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開歲 二月紺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鳴蜩 六月精陽 七月流火 八
農歷一月也叫正月,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唐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又稱端月,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
《后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里的“開歲”也是指農歷一月。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人葉紹翁的詩句中的紅杏,花開二月故稱杏月。
又因二月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爾雅·釋天》說:“二月為如。”
又據郝懿行義疏云: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陰歷二月因而又稱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唐人張旭描寫的景致為暮春季節,落英繽紛,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此外三月還有晚春、暮春、蠶月等別稱。
農歷四月為麥子成熟的時候,《禮記·月令》說:“ 孟夏之月 麥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釋為:“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
四月便稱麥月。從季節氣候而言,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別稱還有叫余月。
《爾雅·釋天》說:“四月為余。”郝懿行義疏云:“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余。
余,舒也。” 農歷五月最常用的別稱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為端午節,舊時農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于門首,用以驅邪,因稱五月為蒲月。《爾雅·釋天》說:“五月為皋。”
郝懿行義疏解釋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陰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結實,……。”故五月又稱為皋月。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唐代王昌齡的《采蓮曲》 這出污泥而不染的蓮篷,在暑月為人們帶來陣陣涼意,故把六月稱為荷月。
在《易·系辭上》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說。
此外,還把六月稱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禮記·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古時,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
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謂之仲秋。
《爾雅·釋天》中云:“八月為壯。”郝懿行義疏解釋說,“壯者,大也。
八月陰大盛,《易》之大壯,言陽大盛也。”故稱八月為壯月。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唐人宋之問把月中的桂花飄香都吹落人間了,何況鄉間山歌里唱道:“八月里來桂花香”,民間又把八月稱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綽約仙姿描寫得美妙絕倫,其攝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經得起嚴寒考驗的特性。
九月的別稱除了霜月外,還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黃巢的《菊花》詩歌吟:“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陳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而把九月稱為朽月,雖無處考證,或許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農歷十月的別稱有:初冬、開冬、露月、良月等。《爾雅·釋天》中說:“十月為陽。”
郭璞的注解為:“純陰用事,嫌于無陽,故以名玄。”《后漢書·馬融傳》說:“至于陽月,陰慝害作,百草畢落。”
鄉間開冬之后,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此時收成已畢,正值農閑,良辰美景多可入選。 《禮記·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暢月。”
鄭玄的注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歷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
孔穎達還注解為:“言名此月為充實之月,當使萬物充實不發動也。”而孫希旦的集解是,“暢,達也。
時當閉藏而暢達之,故命之曰暢月,言其逆天時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還有幸月、葭月、龍潛月之說,無可考。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宋王安石的詠梅詩,已把寒冬梅花倔強的風骨和報道春之將至的信息描寫得恰到妙處。從周代開始,古人把陰歷十二月作為臘祭的日子,以狩獵禽獸祭先祖。
據《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杜甫《臘日》詩云: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到了秦朝時將十二月定為臘月,以后沿襲之。自古以來,農歷十二月為冰天雪地的代名詞,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
2.二月草長,七月流火,三月鶯飛
原文出自《詩經》 依次為: 正月開歲 、二月紺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鳴蜩、六月精陽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十月獲稻 、葭月潛龍、臘月嘉年。
詩經名稱由來:《詩經》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
雖多,亦奚以為?”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 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
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于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擴展資料:《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詩經。
3.詩經七月中每個月所做的事
正月開始修鋤犁,
二月開初祭祖先,
獻上韭菜和羊羔。
二月下地去耕種。
三月修剪桑樹枝,
六月食李和葡萄,
七月里面可吃瓜,
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開始打紅棗,
八月到來摘葫蘆。
九月拾起秋麻子,
采摘苦菜又砍柴,
養活農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場,
九月婦女縫寒衣
十月清掃打谷場。
十月下田收稻谷。
釀成春酒美又香,
為了主人求長壽。
十二月鑿冰沖沖,
正月搬進冰窖中。
4.正月什么香又香二月什么盆里裝三月什么紅十里九月什么笑迎客
正月迎春金樣黃,二月杏花粉洋洋,三月桃花紅千樹,四月薔薇靠短墻,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梔子頭上戴,八月桂花滿枝香,九月菊花初開放,十月芙蓉正上妝,冬月水仙案上供,臘月寒梅斗冰霜。
一年12月代表的花朵是:1月梅花,2月蘭花,3月桃花,4月薔薇,5月石榴,6月荷花,7月梔子花,8月桂花,9月菊花,10月芙蓉,11月水仙,12月臘梅. 小學四年級書上的內容是: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里裝,三月桃花連十里, 四月薔薇靠短墻,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 七月梔子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黃,九月菊花初開放, 十月芙蓉正上妝,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臘梅雪里藏.。
5.【求古文翻譯"遵彼微行"(《詩經》)】
遵彼微行. 沿著墻邊小路旁出處:《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7月,第265頁譯者:程俊英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縫衣裳一之日觱發. 十一月北風呼呼吹二之日栗烈. 十二月寒氣刺骨涼無衣無褐. 粗布衣裳都沒有何以卒歲. 怎樣過冬心悲傷三之日于耜. 正月農具休整好四之日舉趾. 二月下地春耕忙同我婦子. 關照老婆和孩子饁彼南畝. 送飯南田充饑腸田畯至喜. 田官老爺喜洋洋【方舟子按:應譯做“田官來喝酒賞光”】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縫衣裳春日載陽. 春天太陽暖洋洋有鳴倉庚. 黃鸝嘰咂枝頭唱女執懿筐. 姑娘手提深竹筐遵彼微行. 沿著墻邊小路旁爰求柔桑. 采呀采那嫩柔桑春日遲遲. 春天日子漸漸長采蘩祁祁. 采蒿人兒鬧嚷嚷女心傷悲. 姑娘心里暗悲傷殆及公子同歸. 就怕公子看上把人搶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八月萑葦. 八月割草好收藏蠶月條桑. 三月動手修桑樹取彼斧斨. 拿起斧頭拿起斨以伐遠揚. 高枝長條砍個光猗彼女桑. 攀著短枝采嫩桑七月鳴鵙. 七月伯勞樹上唱八月載績. 八月紡麻織布忙載玄載黃. 染成黑色染成黃我朱孔陽. 我染紅的最漂亮為公子裳. 為那公子做衣裳四月秀葽. 四月遠志結子囊五月鳴蜩. 五月知了聲聲唱八月其獲. 八月莊稼要收割十月隕蘀. 十月落葉隨風揚一之日于貉. 十一月把那貉子打取彼狐貍. 狐皮剝下洗清爽為公子裘. 好給公子做衣裳二之日其同. 十二月大家聚一起載纘武功. 繼續打獵練武忙言私其豵. 留下小豬自己吃獻豜于公. 大豬送到公府上五月斯螽動股. 五月里蚱蜢彈腿響六月莎雞振羽. 六月里蟈蟈抖翅忙七月在野. 七月蟋蟀野地鳴八月在宇. 八月屋檐底下唱九月在戶. 九月跳進房門檻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十月到我床下藏穹窒熏鼠. 打掃垃圾熏老鼠塞向墐戶. 泥好大門封北窗嗟我婦子. 累完囑咐妻和子曰為改歲. 眼看就要過年關入此室處. 趕快住進這間房六月食郁及薁. 六月里野李葡萄嘗七月亨葵及菽. 七月里煮葵燒豆湯八月剝棗. 八月把那棗兒打十月獲稻. 十月收割稻米香為此春酒. 把它釀成好春酒以介眉壽. 祝賀老爺壽命長七月食瓜. 七月采瓜食瓜瓤八月斷壺. 八月葫蘆吃個光九月叔苴. 九月麻子好收藏采荼薪樗. 采些枯菜砍些柴食我農夫. 是咱農夫半年糧九月筑場圃. 九月筑好打谷場十月納禾稼. 十月莊稼要進倉黍稷重穋. 谷子黃米加高粱禾麻菽麥. 栗麻豆麥分開放嗟我農夫. 嘆我農夫命里忙我稼既同. 大伙莊稼剛收完上入執宮功. 又要服役修宮房晝爾于茅. 白天出外割茅草宵爾索綯. 晚上搓繩長又長亟其乘屋. 急忙忙蓋物頂其始播百谷. 開春要播各種糧二之日鑿冰沖沖. 臘月里鑿冰沖沖響三之日納于凌陰. 正月里送進冰窖藏四之日其蚤. 二月里取冰行祭禮獻羔祭韭. 獻上羔羊和韭菜九月肅霜. 九月天高氣又爽十月滌場. 十月掃清打谷場朋酒斯饗. 捧上兩壺清香酒曰殺羔羊. 宰了大羊和小羊躋彼公堂. 踏上臺階進公堂稱彼兕觥. 高高舉起牛角杯萬壽無疆. 同聲高祝壽無疆。