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大同的古詩詞
懸空寺:蜃樓疑海上,鳥道沒云中.唐代賈島: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北宋畫家郭熙在比較五岳的山勢特點時也說:泰山如坐,嵩山如臥,華山如立,衡山如飛,而常山如行.登恒山 金·元好問 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樸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元都門 .登恒山 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八水皆南匯,群峰盡北蹲.仙臺臨日迥,風窟護云屯.剩有搜奇興,空憐前路昏.登恒山 陳培脈 上應天樞象北辰,眾山環拱碧嶙峋.云霞隱見金銀闕,昏旦盤旋日月輪.呼吸蒼冥通一所,逍遙紫嶠會群真.陽終陰始扶元化,朔漠長留太古春.氤氳霧靄擁危巒,象肖靈蛇勢郁盤.望去神光凌斗極,飛來秀色落桑乾.龍潭云出千巖雨,虎口風生萬壑寒.我欲摩崖登絕頂,扶搖何處覓青鸞.登恒岳 帝孫遙拜祖先封,太古混開化岳功.我欲登之憑展翅,回眸一瞥墮塵中.懸空寺 自在懸空無二寺,公輸神木賴撐持.釋香儒道同廬享,爭看千年信者癡.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巖巒疊萬里,詭怪浩難測.盤徑百轉勢難躋,一線凌空尚有梯,緩步直緣青壁上,置身真與白云齊 乾坤自有靈境在,地位豈合他山尊.云岡石窟詩句:天教微雨為清塵,來看云岡萬佛身.佛法虛無何足道,人民萬古顯精神.”。
2.描寫大同世界的句子
大同世界就是大認同的世界,不是說全人類都是富豪,沒有人干活了,而是大家都能夠輕松豐衣足食,不在為生計忙碌,比如在人之初能基本實現,生孩子免費,大病免費,入學可以憑成績獲得學習的資格與條件,而不在需要交學費,更加認同的是全人類的開發,啟發全人類的智慧,而不是憑賺錢賺錢,當然到了大同社會賺錢依然是不可少的,但是社會保障更高,只要不是犯罪行為,基本不會因為生活而壓力過大,大認同方面更加注重的是人與人的認同,不能像華吧一樣沒有緣由的拉仇恨,弄什么地域黑,本是一國人還要分人種,這種智商放到美國,不反了天了,美國是世界大融合的國家,要是有這種不必要的糾紛心,人人都不會安寧,大認同最主要是人人平等的心看待別人,涉身處地的想到處于別人的條件下自已能做到更好否,人們不在有無緣由的高等低等,而是憑對世界貢獻,對人類的發展,對社會的管理,獲得尊重,與現如今的社會只憑錢物分的高低等有明確的不同,當然錢在那時也是一種可以驕傲尊重方式,但是并不會成為全社會的主流,社會的主流超越錢財,。
3.大同世界的詞語
源自《禮記·禮運》篇,其中有對大同世界的理想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中國在5000年的文明,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形成百家學說,以孔子的儒家為國人所用達2000多年,孔子說的世界在一個君的領導下,君愛臣民,臣民擁護君王的世界大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界到處調理規矩,百姓生存安定天下得以太平。前提達到這種效果必須人人賢德。其中心思想是“天下為公”,即天下的人都沒有了私心。個人所做的一切工作與努力都是為了使社會更加美好。大同世界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小康社會與大同社會,基本相當于我們的社會主義階段與共產主義階段。它是孔子為我們描繪的關于未來世界的美好藍圖!
4.描寫懸空寺的詩詞
1、過懸空寺
明 鄭洛
石壁何年結梵宮,懸崖細路小徑通。
山川繚繞蒼寞外,殿宇參差碧落中。
殘月淡煙窺色相,疏風幽籟動禪空。
停車欲向山僧問,安得山僧是遠公。
譯文:
石壁何年結梵王宮,懸崖細路小徑通。
山川繚繞蒼寂寞外,殿宇參差碧落中。
殘月淡淡的煙霧看顏色相,疏風幽籟動禪空。
停車要向山僧問,哪里能找到山僧是遠公。
2、登恒山·懸空寺
明 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八水皆南匯,群峰盡北蹲。
仙臺臨日迥,風窟護云屯。剩有搜奇興,空憐前路昏
譯文:
云中堪稱是天下的屋脊,可見此山山勢極高。有八條河流在山下匯合然后向西南流去,群山屈居,仿佛都蹲在它的北面。
仙臺面對著太陽遠遠與太陽相映照,懸崖峭壁云匯霧集為它呵護拱衛。我還有搜奇獵異的雅興,只可惜眼前的道路已漸漸地昏暗下來。
3、游懸空寺
清代:鄧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懸。凈土絕塵境,岑樓綴遠天。
一彎巖畔月,半壁畫中禪。俯視行人小,飄然意欲仙。
譯文: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懸在空中。凈土絕塵境,高樓點綴遠天。
一個拉巖畔月,半壁中禪畫。低頭看著行人小,飄飄然想仙。
4、懸空寺與北岳相接
明代:黎民表
隱壁金繩起,依山翠殿安。兩崖分岳色,百丈下風湍。
云狹牽衣過,天長仰面看。石樓遙似畫,歸去濯金盤。
譯文:
隱壁金繩起,依照山翠殿安。兩崖分岳色,百丈下方湍急。
云狹牽衣過,天長仰臉看。石樓遠似畫,回家去洗金。
5、過懸空寺
明代:楊巍
一寺空虛里,危欄高幾層。懸崖惟度鳥,無路去齋僧。
云隱多羅樹,天垂寶月燈。塵心何處覺,孤磬下崚嶒。
譯文:
一寺空虛里,危欄高幾層。懸崖只有度鳥,沒有門路去賜予僧人齋飯。
云隱多羅樹,上天垂示寶月燈。塵心什么地方覺得,孤磐下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