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現新生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解讀]在沉船旁邊又有千萬只船駛過,枯樹前面又有千萬棵綠樹在茁壯成長。唐敬宗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劉禹錫和白居易在揚州相遇。
白居易在筵席上寫詩贈劉禹錫,為劉禹錫被貶二十三年鳴不平,劉禹錫寫詩作答。雖然也感嘆自己遭遇不幸,埋沒一生,自比“沉舟”、“病樹”;但又相當達觀,看到的是千帆競發,萬木爭春,自己并不感到頹唐。
詩句形象生動,比喻新穎,包含著一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至今仍被人常用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千帆過:船只來來往往很多。萬木春:萬木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解讀]蒼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縷孤單的狼煙,直立而上;長長的黃河上,映照著將落的太陽,又紅又圓。詩句將塞外奇特的風光,寫得開闊鮮明,氣勢雄渾,如在眼前。
“直”、“圓”二字傳神,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現了詩人的親切感受。詩人把自己只身赴邊的孤寂的情緒溶化在自然景觀的描繪中。
近代王國維稱這兩句詩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大漠:沙漠。
孤煙:指狼煙。燒狼糞的煙,直上而且不散開,容易看得見,古代用來做軍事報警。
直:孤煙高而不散的樣子。長河:指黃河。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解讀] 平原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秋枯春榮。無情的野火哪能燒盡,溫暖的春風又使它發芽滋生。
前兩句寫出了野草一枯一榮的自然規律,后兩句寫出野草綿延繁榮的具體形象,熱情贊頌了野草雖備受摧殘,但枯后復榮,頑強堅韌的生命力。現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是阻擋不住,扼殺不了的。
此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傳說后來他從江南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謁見老詩人、著作郎顧況。
顧況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接著看詩卷第一篇《賦得古原草送別》,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說:“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因此替他宣傳,稱道他的才能,于是白居易名聲大振。離離: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樣子。
枯榮:一年一度,秋枯春榮。枯,枯死,榮,茂盛。
2.表現“新生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有哪些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4、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7、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8、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9、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10、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1、出自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釋義,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哲理。現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2、出自唐·白居易《賦得古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3739草送別》釋義,野火不能燒盡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長出來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殺不了。
3、出自唐·王灣《次北固山下》釋義,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風拂面4、出自宋·王安石《元日》釋義,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春風把暖洋洋的暖氣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貼的門神),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5、出自清·趙翼《論詩》釋義,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
6、唐·王維《使至塞上》 釋義,蒼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縷孤單的狼煙,直立而上;長長的黃河上,映照著將落的太陽,又紅又圓。詩句將塞外奇特的風光,寫得開闊鮮明,氣勢雄渾,如在眼前7、出自宋·劉斧《青瑣高議》釋義,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8、出自唐·劉禹錫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釋義,芳林中新葉不斷催換著舊葉,流水里前波總是讓位給后波。9、出處唐·李商隱《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 釋義:丹山路上桐花萬里,花叢中傳來一陣陣雛鳳的鳴聲,這聲音比老鳳的鳴聲來得更清圓10、出自唐·王維《相思》釋義,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
3.表現“新生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有哪些
1、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釋義: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出自唐代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釋義: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攔。
出自清朝趙翼《論詩五首·其二》:“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3、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
釋義:一代新人的成長,必將代替曾經輝煌過的舊人。比喻新出現的有一定積淀積累的人事物等推動舊的人事物等的在某方面的發展等情況。也可指有一定資歷的新人新事勝過舊人舊事 。
出自宋·劉斧《青瑣高議》:“我聞古人之詩曰:‘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
譯文:我聽古人的詩說:“一代新人的成長,必將代替曾經輝煌過的舊人。”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釋義: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表達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出自唐代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釋義:樹林里新生的樹葉催換著舊的樹葉,流水中前面的波浪讓位給后面的波浪。
出自唐代劉禹錫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吟君嘆逝雙絕句, 使我傷懷奏短歌。世上空驚故人少, 集中惟覺祭文多。芳林新葉催陳葉, 流水前波讓后波。萬古到今同此恨, 聞琴淚盡欲如何。”
譯文:吟誦起您哀悼亡友的兩首絕句,使我心中悲傷地寫成這首短歌。我徒然驚嘆世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只覺得文集中的祭文卻越來越多。芳林中新葉不斷催換著舊葉,流水里前波總是讓位給后波。從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死者的憾事,您即使為亡友流盡眼淚,又將如何?
4.寫出代表新生事物代替舊事物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解讀]在沉船旁邊又有千萬只船駛過,枯樹前面又有千萬棵綠樹在茁壯成長。唐敬宗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劉禹錫和白居易在揚州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詩贈劉禹錫,為劉禹錫被貶二十三年鳴不平,劉禹錫寫詩作答。雖然也感嘆自己遭遇不幸,埋沒一生,自比“沉舟”、“病樹”;但又相當達觀,看到的是千帆競發,萬木爭春,自己并不感到頹唐。詩句形象生動,比喻新穎,包含著一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至今仍被人常用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千帆過:船只來來往往很多。萬木春:萬木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解讀]蒼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縷孤單的狼煙,直立而上;長長的黃河上,映照著將落的太陽,又紅又圓。詩句將塞外奇特的風光,寫得開闊鮮明,氣勢雄渾,如在眼前。“直”、“圓”二字傳神,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現了詩人的親切感受。詩人把自己只身赴邊的孤寂的情緒溶化在自然景觀的描繪中。近代王國維稱這兩句詩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大漠:沙漠。 孤煙:指狼煙。燒狼糞的煙,直上而且不散開,容易看得見,古代用來做軍事報警。直:孤煙高而不散的樣子。長河:指黃河。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解讀] 平原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秋枯春榮。無情的野火哪能燒盡,溫暖的春風又使它發芽滋生。前兩句寫出了野草一枯一榮的自然規律,后兩句寫出野草綿延繁榮的具體形象,熱情贊頌了野草雖備受摧殘,但枯后復榮,頑強堅韌的生命力。現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是阻擋不住,扼殺不了的。此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傳說后來他從江南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謁見老詩人、著作郎顧況。顧況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接著看詩卷第一篇《賦得古原草送別》,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說:“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因此替他宣傳,稱道他的才能,于是白居易名聲大振。離離: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樣子。 枯榮:一年一度,秋枯春榮。枯,枯死,榮,茂盛。
5.新生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解讀]在沉船旁邊又有千萬只船駛過,枯樹前面又有千萬棵綠樹在茁壯成長。唐敬宗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劉禹錫和白居易在揚州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詩贈劉禹錫,為劉禹錫被貶二十三年鳴不平,劉禹錫寫詩作答。雖然也感嘆自己遭遇不幸,埋沒一生,自比“沉舟”、“病樹”;但又相當達觀,看到的是千帆競發,萬木爭春,自己并不感到頹唐。詩句形象生動,比喻新穎,包含著一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至今仍被人常用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千帆過:船只來來往往很多。萬木春:萬木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解讀]蒼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縷孤單的狼煙,直立而上;長長的黃河上,映照著將落的太陽,又紅又圓。詩句將塞外奇特的風光,寫得開闊鮮明,氣勢雄渾,如在眼前。“直”、“圓”二字傳神,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現了詩人的親切感受。詩人把自己只身赴邊的孤寂的情緒溶化在自然景觀的描繪中。近代王國維稱這兩句詩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大漠:沙漠。 孤煙:指狼煙。燒狼糞的煙,直上而且不散開,容易看得見,古代用來做軍事報警。直:孤煙高而不散的樣子。長河:指黃河。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解讀] 平原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秋枯春榮。無情的野火哪能燒盡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2616432,溫暖的春風又使它發芽滋生。前兩句寫出了野草一枯一榮的自然規律,后兩句寫出野草綿延繁榮的具體形象,熱情贊頌了野草雖備受摧殘,但枯后復榮,頑強堅韌的生命力。現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是阻擋不住,扼殺不了的。此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傳說后來他從江南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謁見老詩人、著作郎顧況。顧況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接著看詩卷第一篇《賦得古原草送別》,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說:“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因此替他宣傳,稱道他的才能,于是白居易名聲大振。離離: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樣子。 枯榮:一年一度,秋枯春榮。枯,枯死,榮,茂盛。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明新生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原意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哲理。現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劉禹錫原意借“沉舟”“病樹”感嘆自己屢遭貶謫、老病侵襲,以致無所作為。不過,他同時用“千帆過”“萬木春”來表達他對天下間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誠然,“沉舟”“病樹”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發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蕩蕩;這里的樹木枯敗了,那邊的樹林還十分茂盛,可以引申為不論碰到什么樣的困難或挫折,永遠保持一顆生機勃勃的樂觀向上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讓我們的心中永遠留住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新生事物代替舊事物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