道阿凡提故事的來源和阿凡提生活的時代等關于他的一些資料
說法1: 阿凡提的故事 中國維吾爾族機智人物故事。
一系列以納斯爾丁·阿凡提這個傳奇人物為主人公的維吾爾民間幽默故事的總稱。阿凡提這個形象,是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反抗歷代反動統治階級和封建世俗觀念的斗爭中塑造出來的一個理想化人物。
他勤勞、勇敢、幽默、樂觀,富于智慧和正義感,敢于蔑視反動統治階級和一切腐朽勢力。 在他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品質和愛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一個深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
有關阿凡提的故事,數百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少數民族中流傳,而在維吾爾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戶曉。這些故事題材廣泛,構思奇巧,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大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勞動人民的是非觀念。
1958年以后,中國先后用漢、維、蒙、哈、藏5 種文字出版了14種版本的《 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戈寶權主編的版本,收入故事393則,是迄今為止較全的一種版本。阿富汗、土耳其等國也都廣泛流傳著阿凡提的故事。
說法2 關于阿凡提的故事(轉帖) 阿凡提并非虛構,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 他的本名叫霍加。
納斯爾丁;也有人叫他納斯爾丁。阿凡提或毛拉。
納斯爾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樣,都是對人的尊稱。
“阿凡提”意為“先生”、“老師”,“霍加”、“毛拉”則是伊斯蘭教宗教人士的尊號。 阿凡提的家鄉不在新疆,而是十三世紀的土耳其。
他于回歷六0五年,也就是公元一0二八或一0二九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爾托村。他同父親一樣,都當過 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而且還是一位精通伊斯蘭教的神學家。
在土耳其伊 斯坦布爾的博物館里,至今還保存著他的一張畫像。他長著很長的胡須,頭上戴著很大的纏頭,身子騎在一頭瘦小的毛驢上。
據說,他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后。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面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后;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后,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阿凡提活到七十六歲高齡,最后在土耳其南方的阿克謝希爾城逝世,他的墳墓至今尚存。據說,他的墳墓是根據他的最后一個笑話,也就是他的遺言建成的。
他的墳墓不是埋在泥土里,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沒有砌墻,但是在墓地前面的大門上,卻裝上了兩把大木鎖,誰到這里一看,都會由不得發笑。
阿凡提一生講了無數個故事,他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人們的愚昧、無知,諷刺了統治者的荒唐、殘暴,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深得各族人民的喜愛。
4.古詩大全要短的,快,急用
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乍,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破陣子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己亥雜詩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陌上桑曹操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歸園田居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木蘭辭北朝民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題破山寺后禪院王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除鐘磬音。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奏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秋詞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憶江南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浣溪沙晏殊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
曲欄干影入涼波。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別云間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論詩趙翼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李杜詩篇萬。
5.要一兩個阿凡提的故事,力求
扇子 阿凡提因生活困難,用雞毛扎了幾把扇子拿到巴扎上賣。
幾位顧客拿起扇子扇了幾下,發現雞毛開始脫落,便問阿凡提:“阿凡提,這是什么扇子,沒扇幾下就掉毛?” “您這是不會使用扇子,首先您應該學會使用扇子,我這種扇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著扇子對準臉不要動,腦袋對準扇子左右搖晃即可。 ”阿凡提回答說。
死人怎么會救人 一天,阿凡提跟伯克去參加一個宴會,伯克讓阿凡提給他拿這拿那,吃飯時卻沒讓阿凡提好好吃。宴會結束后,阿凡提對伯克說:“伯克老爺,我為你服務,自己卻沒吃好。”
“我吃好了就等于你吃好了。 快走吧!”伯克說著朝前走了。
他們走過一座獨木橋時,伯克不小心掉進了河里。湍急的河水沖走了伯克,伯克魂不附體地大聲喊道:“快救命呀,阿凡提,快救救我呀!” “伯克老爺,你死了就等于我死了,一個死人怎么能救人呢?”阿凡提說道。
阿凡提的鞋 阿凡提買了一雙漂亮的紅鞋穿在腳上。那時候,紅顏色的鞋只有孩子才穿。
孩子們見他穿了好不羨慕,想要跟阿凡提開個玩笑,并想辦法把他的鞋藏起來。 阿凡提其實早猜著了孩子們的心。
為了不使孩子們掃興,他不露聲色地來到孩子們中間。孩子們圍到阿凡提的周圍,指著一棵樹齊聲嚷道:“阿凡提大叔不會爬樹,阿凡提大叔不會爬樹!”阿凡提還是不露聲色地把鞋脫下來揣在上衣口袋里,準備爬樹。
孩子們又嚷道:“阿凡提大叔,爬樹的時候您為什么把鞋揣在口袋里呢?放在下邊不好嗎?還是把鞋放在地上吧!” 阿凡提不慌不忙地邊爬樹邊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不知道,樹頂上也許還有一條路,假如真的有一條路,這鞋還用得上,你們知道嗎?” 賣樹蔭 烈日當空,熱浪灼人。 人們在路旁一棵大樹下歇腳。
財主巴依和他的婆娘竟向他們勒索“樹蔭錢”。這時,機智的阿凡提不但樂于認帳,還慫恿巴依將“樹蔭”賣掉,賺筆大錢。
阿凡提以一袋金幣買下了“樹蔭”后,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自以為得計的巴依洋相百出。愚蠢的巴依只得答應阿凡提提出的條件——以加倍高價買回樹蔭,把老百姓所欠的高利貸統統勾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