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黍離講的是什么
那黍子已莖葉繁茂,那高粱生出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恍恍惚惚憂愁不安。了解我的人,會說我憂郁難熬;不了解我的人,會問我尋找什么。叩問那茫茫的蒼天,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黍子已莖葉繁茂,那高粱抽出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會說我憂郁難熬;不了解我的人,會問我尋找什么。叩問那茫茫的蒼天,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黍子已莖葉繁茂,那高粱結出粒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難過憂傷哽咽難言。了解我的人,會說我憂郁難熬;不了解我的人,會問我尋找什么。叩問那茫茫的蒼天,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黍離》出自《詩經·王風》,采于民間,是周代社會生活中的華夏族民間歌謠,基本產生于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距今三千年左右。關于它的緣起,毛詩序稱:“《黍離》,閔(通憫)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這種解說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離之悲”成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