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體現煉字的詩句
原發布者:易發表網
古詩中的煉字古人寫詩,甚為看重煉字。關于煉字,許多詩人都有切身的體會。比如盧延讓在《苦吟》中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這是為求一個字的穩妥而付出的苦思。再如方干的《贈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相比之下,這是用盡一生的心力了。大詩人杜甫也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由此可見對于字句的錘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杏花開了,“鬧”字原本形容花開之繁,但卻渲染出春意的熱鬧。從而為下文張本,表明要盡享歡娛,而不必吝惜金錢。月光從云層中穿出來,照在花枝上。一個“弄”字,很能寫出花影隨著月光而變幻,也表明心神的恍惚。賈島那個推敲的典故是為人熟知的,也與煉字有關。其《題李凝幽居》中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原本拿不定用“推”還是用“敲”,后經韓愈改定為“敲”。從表現上說,是以動襯靜。不過朱光潛在《咬文嚼字》中說:“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這雖是從創作的角度來說的,但也相通于鑒賞。古詩鑒賞中,所煉之字的表現如何,要著眼于全篇的意境,離不開詩人的思想感情。
2.形容厭倦的詩句
1、終日厭厭倦梳裹(宋·柳永·《定風波》)
2、雅懷厭倦臺司(宋·劉克莊·《沁園春》)
3、啟人厭倦(宋·李曾伯·《沁園春》)
4、故知厭倦有時焉(宋·張九成·《論語絕句一百首》)
5、繁燈厭倦作閑游(宋·蘇轍·《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
6、自料俗情應厭倦(宋·施樞·《東天目》)
7、繁燈厭倦作閑游(宋·蘇轍·《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
8、過從勿厭倦(宋·曾鞏·《答裴煜二首》)
9、我獨厭倦思移居(宋·蘇洵·《丙申歲余在京師鄉人陳景回自南來棄其官得太》)
10、揚光厭倦落尺眼(宋·張镃·《陸編修送月石硯屏》)
3.形容文章要千錘百煉才好的詩句有哪些
1. 賈島的《題詩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2. 【苦吟】盧延讓
莫話詩中事, 詩中難更無.
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
險覓天應悶, 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賦易, 為著者之乎.
吟安:把一個字琢磨推敲得安穩了,有的寫成“吟成一個字”,就是這個意思.整句是說:為了一個恰當的字,不知不覺捻斷了好幾根胡子(用腦思索時不自覺的動作)
4.形容“淬煉成鋼”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淬煉成鋼”的成語有:百煉成鋼,千錘百煉,艱苦奮斗,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1. 百煉成鋼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比喻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2. 千錘百煉 [ qiān chuí bǎi liàn ]:比喻經歷多次艱苦斗爭的鍛煉和考驗。 也指對文章和作品進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3. 艱苦奮斗 [ jiān kǔ fèn dòu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4. 堅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堅持到底,一點不松懈。
5. 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描述沙場的詩句
王昌齡 【出塞二首】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翰 【涼州詞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李白 【從軍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岑參 【題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
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嚴武 【軍城早秋】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李益 【拂云堆】
漢將新從虜地來,旌旗半上拂云堆。
單于每近沙場獵,南望陰山哭始回。
張喬 【宴邊將】
一曲梁州金石清,邊風蕭颯動江城。
座中有老沙場客,橫笛休吹塞上聲。
唐彥謙 【詠馬二首】
崚嶒高聳骨如山,遠放春郊苜蓿間。
百戰沙場汗流血,夢魂猶在玉門關。
李羽 【獻江淮郡守盧公】
塞詔東來淝水濱,時情惟望秉陶鈞。
將軍一陣為功業,忍見沙場百戰人。
喬備 【出塞】
沙場三萬里,猛將五千兵。
旌斷冰溪戍,笳吹鐵關城。
陰云暮下雪,寒日晝無晶。
直為懷恩苦,誰知邊塞情。
劉長卿 【代邊將有懷】
少年辭魏闕,白首向沙場。
瘦馬戀秋草,征人思故鄉。
暮笳吹塞月,曉甲帶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戰強。
呂溫 【道州城北樓觀李花】
夜疑關山月,曉似沙場雪。
曾使西域來,幽情望超越。
將念浩無際,欲言忘所說。
豈是花感人,自憐抱孤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