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美巨鹿之戰的詩詞
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楚莊王)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2.請詳細描述一下巨鹿之戰的情況
秦朝派王離率幾十萬邊防軍包圍巨鹿,章邯在巨鹿以南筑甬道,以運糧供給王離軍。
趙歇糧少兵單,危在旦夕,乃遣使求救于楚懷王。楚懷王與起義軍首領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由劉邦率領向西直指關中。
另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起義軍主力北上救趙。援趙大軍進至安陽(今山東曹陽東南)后,宋義被秦軍的氣焰所嚇倒,逗留46天不敢前進。
項羽痛斥宋義的怯懦行為并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并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起義軍也歸其指揮。
前207年12月,項羽率起義軍到達巨鹿縣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漳水,援救巨鹿,初戰告捷。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斷絕秦軍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
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過九次激烈戰斗,活捉了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當時,各路將領來救趙國的有十幾路人馬。可是他們害怕秦軍強大,都扎下營寨,不敢跟秦軍交鋒。
這回兒,聽到楚軍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擠在壁壘上看。他們瞧見楚軍橫沖直撞殺進秦營的情景,嚇得伸著舌頭,屏住了氣。
趕到項羽打垮了秦軍,請他們到軍營來相見的時候,他們都跪在地下爬著進去,連頭也不敢抬起來。 大家頌揚項羽說:“上將軍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沒有第二個。
我們情愿聽從您的指揮。” 打那時候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巨鹿解圍后,章邯軍退至棘原(巨鹿南),項羽軍駐漳水之南,兩軍對峙,秦軍的連續失敗使章邯不見信于秦朝廷。項羽抓住時機,派蒲將軍擊秦軍于漳水南岸。
接著又親率大軍破秦軍于汗水。章邯固守棘原與項羽對峙,派部將司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
當時,秦廷趙高專權,猜忌將相,欲殺司馬欣。司馬欣潛回棘原,勸章邯早圖良謀。
章邯在降楚、退軍之間猶豫不決。項羽派蒲將軍率軍日夜兼程渡三戶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縣西南),斷秦軍歸路,自率主力大敗秦軍。
在項羽的沉重打擊下,章邯進退無路,不得不于前207年7月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陽)率其部眾20萬投降項羽。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
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而項羽以三萬破三十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后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 .cn/qsn/2005-5-26/2005526102709.htm [巨鹿之戰及其譯文]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當此時,趙歇為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閑圍巨鹿,章邯軍其南,筑甬道而輸之粟。
陳余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于定陶,懷王恐,從盱臺之彭城,并項羽、呂臣軍自將之。
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
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鰦不可以破蟣虱。
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
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
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
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
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于懷王。
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涉閑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楚戰士無不一。
3.巨鹿之戰中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是什么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釋義: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地區)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